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统的非生物人工肝大多是血液净化方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等。目前多种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因此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多采用目前现有的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进行多种血液净化方式联合治疗。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物人工肝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解毒方法和装置,如:普罗米修斯人工肝、白蛋白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该类非生物人工肝一般具有两个循环,将传统血液透析与白蛋白吸附结合,分别清除白蛋白结合物毒素和水溶性毒素。因此,该类设备需要在传统血液透析机的基础上增加白蛋白吸附模块,提供动力以及吸附器清除白蛋白结合物毒素,并对该循环提供安全性能监控。生物人工肝由3部分组成:生物成分、生物反应器、体外循环装置。其中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工肝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与非生物人工肝相比,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需要增加针对生物反应器的支持与辅助装置,包括生物反应器循环的动力提供,生物反应器的营养支持,氧气补充、温度恒定以及代谢物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监测生物反应器中生物成分的活性,保证生物反应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材料来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目前人工肝已经成为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被分为生物型人工肝装置、非生物人工肝装置和混合型人工肝装置三类。以往非生物型人工肝应用的方法主要有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近年来,随着对肝衰竭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医学工程学的进步,使非生物型人工肝设备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吸附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许多文献显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在提高重型肝炎生存率及作为肝脏移植的“桥梁”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1年至1982年4月间,利用吸附型人工肝辅助装置抢救急性药物中毒6例,均获成功,报道如下.吸附型人工肝辅助装置组成一、吸附型人工肝辅助装置组成如图所示:图,吸附型人工肝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4.
1948年Muirhead租Reid应用树脂作人工肾,1964年Yatizidis用活性炭吸除血液中的毒物和代谢废物,首创了用吸附剂经血液灌流解毒的疗法,但都因血液有形成份受到严重损害而无法推广。1970年Chang应用白蛋白-火棉胶微囊活性炭作血液灌流,大大改善了血液相容性,因而推动了吸附解毒的研究。由于用吸附剂作血液灌流比血液透析简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血液灌流是近代科技上的一个新发展。此法是指患者血液流经灌流器时,体内毒物被解毒装置中的活性炭吸附从而清除,  相似文献   

6.
自从Yatzidis,Chang报道用活性碳进行血液灌流(DirectHemoperfusion简称为DHP)以来,DHP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吸附型人工肾的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人工肾小型化研究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为了开发供血液透析联合使用的复合式人工肾用的新型吸附材料及抗凝渗透材料,笔者开展了新型材料及其生物行为的基础研究。本文根据提出的人工肾用SAC的结构设计,研究了SAC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笔者提出的结构设计的正确性,而且表明新研制的SAC由于对中分子量物质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作为复合型人工肾的吸附材…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肾解毒器Ⅰ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型人工肝肾解毒器不同于透析型人工肾,用于体外血流灌流能选择地清除用透析法难以去除的某些脂溶性或分子量较大的有害物质。目前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或树脂制成的微囊,可有效地清除肝、肾衰竭病人血液中某些过多的代谢产物,从而可改善病情。也还可清除血中某些外源性药物和毒物,故可用于中毒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8.
血液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具有高效、广积和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即血液灌流器。主要成分是木炭和树脂),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由于血液灌流有与血液直接作用的优点,因此对高分子、水溶性很低的物质,甚至对已和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FHF存活率,我们应用上海活性炭厂研制的油棕炭,以火棉胶包裹、肝素液浸泡,装入不锈钢吸附罐内作为吸附型人工肝辅助装置的主要部分(吸附剂罐)。 对20只正常大进行持续血液灌流2小时,灌流前后取动脉血各一份,测定21项指标,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各自下降15.8%、20.5%、6.1%,血浆肌酐、尿酸、皮质醇、甲状腺素、氯基酸等有明显减少,实验中部分犬血压轻度下降,注射多巴胺后得到纠正,20只犬实验后全部存活,提示该装置生物相容性、吸附性能、安全性等均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由国产优质煤生产的商品往状活性炭,经改进的微囊化方法,制备硝酸纤维素柱状活性炭微囊(CAC)的方法、体外吸附性能及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研究表明:上述材料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与血液相容性,可作为血液灌流的优质吸附剂,应用于人工肝脏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11.
李春波  王艳菊  张彦玲 《黑龙江医学》2011,35(7):558+560-558,560
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具有广普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护理工作中包括:选择血滤机及适应的灌流器、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肝素化,以及操作流程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全血灌流吸附治疗的动物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方法 :以兔为实验动物 ,颈内动脉置导管引流血液经吸附柱后由颈外静脉回流体内。灌流实验前及灌流2h后取血观察血液有形成分及电解质、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 ,差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灌流前后血细胞计数和血色素值、血浆电解质及蛋白质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血灌流吸附治疗实验操作及实验装置本身对血液系统没有破坏作用 ,是一种安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物理型(血液灌流吸附)、中间型(血浆置换)及组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 方法: 7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24例)、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 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三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PT、总血清蛋白(TSP)下降,PTa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三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 结论: 三种人工肝支持方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中间型及组合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优于物理型.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辅助装置研究重庆医学院对该课题继续进行了部分实验研究:完成了大鼠重复血液灌流实验方法的探索,确定用全血预充装置,使大鼠的存活率有了提高;研制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新型吸附剂——RAAC-Ⅱ;进行了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血液灌流时  相似文献   

