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研究蚕蛹油多烯脂肪酸对大鼠体内脂质代谢及多烯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蚕蛹油(富含α-亚麻酸)对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T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肝脏中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蚕蛹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TC及MDA含量,升高HDL-C/TC比值,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并增加大鼠体内EPA和DHA合成.结论蚕蛹油可增加大鼠体内EPA和DHA的生成,并具有调整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母鼠孕期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α-亚麻酸(LNA)对其出生幼鼠脑中脂质成分的影响。方法24只母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在孕期分别给予不同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低脂饲料 含低LNA和DHA的普通食油),LNA组在饲料中补充LNA(100 mg/d),DHA组补充DHA(100 mg/d)。三组母鼠分娩后,在幼鼠刚出生及出生后11、21 d时,分别将幼鼠处死,分离脑组织,测定并比较各组幼鼠脑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幼鼠出生后脑中DHA的含量逐渐增加。DHA组幼鼠脑中DH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NA组(P<0.05);LNA组幼鼠脑中DHA的含量也有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DHA组(P<0.05);新生鼠及哺乳期幼鼠脑中DHA含量与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显著相关(r分别为0.820和0.762,P<0.01)。结论母鼠孕期补充DHA后可明显增加其出生幼鼠脑中DHA的含量,补充LNA后其出生幼鼠脑中DHA含量也增加,但增加的程度没有补充DHA显著。  相似文献   

3.
测定鸡蛋黄中抗体效价的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测定鸡蛋黄中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鼠抗鸡蛋黄IgY的单克隆抗体1G11纯化后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俟为二抗,用以测定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鸡所产鸡蛋黄中抗HBs抗体的效价。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5周龄蛋鸡,经4次免疫后,蛋黄中抗HBs抗体效价可达1×1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母鼠孕期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α-亚麻酸(LNA)对其出生幼鼠脑中脂质成分的影响. 方法 24只母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在孕期分别给予不同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低脂饲料+含低LNA和DHA的普通食油),LNA组在饲料中补充LNA(100 mg/d),DHA组补充DHA(100 mg/d).三组母鼠分娩后,在幼鼠刚出生及出生后11、21 d时,分别将幼鼠处死,分离脑组织,测定并比较各组幼鼠脑中各脂肪酸含量. 结果 幼鼠出生后脑中DHA的含量逐渐增加.DHA组幼鼠脑中DH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NA组(P<0.05);LNA组幼鼠脑中DHA的含量也有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DHA组(P<0.05);新生鼠及哺乳期幼鼠脑中DHA含量与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显著相关(r分别为0.820和0.762,P<0.01). 结论 母鼠孕期补充DHA后可明显增加其出生幼鼠脑中DHA的含量,补充LNA后其出生幼鼠脑中DHA 含量也增加,但增加的程度没有补充DHA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双氢青蒿素低、高剂量组、生理盐水组及阳性对照顺铂(DDP)组,每组5只,用药前后分别称取裸鼠体重,绘制体重变化曲线;DDP组连续腹腔注射10 d,其他三组分别灌胃连续给药10 d,停药后24 h后处死裸鼠,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低、高剂量DHA组及DDP组抑瘤率分别为30.00%,48.03%及60.06%.四组间瘤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DHA组与DDP组、高剂量D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高剂量DHA组与DD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免疫组化检测各组Caspase-3的阳性表达时,NS组、低、高剂量DHA组和DDP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9%,73%,80%,随着青蒿素剂量的增加,Caspase-3活性逐渐增加,高剂量DHA组与DD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道既是消化吸收器官,也是体内最大且功能复杂的免疫器官,肠道免疫系统能够抵抗病原体入侵有机体,并且能够限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水平,与家禽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鸡脾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下释放的一类可透析的小分子多肽,有研究表明鸡脾转移因子(TF)能显著提高雏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改善胃肠菌群平衡,调节肠道黏膜屏障,有效阻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高生产性能,但其作用机制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盲点。肠道通过分泌IL-10、TNF-ɑ、IL-2等多种细胞因子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发挥重要免疫功能。本试验采用鸡脾转移因子(1mg/mL)灌服SPF鸡,自5日龄开始从饮水中加入鸡脾转移因子,分为正常对照组,4个剂量组(分别为0.05mL/只、0.10 ml/只、0.25ml/只、1.00ml/只),饲喂1周,12日龄时取材,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ELISA方法检测肠组织中抗炎因子IL-10,促炎因子TNF-ɑ的含量,以探究鸡脾转移因子对SPF鸡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在连续使用鸡脾转移因子一周后,各肠段的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十二指肠中剂量组0.10mL/只的IL-10的浓度最高,比对照组升高了14.72%(P=0.011)差异显著。空肠中的IL-10含量0.25mL/只、1.00mL/只剂量组的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升高了8.08%(P=0.082),12.74%(P=0.000)。回肠中1.00mL/只剂量组,IL-10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了18.72%(P=0.000)。直肠中可见IL-10的含量随着鸡脾转移因子使用剂量的升高而升高,1.00mL/只剂量组IL-10浓度最高。各肠段的促炎因子TNF-ɑ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十二指肠中0.25mL/只剂量组TNF-ɑ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18.96%(P=0.033),其他剂量组均比对照组低。空肠中0.05mL/只、0.10mL/只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回肠中的TNF-ɑ浓度在使用鸡脾转移因子后显著降低,但是4个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直肠中1.00mL/只剂量组较对照组降低了11.73%(P=0.006)。