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急性期各证头颅CT征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况,出血量的多少,脑室的改变(包括脑室受压改变和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移位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出血量、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病变部位有显著差异,病变周围情况也明显不同。中脏腑闭证、脱证在脑出血发生率、大病灶发生率、脑出血量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头部CT表现可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急性期病灶CT定性定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中风病急性期各证病灶性质及分布的规律性。方法:通过采用前瞻性、双盲法对117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头颅CT表现,包括病变的性质、病灶部位、脑室的改变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上由缺血性病变逐渐向出血性病变发展所占比例增多,各证的病变部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病情的加重,中经络证(1型、2型)到中脏腑闭证(阴闭、阳闭)、中脏腑脱证的病变部位从外围脑叶至脑干脑室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中风急性期各证的病变性质与病变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辨证与治疗时可以作为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也积累了较多经验.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eddisplay,SSD)是用于诊断骨关节创伤常用的三维成像方法,它不仅能显示损伤的立体形态,而且还能够进行立体观察,为诊断各类骨关节创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如何正确、熟练地运用扫描、重建方法得到优质SSD三维图像,国内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螺旋扫描表面遮盖显示法的扫描及重建方法,从而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中医各证型与CT分型之间的规律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8例腰腿痛患者先行中医辨证诊断,CT扫描后将狭窄类型分为3型:I型为中心型椎管狭窄,Ⅱ型为脊神经根管狭窄,Ⅲ型为混合型,即I、Ⅱ型并存(其中172例为临床手术证实)。二者之间双盲进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中医各证型与狭窄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风寒湿滞型与气滞血瘀型以I型、Ⅱ型狭窄多见;湿热痰滞型与肺肾亏虚型均以Ⅲ型狭窄多见。结论:腰椎管狭窄症中医各证型与狭窄类型上有一定内在联系,且CT分型诊断准确性高,对临床中医辨证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100例腹水患者的平片中,有54例肝侧缘被显示。无论边界被显示或不显示,腹水的原因,液体的比重和蛋白总含量是相似的。由于肝脏和它周围液体之间接触的结果,使腹水中肝侧缘在右上腹的断层摄影中被显示出来。浸泡在液体中的尸解的肝脏的X线照片己证实,液体和肝脏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可以区分的,在平片的密度测试中肝脏和液体的交界处密度差异被揭示。平均肝的比重与平均腹水液体比重的比较,表示出5%的差异,这些  相似文献   
6.
腰腿痛各证型CT征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127例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证型CT表现研究,探索腰腿痛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腰腿痛患者辨证以后,再行腰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周围情况。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27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气滞血瘀证、风寒湿滞证、湿热痰滞证及肝肾亏虚证在病变性质、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P<0.05),病变部位则无显著性差异,均以L4-5及L5S1为主。结论:腰腿痛腰部CT表现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白及微粒与真丝线段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分别采用中药白及微粒与真丝线段栓塞剂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观察各自并发症并随访观察3月后月经恢复情况及6月和12月后B超复查瘤体大小变化。结果:白及微粒组与真丝线段组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及微粒组术后并发症较真丝线段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药白及微粒是治疗子宫肌瘤非常理想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明确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时间范围,探索其CT影像规律,并试对其康复前景作出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临床确诊中风病患者130例,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行CT扫描,研究其CT影像变化规律,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对远期康复作出评价。结果:中风恢复期以水肿消退、病变逐渐吸收为主要病理过程,CT表现主要为病灶的吸收、缩小,CT值的较快降低,脑室或中线结构的受压、移位情况恢复;中风后遗症期CT表现主要以病灶的软化、囊变、穿通畸形、脑萎缩为主,后遗症期病灶变化不大。结论:中风恢复期CT表现为病灶的恢复过程,是中风病患者远期良好恢复的关键时期,应在此期尽早开始功能锻炼;中风后遗症期CT表现为病灶稳定,此期的功能锻炼需持久系统进行,对远期恢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与颅内血肿部位及量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与颅脑CT征象的相关性,重点研究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与颅内血肿部位、量化间的关系,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条件的出血性中风患者147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放射科医生填写CT征象(颅内血肿部位、大小等),运用SPSS软件包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基底节区、丘脑是出血性中风的好发部位,中经络证出血量少于20 ml;中脏腑证出血量超过30 ml,或仅超过20 ml但破入脑室,或仅超过3 ml但发生于脑干。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的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辨证与血肿量有密切关系,与部位无关。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及时进行CT扫描有助于正确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