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4组,术毕Ⅰ组静注格拉斯琼3m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Ⅲ组静注格拉斯琼3mg加地塞米松10mg,Ⅳ组静注生理盐水8ml,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结果4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显示,Ⅰ~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减轻恶心程度,且两者效果相仿,而两药联合应用对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恶心程度较分别单独使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与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随机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为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组为恩丹西酮8mg ,对照组为生理盐水2ml,均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注。结果: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组恶心呕吐无显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均可预防腹腔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
谢崇英 《河北医学》2010,16(2):205-207
目的:小剂量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有预防作用,二者效果尚未评价,对此预防效果作临床观察。方法:对60个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的比较。空腹前将地塞米松组(D组)静注地塞米松5mg;恩丹西硐(O组)静注恩丹西硐4mg,安慰剂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结果:在超过3次呕吐经历(P〈0.05),D组和。组明显减少了恶心和呕吐(PONV)的发生(P〈0.01),D组和O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预防性静注小剂量地塞米松或恩丹西酮4mg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较安慰剂优。  相似文献   

4.
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小儿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啸  叶松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7):561-562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小儿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四组,各25例。Ⅰ组静注恩丹西酮l00g/k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0.2mg/kg,Ⅲ组静注恩丹西酮50g/kg加地塞米松0.1mg/kg,IV组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各组PONV发生情况。结果Ⅰ、Ⅱ、Ⅲ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0.05),而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既安全又能提高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两种抗恶心、呕吐药物对术后恶心呕吐 (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 ,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ASAⅠ~Ⅱ胆结石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eCholecystectomyLC)。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2 0例。Ⅰ组 :联合用药组 (Metoclopramide Ondanesetron) ,术毕静注恩丹西酮 8mg 甲氧氯普胺 10mg ;Ⅱ组 :恩丹西酮组 (Ondanesetron) ,术毕静注恩丹西酮 8mg ;Ⅲ组 :甲氧氯普胺组 (Metoclo pramide) ,术毕静注甲氧氯普胺 10mg ;Ⅳ为对照组 ,分别观察术后 4 8h恶心、呕吐情况及有无副反应。结果 :Ⅰ组联合用药组术后PONV发生率明显少于其它组。结论 :联合应用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能有效预防LC术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增强预防PONV的效果。方法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盐酸恩丹西酮8mg,B组静注盐酸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10mg,采用WHO规定标准评定PONV。结果术后第1个24h,PONV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达Ⅲ级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2个24h,B组PONV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达到Ⅲ级者明显小于A组。结论盐酸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能增强预防PONV。  相似文献   

7.
刘护民  师阳  陈强  艾万朝 《中外医疗》2010,29(30):32-32,174
目的观察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防止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Ⅰ组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术前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心理压力、术毕静注格拉斯琼3mg+地塞米松10mg、术后延迟排除胃管(麻醉清醒后6~8小时)。Ⅱ组术前不进行心理辅导、术毕仅静注格拉斯琼3mg+地塞米松10mg、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拔除胃管,观察两组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观察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防治效果。结果两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显示,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于防止术后心呕吐(PONV)的效果优于仅联合使用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8.
潘百强  万锦  杨子莹 《广西医学》2009,31(11):1637-1638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分成3纽,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Ⅰ组静注昂丹司琼4m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Ⅲ组静注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应用补救用药情况。结果Ⅰ、Ⅱ、Ⅲ三组患者组内比较PO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均出现疲乏、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构成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各有5例、Ⅲ组有2例需静注甲氧氯普胺10mg治疗。结论昂丹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后PONV有较好效果,两药联合使用与单独用药预防PONV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赵江峰  雷新阳 《河北医学》2002,8(12):1087-1088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方法:89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随机为恩丹西酮、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诱导时三组分别注射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10mg及生理盐水5ml。术后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恩丹西酮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P>0.05。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均能有效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但恩丹西酮价格昂贵,地塞米松则比较低廉,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210例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7组(n=30),根据不同组别分别于诱导前、手术结束时经静脉注射一种药物:C组(均为生理盐水),D S组(地塞米松8 mg、生理盐水),S D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8 mg),S O组(生理盐水、恩丹西酮4 mg),O S组(恩丹西酮4 mg、生理盐水),D O组(地塞米松8 mg、恩丹西酮4 mg),O D组(恩丹西酮4 mg、地塞米松8 mg).观察7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各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用药组之间及联合用药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疗效的比较。方法 将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 1 2 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昂丹司琼 +地塞米松 (Ⅰ组 )、昂丹司琼 (Ⅱ组 )、地塞米松 (Ⅲ组 )和生理盐水(Ⅳ组 )。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 ,在胆囊取出时四组分别注射昂丹司琼 8mg +地塞米松 1 0mg、昂丹司琼 8mg、地塞米松 1 0mg及生理盐水 5ml。术后观察患者 2 4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Ⅳ组 (P <0 .0 1 ) ,明显低于Ⅱ组与Ⅲ组 (P <0 .0 5) ,Ⅱ组与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 (P <0 .0 5) ,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 昂丹司琼或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昂丹司琼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更能有效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2.