结论:5日龄SPF雏鸡连续灌服鸡脾转移因子一周后可有效升高肠道内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TNF-ɑ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大鼠脑发育期补充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对脑组织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含量的影响.方法断乳大鼠(1月)30只,雌雄不拘,分为正常组、EFA缺乏组和补充鱼油组,分别饲以不同饲料喂养3个月,取出新鲜的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EPA、DH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EFA缺乏组的EPA、DH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补充鱼油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发育期EFA缺乏会导致脑组织中EPA、DHA含量明显降低,相反在发育期补充必要的EFA会使EPA、DHA明显升高,有利于脑组织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排铅聚糖对醋酸铅染毒小鼠的驱铅作用及对体内必需元素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组,排铅聚糖高(1600mg/kg)、中(800mg/kg)、低(400mg/kg)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染毒造成中毒模型,后各剂量组用不同剂量排铅聚糖灌胃,阴性对照组及醋酸铅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的血液、肝、肾、骨、脑组织进行消解,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及各组织中铅及钙、镁、铁、锌、铜、锰的含量。结果 血液及各组织脏器中铅的含量,排铅聚糖各剂量组均低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排铅聚糖高剂量组血液、骨中镁的含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肝铁含量中、高剂量组高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铅聚糖各剂量组中钙、铜、锌、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肝、肾、骨、脑中含量差异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铅聚糖能有效地排出血液、肝、肾、骨、脑中的铅,但没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用排铅聚糖排出小鼠体内的铅时,除高剂量对血镁、骨镁有促排作用外,对机体内其他必需元素基本无损失,同时中、高剂量对肝内的铁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测定鸡蛋黄中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鼠抗鸡蛋黄lgY的单克隆抗体IGll纯化后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做为二抗。用以测定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鸡所产鸡蛋黄中抗HBs抗体的效价。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5周龄蚤鸡,经4次免应后,蛋黄中抗HBs抗体效价可达1×10 ̄(-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鸡胚地龙膏对兔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清及组织液中疼痛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05只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出2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84只新西兰白兔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每组21只动物。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自然恢复愈合,阳性药物组采用奇正消痛膏治疗(0.75g/kg),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采用鸡胚地龙膏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0.15g/kg和0.75g/kg。阳性药物组、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药膏涂布面积以超过受损区面积1/2以上为度,外用特制胶布及卫生胶布固定、包扎,每天换药1次,共给药8天。各组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8天抽取5ml静脉血后,处死动物,留取损伤部位组织,制作组织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血液和组织液中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和组织胺(HIS)的含量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从损伤后第2天开始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HIS逐渐降低,其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HIS含量水平低于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P<0.01)。伤后3天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较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提前5天恢复到损伤前的正常水平。而HIS含量伤后6天恢复正常,较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提前2天。结论鸡胚地龙膏可有效降低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血清和组织液中PGE2、5-HT和HIS等疼痛因子的含量水平,减轻损伤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双氢青蒿素对前列腺癌裸鼠种植瘤Bcl-2和Bax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建立裸鼠种植瘤模型,将20只模型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溶剂(DMSO)组、DHA200μmol/kg体质量组和DHA100μmol/kg体质量组,经13d干预后,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及DMSO组比较,DHA治疗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中散在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A具有较强的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Bax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和卵磷脂( Lecithin)联合用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小鼠直接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阈下剂量的睡眠发生率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潜伏时间,观察DHA鱼油和卵磷脂联合用药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结果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无差异,无直接睡眠作用。 DHA鱼油能够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 P<0.05)。 DHA鱼油和卵磷脂联合用药能够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睡眠发生率(P<0.05),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P<0.05)。结论DHA鱼油和卵磷脂联合用药能够改善小鼠的睡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建立小鼠TBI模型。45只C57BL/6N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Sham组、TBI组、TBI+DHA组,每组15只。