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早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用药时间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天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高华  费天彬 《中原医刊》2009,(13):80-8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128倒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用量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非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对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治疗期间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阿托伐他汀强化组较阿托伐他汀常规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1.5%,15.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相对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9.0%)。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降低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发生事件以及治疗前后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心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3.04%、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G、TC水平,升高HDL—C水平,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与辛代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临床调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高脂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A组:阿托代他汀10mg/d;B组:辛代他汀10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SGPT),肌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P<0.05),LDL-C水平(P<0.01),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5)辛伐他汀8周后降TG水平达到显差异(P<0.05),阿托代他汀降TG作用明显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达到显差别(P>0.05)。两药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G水平,阿托伐他汀将LDL-C,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东旭 《西部医学》2009,21(10):1690-169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8用。测定给药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能够在调脂的同时显著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且较大剂量用药的作用更显著。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UA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艳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20-820,85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经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的u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和对照组(37例,UAP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以及治疗后4w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脂质浓度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检测结果(P均〈0.05-0.01).结论: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UAP患者各项血清脂质指标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i1例,总有效率为75.O%,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118例AMI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人院后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6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2h内接受阿托伐他汀40mg/d强化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高龄(1〉75岁)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3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a),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冠心病死亡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ALT轻度升高者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30mg/d能降低TC、LDL—C水平,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陈楚纯 《海南医学》2014,25(6):810-8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72h、1周及1个月血脂、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N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开始两组Ala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P〈0.05),治疗后72h研究组LDL-C水平较治疗前阴显降低(P〈0.05),治疗72h、1周、1个月研究组血清APN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研究组LDL-C、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留取血标本作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分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并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OF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DL—C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IMT均变薄(P〈0.05),但治疗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及较强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Ⅰ组(阿托伐他汀10mg)和Ⅱ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组各30例。治疗24周后,详细记录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生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结果24周后,Ⅰ组、Ⅱ组TC、LDL—C显著降低,HDL—C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减少,面积缩小,IMT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mg或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及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斑块数量,减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但半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红 《河北医学》2013,(8):1144-114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血清脂蛋白(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50例和立普妥组50例。用瑞舒伐他汀10rag,立普妥20mg,两种药物每日一次,每次分别为10—20mg,持续6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改变。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hs—CP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146,10.104,10.862,22.05,P〈0.05);两组治疗后HDL—c含量较治疗前上升(t=7.448,P〈0.05);各指标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脂蛋白(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5.33,P〈0.05),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血清hs—CRP和LP(a)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更有效地发挥抗炎及降低血脂功能,hs—CRP和LP(a)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烟酸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d,n=50)、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mg/d+阿托伐他汀10mg/d,n=50),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mg/d)与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纽),治疗纽在对照纽基础上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共8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LDL—C、HDL—C、CRP及血压水平。结果两纽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除调脂效果明显外,尚能显著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疗效。方法79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斯匹林基础上。观察组病例在发病24h之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连用6个月,入院24h及治疗后8周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TC、TG、HID—C、LDL-C,同时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半年内心血管发生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对ACS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n=41)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8)。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2周内心血管事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胆固醇水平下降较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单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