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114例印片诊断和石蜡切片诊断的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印片在活检诊断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采自我院1995年4月~1997年4月经手术摘除的淋巴结、门诊急性活检组织、穿刺组织、胃镜活检组织及手术切除的其它标本(均为未固定的新鲜标本)。方法是对较大的组织先行有针对性地做切面,用干净的载物片对切面进行多方向轻压,小组织则只行多方面轻压或轻压拉,每例做印片2~4张,立即放入95%酒糖固定1~2min,HE染色,光镜观察诊断,全部过程只需6~8min,且一个人即可完成。印片剩余的小标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印片、骨髓涂片及外周血联合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7例诊断明确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分别进行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印片、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检查,统计各自的诊断符合率及四项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印片、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检查对37例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9%、65%、8%,四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四种检查技术联合应用,能互相弥补、互相辅助,提高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胃镜活检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胃镜活检为主要手段诊断56例胃癌患者,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结果做对照比较。结果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达到80.00%。其中胃镜活检对BorrmannⅠ型病变确诊率最高,确诊率为100.00%;BorrmannⅡ型次之,确诊率也为71.43%;Bor-rmannⅢ型确诊率第三,确诊率为66.67%;BorrmannⅣ型病变胃镜活检确诊率较低。此外,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确诊率很高,确诊率为89.47%;术前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术前检出率也相当高,确诊率为85.71%。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在胃癌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但胃镜活检对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判断只能作为参考,其实际情况应依据外科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为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术前均开展胃镜活检,术后均进行标本病理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胃癌确诊率以及胃癌病理诊断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癌确诊率相比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更高,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术前胃镜活检对粘液腺癌以及乳头腺癌诊出率相比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更高,而对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相比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更低,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之间有差异,其中术前胃镜活检对患者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可结合两种诊断方法提升患者确诊率,以便对临床工作作出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为胃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收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0名患者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将这两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取手术活检病理诊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两种方式,通过观察这两种方法在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不同组织类型方面影响下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对检查诊断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手术病理方法比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特别是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中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胃镜活检诊断率均低于手术病理的诊断;组织学分化程度中胃镜活检对分化不良型病例的诊断率低于手术病例的诊断;不同组织类型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效果低于手术病理诊断。结论受取材方面的限制,临床中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31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3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于术后进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手术前后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两种检查方式在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高、阳性预测值高,因而其在早期的预防控制及筛查中都是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纤维胃镜的检查为临床消化道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纤维胃镜下活检的主要作用是鉴别癌症和其他病变。胃镜下准确取材与否是病理诊断能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如果取材不当就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析对早期发现和确诊消化道恶性肿瘤极为重要。目前纤维胃镜取活检已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胃镜下取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246例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术后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及病理分型情况。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的疑似率、排除率均比术后病理诊断高,确诊率比术后病理诊断低(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诊断的病理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但作为术前检查,对提高患者早期确诊率及有利于治疗,术前胃镜活检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的特点。方法对100例胃镜活检确诊的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结构分析。结果病理确诊胃黏膜内层癌13例,黏膜下层癌24例,未分化癌6例,乳头状腺癌6例,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3例。结论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万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5-116
目的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确诊并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6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查,总结胃镜活检结果 ,并通过外科病理检查结果判定胃镜活检确诊率。结果本组胃镜活检确诊胃癌59例(77.6%),14例(18.5%)疑似胃癌,3例(3.9%)排除胃癌。结论胃镜活检虽然在准确度上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作为一种术前诊断方法 ,胃镜活检的准确度比较理想,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实施胃镜活检(对照组),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1)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对乳头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管状腺癌病理类型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疾病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胃癌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临床中仍需将两者相互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2.
近2年来,我们对4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镜活检进行快速印片细胞学检查与病理切片联合诊断结果进行了总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的异同。方法 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展开胃镜活检,手术后展开外科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1.8%,不一致率为38.2%。在胃癌分化程度诊断上一致率为75.0%,不一致率为25.0%。结论 虽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准确性仍较高,可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全面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新鲜标本印片细胞学检查能为冰冻切片提供许多信息,细胞印片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定性诊断方法.在乳腺、甲状腺、妇科肿瘤等手术快速病理诊断中,快速印片细胞学检查与冷冻切片结合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误诊或漏诊,提高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诊断细胞学是一种快速、简单、经济的诊断技术,有经验的医师做细胞学诊断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某些情况下恶性肿瘤的阳性细胞学诊断具有与手术活检同样的重要性.由于组织冷冻后会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冷冻切片中出现许多人为的假象,但印片的细胞学检查由于固定及时,没有冷冻所引起的形态改变,取材容易,方法简便,获得的细胞成分较多,并能够保持细胞形态特征及部分组织结构,与冷冻切片联合诊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比术前术后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结果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的胃癌确诊率、疑似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33.3%、31.7%、96.9%和50.0%。术前胃镜活检发现管状腺癌7例,乳头状腺癌37例,黏液腺癌36例,术后病理诊断分别发现管状腺癌20例、乳头状腺癌31例、黏液腺癌24例、低粘附性癌5例,两种方法的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与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其在胃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控制中具有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胃镜诊断胃癌的方法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经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40例,胃淋巴瘤11例,胃溃疡4例,胃炎2例。结论目前胃镜和病理活检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对比探析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实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以术后病理实验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胃镜活检确诊者65例,准确率为65.0%;疑诊者24例,疑诊率为24.0%;未确诊者11例,未确诊率为11.0%。结论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率较高,但因为受到取材影响,无法全面了解病变性质,尤其是分化弥漫浸润型黏膜病变、不良型癌细胞的误诊率较大,需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胃镜和X线检查是以往胃溃疡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及超声造影剂的研制,超声也可以用于胃溃疡检查。我们应用胃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诊断胃溃疡,并与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以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胃溃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分析胃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经胃镜检查并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20例临床、胃镜、病理分析。方法经胃镜直视并活检,在其中央及边缘部位作多次多点活检。结果胃镜诊断20例早期胃癌活检后,一次病理相符者16例,占80%,两次病理相符率4例。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为早期胃癌。结论目前内窥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是首选的并且是必须选择的项目,其可直接看到胃黏膜早期病变,同时借助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确断率。  相似文献   

20.
苏法 《河北医药》2012,34(5):670-671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5年内胃镜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136例,其中青年人(年龄≤40岁)的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表现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Ⅳ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