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鞍区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腺瘤15例,颅咽管瘤8例,鞍区脑膜瘤7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垂体Rathke囊肿2例,鞍区胶质瘤2例,胆脂瘤2例,脊索瘤1例。结论 MRI能正确显示鞍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以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探讨鞍区肿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评价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鞍区肿瘤患者52例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或外科手术确诊垂体腺瘤19例,脑膜瘤9例,颅咽管瘤7例,生殖细胞瘤6例,三叉神经瘤4例,胶质瘤4例,畸胎瘤2例,脊索瘤1例.MRI诊断与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符合率达到98.1% (51/52),1例病人颅咽管癌被误诊为垂体腺瘤.不同类型鞍区肿瘤均有各自好发部位,年龄阶段,且具有独特MRI影像学表现.结论 MRI影像学资料能够有效辅助鞍区肿瘤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鞍旁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瘤42例,脑膜瘤19例,颅咽管瘤7例,神经性肿瘤12例,胆脂瘤3例,转移瘤2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3例,血管性病变8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旁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且鞍旁病变具有各自的特征,因此,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鞍区肿瘤的 CT与 MRI影像特征,探讨 CT及 MRI对该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 37例,其中颅咽管瘤 10例、脑膜瘤 7例、垂体瘤 6例、脊索瘤 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4例、表皮样囊肿 3例、蛛网膜囊肿 2例.全部病例均行 CT与 MRI检查, 17例行 CT平扫与增强检查, 20例行 MRI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楚,在 CT图象上呈低、等密度或混杂密度,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和垂体瘤外,其它肿瘤均显示形态不同的钙化.颅咽管瘤钙化大多呈环状、弧形或结节形,脑膜瘤钙化多呈砂粒状;脊索瘤钙化呈散在点、片状,伴有斜坡破坏呈碎屑样改变,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钙化呈不规则形,大小不等. MRI检查, TI WI上肿瘤大多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1上呈均匀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结论 CT能准确显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 MRI在显示病变范围方面优于 CT,对鞍区肿瘤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广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29-7729
目的回顾分析鞍区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50例鞍区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脑膜瘤15例,垂体瘤24例,颅咽管瘤8例,颅内动脉瘤2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证实符合。结论综合运用CT、MRI能明显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鞍区,鞍旁及中颅窝病种复杂,MRI信号表现既可相似又可多样化。本文结合一组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简述蝶鞍—中颅窝区病变低场(安科0.15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一、垂体瘤(40/80例):占本组病例50%。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MRI表现为鞍内肿块,TIWI呈较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较高信号,静注Gd-DTPA对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鞍区囊性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囊实性垂体瘤22例、颅咽管瘤17例、Rathke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鞍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MRI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鞍区胺脑膜瘤 及相关疾病MRI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借鉴误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对鞍区脑膜瘤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RI语诊的鞍区脑膜瘤及相关疾病的MRI表现。结果 5例中,鞍结节脑膜瘤=鞍隔脑膜瘤各2例,均误为垂体瘤,1例鞍上室管膜瘤误入团脑膜瘤,其误诊原因为:(1)定位不准确(鞍区、鞍上);(2)忽视对有诊断价值MRI征象的认识;(3)病变部位少见;(4)MRI对骨质增生、钙化不能识别;(5)对临床资料缺乏重视和客观分析。结论 复习有关文献,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客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肿瘤的各种征象,有助于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必要时联合CT应用,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检查(MRI)对诊断鞍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鞍区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检查,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CT和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与MRI在垂体瘤与脑膜瘤检测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颅咽管瘤与胶质瘤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47.06%、41.67%,分别低于MRI的检测符合率(88.24%、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总符合率(92.31%)高于CT诊断符合率(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诊断鞍区肿瘤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作为诊断鞍区肿瘤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2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可三维成像,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实性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底部脊索瘤的MR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颅底脊索瘤中,肿瘤局限于斜坡者9例,累及鞍内、鞍旁、蝶窦、鼻咽部者7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病变在T1WI呈不均匀长?蛐等T1信号软组织肿块影,T2WI 9例呈等或稍长T2信号,7例呈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5例术后复查肿瘤复发。结论:MR可明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鞍区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好发部位之一,其结构包括鞍上、鞍内,鞍旁。据统计,鞍区常见肿瘤多达10种,常见的有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1]。临床诊断时,鞍区肿瘤病变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同一肿瘤会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甚至不同肿瘤会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2-4],因此影像学检查定性诊断鞍区肿瘤的难度较大。本研究收集40例鞍区肿瘤患者,结合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其CT、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60例,对其进行MRI影像诊断,观察影响表现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0例中2例是多发、58例是单发。2例同时位于松果体区以及鞍上、3例位于三脑室内、15例位于鞍上、40例位于松果体区。共发现62个病灶,其中21个呈圆形、41个呈不规则形。最小肿瘤直径是1.6cm×1.6cm,最大肿瘤直径是3.8cm×4.2cm。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可以对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做出清晰的反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鞍区及鞍旁肿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区及鞍旁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肿瘤类型繁多,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查,CT对多数鞍区及鞍旁肿瘤可以确诊,但少数肿瘤容易混淆,本文收集我院经手术  相似文献   

15.
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佐  刘涛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1):25-28,31
目的:探讨四脑室区肿瘤的MR表现及MR对四脑室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四脑室区肿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28例,男18例,女10例,中位年龄30岁。其中髓母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6例,脉络膜乳头状瘤4例,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各3例,皮样囊肿和脑膜瘤各1例。四脑室肿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MRI表现,依据肿瘤的起源,形态及信号特点,结合病人年龄,大多数四脑室肿瘤可以做出准确诊断。结论:四脑室区肿瘤以髓母细胞瘤、管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MR对于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2例CT检查,13例MRI检查,4例同时做CT和MR。结果肿瘤累及鞍上19例、鞍内2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8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可三维成像,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6例中听神经瘤86例,脑膜瘤38例,三叉神经瘤25例,表皮样囊肿23例,星形细胞瘤16例及颈静脉球瘤11例。结论:MRI能较好的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致视功能损害的一般规律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鞍区肿瘤病例,针对视器变化资料及各类肿瘤的视器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垂体瘤42例(75%),脑膜瘤8例(14.3%)颅咽管瘤5例(8.9%),鞍旁脊索瘤1例(0.7%)。56例(112眼)中,视力减退82眼(73.2%),视野缺损97眼(86.4%),原发性视神经萎缩56眼(50%)。结论:凡有视力和视野障碍者,需除外眼科疾病,详查视野,作常规X线平片、CT及MRI榆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原发肿瘤的MRI表现,总结椎管内髓内、髓外硬膜下和硬膜外肿瘤的不同MRI特征。结果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7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6例,包括神经鞘瘤19例,神经纤维瘤14例,脊膜瘤8例,脂肪瘤3例,表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各1例;硬膜外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血管瘤2例,血管肌肉脂肪瘤和淋巴瘤各1例。71例椎管内肿瘤中,定位准确70例,准确率98.5%;定性准确58例,准确率81.7%。结论 MRI对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定位较容易,根据肿瘤的位置、形态及信号特征结合临床和增强扫描观察,绝大部分肿瘤可作出定性诊断,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儿童四脑室区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髓母细胞瘤9例(40.9%),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肿瘤界限模糊不清,强化明显;星形细胞瘤7例(31.8%),多有囊变;室管膜瘤4例(18.2%),呈长T1长T2信号,常有钙化;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9.1%),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后显示为显著强化。结论MRI对儿童四脑室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