15.
琼脂包嵌凹凸棒微囊体外人全血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琼脂包嵌凹凸棒微囊(cross-linked agar entrapping attapulgite clay, CAA)的全血净化功能,为将其进一步应用到血液解毒及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后光敏剂的去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和体外动态循环灌流吸附,研究了CAA对人血中吩噻嗪类药物、亚甲蓝及安定的吸附净化功能.结果 CAA对人全血中阳离子型亚甲蓝、吩噻嗪类药物等有相当强的吸附净化作用,但对阳离子特征欠缺的安定清除较少.结论 CAA能够有效清除人全血中阳离子药物.  相似文献   

16.
潘继承  张杰 《右江医学》2003,31(5):487-488
重型肝病病情极其严重 ,病死率居高不下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物理型人工肝  物理型人工肝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 ,主要是利用血液 (血浆 )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血浆置换 ,以去除肝功能衰竭 (肝衰 )患者血中的有毒物质。如过高的胆盐 ,一些中毒肝衰患者血中过高的药物等。1.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 ,HP) 是通过吸附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药物及代谢物 ,因此去除的毒物必须是可吸附的 ,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和树脂。它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 ,其活性炭可无选择吸附中…  相似文献   

17.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肝衰竭患者广泛使用的体外肝脏支持方法,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吸附、血液滤过、肝透析等。通过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概念、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特点进行综述,结合案例及ICD编码规则,分析总结不同治疗方式对应的ICD编码:血浆置换术分类于99.01,另编码38.92-38.94经导管或切开操作;体外免疫吸附分类于99.76;血浆灌流吸附包括胆红素吸附和双重分子吸附分类于99.71;血液滤过分类于39.95;肝透析分类于50.92。具体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联合使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编码。  相似文献   

18.
物理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24例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物理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液灌流吸附对重型肝炎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 方法 24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 结果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45.8%,最终存活率仅为8.3%.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物理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一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肝衰竭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该患者利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使生命得到了延续。方法:主要通过机械、理化装置构成的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等联合交替使用。结果: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是我科必须进行的一项治疗手段。它能够清除体内多种有害物质,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能够降低严重肝衰竭导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一般血液净化解毒装置多用活性炭,但存在包膜手续复杂易污染与有微粒脱落之弊,故研制了吸附性树脂NK-107及血灌流装置,进行了一系列试管内及动物(犬)实验,并与美国Amberlite XAD-4树脂作了比较,证明NK-107树脂的吸附性能及其他性能优于XAD-4树脂。又进行了小白鼠毒性试验,证明NK-107树脂无毒无过敏原,遂于1982年11月1日开始应用于临床,至今(1985年3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