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远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其中随访6个月546例,12个月395例,24个月247例,36个月45例,48个月9例.观察子宫肌瘤血供特点、临床疗效、雌性激素的变化、生育情况、肌瘤复发率。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以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占62.97%,双侧子宫动脉同时供血占33.70%,卵巢动脉参与供血占1.58%,一侧子宫动脉发育缺如占1.74%.随访546例患者,治愈者占12.82%,显效者占67.21%,有效者占13.55%,无效者占6.41%,16例患者自然受孕或避孕失败而受孕,已生产9例,随访6~48个月未发现术后再发肌瘤。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行之有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
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远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37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平均随访3年。结果: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一侧为主,4例卵巢动脉参与供血,供血动脉粗大、迂曲,在瘤体的周围及内部形成血管网、团,瘤体染色明显。术后随访B超显示肌瘤缩小明显、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达100%,无1例复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于宫肌瘤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且经济的方法,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47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47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s方法行子宫动脉栓塞 ,观察介入治疗 3和 6个月后复查瘤体大小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 肌瘤由子宫动脉分支供血 ,双侧血供型占绝大多数 ,治疗后 6个月复查 ,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后近期疗效优良。宫腔浸润麻醉可明显降低治疗后盆腔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随访3~24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肿瘤缩小的程度。结果:60例均完成子宫肌瘤栓塞。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双侧子宫动脉供血56例,其中以一侧供血为主38例,另4例肌瘤较小为一侧单纯供血。栓塞后6个月复查B超或/和MRI,60例中治愈5例,显效44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动脉栓塞治疗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PVA和平阳霉素,阻断肌瘤血供.动脉栓塞6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该方法的并发症和失败原因.结果经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疼痛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91%.结论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 18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173例 ,单侧 9例。 168例完整随访者术后 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42 % ,16例肌瘤消失 ,15 2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67%。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主要副作用为下腹部疼痛 ( 13 5 /182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了解此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通过动脉导管注入白芨微粒和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肌瘤供血。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血管征象消失,治疗后3-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经治疗前缩小38%-90%,临床症状改善,1例因感染而行子宫切除。结论: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临床效果好,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超声在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疗效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在栓塞术前1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运用超声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瘤大小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4.24%,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3.74%;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62.72%,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1.25%;术后1年子宫体积平均缩小72.17%,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0.18%。其中以单发肌瘤、内膜肌瘤患者疗效明显,肌瘤的血供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超声在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疗效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0年2月-8月对2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结果:插管栓塞成功率100%,随访1-6个月。B超示术后随访1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25%。随访6个月,8例肌瘤消失,20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8%,并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结论: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疗效肯定,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2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治疗3和6个月后复查瘤体大小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肌瘤由子宫动脉分支供血,双侧血供型占绝大多数.治疗后6个月复查,所有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性、能保留子宫、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其近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9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45例行单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68.75%(33/48);而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显效率44.44%(20/4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治疗的显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15 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所用材料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 3~ 18个月 ,观察栓塞术后子宫大小与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 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8例完成单侧栓塞。术中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 ,肌瘤滋养血管呈螺旋状 ,肌瘤染色明显 ,排空延迟。 6例术后 1周行子宫切除术 ,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肌瘤呈点片状坏死 ,小出血点。随访 3个月 ,症状缓解率达 90 .5 %。其中子宫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者占 89.4 % ,盆腔胀痛及腹胀等压迫症状消失占 91.3%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80 % ,子宫体缩小 4 8%。结论 早期结果表明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法安全有效 ,并发症发生率低 ,是子宫肌瘤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41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36例,其中3例肌瘤直径>10cm,33例直径<10cm,多发子宫肌瘤5例。均采用右股动脉穿刺,用5F导管作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越过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阴道支),选用不同直径PVA颗粒栓塞。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92.3%;16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及见阴道流出物,10例出现月经异常。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PVA300~500μm或500~700μm颗粒作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有效减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影响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4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经超选择性插管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PVA微粒栓塞治疗,术后6、9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并对临床上治疗效果与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UAE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尤其以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最为明显,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6%,9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8.4%。盆腔内血管解剖、内分泌、栓塞技术及肌瘤类型等因素影响子宫肌瘤栓塞后的疗效。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盆腔内血管解剖、内分泌、栓塞技术及肌瘤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药白及微粒与真丝线段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分别采用中药白及微粒与真丝线段栓塞剂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观察各自并发症并随访观察3月后月经恢复情况及6月和12月后B超复查瘤体大小变化。结果:白及微粒组与真丝线段组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及微粒组术后并发症较真丝线段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药白及微粒是治疗子宫肌瘤非常理想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CTA数据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方法 ,并通过其观察肌瘤的血供来源和血供分布类型。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4例行双源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作分析。结果 (1)构建了64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可清晰的显示盆腔大动脉、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和血供分布情况。(2)患者肌瘤的血供来源分别为子宫动脉(81.25%)、子宫动脉和单侧卵巢动脉(10.9%)、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4.69%)及卵巢动脉(3.1%)。(3)子宫肌瘤血供的分布类型可分为4型:①Ⅰ型:一侧动脉供血为主型(一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显著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35.9%(23/64);②Ⅱ型:双侧动脉供血均衡型(双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分别约为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53.1%(34/64);③Ⅲ型: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占7.8%(5/64);④Ⅳ型:卵巢动脉供血型,占3.1%(2/64)。结论利用CTA和重建软件可以构建出数字化三维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并可进行血供来源及分布的分析,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确诊宫颈妊娠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后注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术后24-48h再行刮宫术。结果31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血β-HCG水平术后7-15天恢复正常,术后24-48h行刮宫术胚胎组织易于剥离,出血量少在5-25ml之间。结论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明显降低宫颈妊娠刮宫术中大出血的风险,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