TBI+DHA组于TBI后30 min内按照10 mg/(kg·d)剂量腹腔注射DHA,持续3 d,Sham组和TBI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Garcia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脑皮层组织的缺损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各组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TBI组小鼠的Garcia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P <0.05),而DHA给药后其Garcia评分升高(P <0.05)。与Sham组相比,TBI组的大脑皮层组织缺失明显,DHA治疗能够减少TBI后大脑皮层组织的丢失,促进修复。Western blot及RT-q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TBI小鼠大脑皮层的促炎因子TNF-α、IL-6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抗炎因子IL-10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均P <0.01);与TBI组比,DHA干预后小鼠大脑皮层的TNF-α、IL-6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IL-10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 <0.01)。结论:DHA可以促进小鼠TBI的神经功能修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建立雌性大鼠去势模型,探究亚麻籽粉木酚素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及与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BD)、基础饲料去势组(BDC)、亚麻籽粉组(FS)和亚麻籽粉去势组(FSC),每组12只,对全部大鼠进行二甲基苯蒽(DMBA)一次性灌胃(2mg/kg体重)建立诱发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一周后对BDC组、FSC组大鼠行去势手术,连续观察21周,测定瘤体的体积和重量,并取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期间动物一般状况良好,实验组大鼠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亚麻籽粉组(FS和FSC组)大鼠发生可触及肿瘤的时间较相应对照组晚2到4周;亚麻籽粉组大鼠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以及乳腺癌发生率和病灶数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单纯性增生:FS vs BD,P=0.006**;FSC vs BDC,P<0.001**;不典型增生:FS vs BD,P=0.048*;FSC vs BDC,P=0.014*;乳腺癌:FS vs BD,P=0.028*;FSC vs BDC,P<0.047*);亚麻籽粉组大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基础饲料组;FS和FSC组研究结果提示亚麻籽粉木酚素抑制增生发生及肿瘤细胞的生长的能力与实验动物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有关(单纯性增生:P=0.008**;不典型增生:P=0.042*;乳腺癌:P=0.033*)。结论亚麻籽粉木酚素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化学诱癌剂DMBA所诱发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和单纯性增生的发生,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和效果受到体内雌性激素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未来实施木酚素预防乳腺癌及有效人群的筛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麻籽对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产亚麻籽 (低、中、高 3种剂量 )喂饲Wistar大鼠 32d,观察其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比值 (HDL C/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 B(Apo B)及动脉硬化指标 (AI)的影响 ,并与高脂饲料组和基础饲料组进行比较。结果 ,亚麻籽粉低、中、高剂量组的TC和LDL C均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 (P <0 .0 5) ;中、高剂量组的TG、Apo B及AI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 (P <0 .0 5) ,HDL C/TC、AI显著高于高脂饲料组 (P <0 .0 5) ,而HDL C则与高脂饲料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提示富含α 亚麻酸的国产亚麻籽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无血清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33mol/L乳化DHA 40μl。对两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实验组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起生长速度、胞体面积和直径、神经细胞存活率及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HA对神经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DHA)对人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传代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APT组和DHA(10、20、40、80 μmol/L)实验组,应用CCK-8和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otch1的胞内区域(NICD-1)及其下游靶蛋白Hes1的表达水平.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n=2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MSO组、DAPT组、DHA(50、100 mg/kg)治疗组,每组5只,根据时间体积曲线计算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ICD-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相比,实验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上升,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下降,早期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NICD-1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均呈浓度依赖关系;DHA各治疗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率及移植瘤组织内NICD-1表达显著低于DMSO对照组(P<0.05).结论 DHA有效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NICD-1表达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蛋黄油为主复方制剂治疗大鼠放射性直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睿  孙岚  涂玲俐  卢铀 《四川医学》2011,32(2):148-150
目的观察以蛋黄油为主的复方制剂灌肠治疗SD大鼠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未放疗+NS灌肠组(1组);放疗+生理盐水灌肠组(2组);放疗+蛋黄油灌肠组(3组);放疗+复方制剂灌肠组(4组)。除l组外所有大鼠盆腔均接受16.5gy剂量的放疗。大鼠自放疗开始后每天药物灌肠1次,10d后处死大鼠。以游标卡尺检测直肠直径,直肠标本进行苏木精-伊江染色病理检查,并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RT-PCR检测。结果放疗后大鼠的直肠直径均有增加。蛋黄油及蛋黄油为主的复方制剂并没有减少大鼠直肠直径增加的程度。放疗后大鼠的直肠腺体均有减少,蛋黄油及复方制剂可以减少腺体的丢失,但是复方制剂和蛋黄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大鼠直肠TNF-α的表达均有增加。药物处理组可以下调局部TNF-α的表达,其中复方制剂组可以更显著的减少TNF-α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黄油及蛋黄油为主的复方制剂对大鼠放射性直肠炎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其中复方制剂相比蛋黄油显示出更加优秀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