潘百强  万锦  杨子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67-167,174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Ⅰ组静注托烷司琼2mg,Ⅱ组静注昂丹司琼4mg,Ⅲ组静注生理盐水4mL.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应用补救用药情况.结果 Ⅰ、Ⅱ二组患者组内比较PO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Ⅲ组相比,Ⅰ、Ⅱ组患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ⅠP<0.05,ⅡP<0.01).三组患者均出现疲乏、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各有1例、Ⅲ组有3例需静注甲氧氯普胺10mg治疗.结论 托烷司琼、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PONV的效果相当,都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德飞  笪庆  郑膨  林云才  张乐 《四川医学》2010,31(4):494-496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恶心呕吐(PONV)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5组: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Ⅱ组:昂丹司琼4mg;Ⅲ组: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10mg;Ⅳ组:昂丹司琼8mg;Ⅴ组:昂丹司琼4mg+胆囊切除后昂丹司琼4mg,记录术后6、12、24h患者的PONV程度。结果与Ⅰ组相比,其余4组24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Ⅲ组的发生率低于Ⅱ、Ⅳ、Ⅴ组(P〈0.05);Ⅱ组与Ⅳ、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方案预防PONV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徐达元  林汉昇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09-1509,1518
目的总结恩丹西酮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Ⅰ组)及生理盐水组(Ⅱ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在胆囊取出时分别注射恩丹西酮8mg、生理盐水5ml。术后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小于Ⅱ组(P〈O、05)。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不同组合止吐药物,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观察术后24小时患者恶心呕吐情况,以此探讨3种止吐药物联合应用对高呕吐风险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血清5-羟色胺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女性患者60名,每组20例。Ⅰ组给予恩丹西酮,Ⅱ组给予恩丹西酮+地塞米松,Ⅲ组给予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氟哌利多。监测4个时间点5-HT的浓度。结果:术后恶心呕吐情况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T3低于Ⅰ、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Ⅰ、Ⅲ组T1与T0比较P<0.05。结论:3种止吐药物联合预防应用于高呕吐风险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恶心呕吐,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最轻,较单药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级预防策略.方法 术前按PONV危险因素的多少,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划分为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每组取200例,然后再随机分为OD组(恩丹西酮8 mg 地塞米松10mg)、O组(恩丹西酮8 mg)、D组(地塞米松10 mg)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50例.常规诱导后采用丙泊酚 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etCO2维持在35~45 mmHg.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后给予恩丹西酮.观察术毕~术后24 h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分.结果 在中危人群中,药物治疗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危人群中,OD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最低,单药物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高(P<0.05).恩丹西酮治疗组(OD组和O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和C组(P<0.05).结论 对于PONV危险程度不同的人群应采取分级预防策略,中危人群宜单纯采用地塞米松来预防PONV,而对于高危人群则应联合应用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同时应注意恩丹西酮可增加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与单独使用恩丹西酮或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157例行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予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A组,40例)、恩丹西酮(B组,39例)、地塞米松(C组,38例)治疗和空白对照(D组,40例),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h内PONV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3例、B组8例、C组5例、D组22例(均P<0.01).术后2~12 h,PONV发生次数A组低于D组(P<0.01),也低于B、C组(P<0.05);术后12~24 h,A组低于D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PONV发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恩丹西酮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成恩丹西酮4mg组(对照组),氟哌利多10μg/kg组(实验组),每组45例。观察术后24h内各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氟哌利多组和恩丹西酮组术后24h内恶心发生率分别是26.7%和31.1%,呕吐发生率是20.0%和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两组均未观察到焦虑、锥体外系反应、Q-T间期延长等副反应的发生。结论: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PONV和恩丹西酮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术前先期阻滞5-HT受体,能否延缓或减轻术毕恶心呕吐的发生,寻找恩丹西酮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100例4 h内腹部手术患者,剔除可能干扰因素11例,余89例随机分成四组,组Ⅰ:恩丹西酮8mg手术划皮前给药;组Ⅱ:恩丹西酮4 mg手术划皮前给药,另4 mg术毕给药;组Ⅲ:恩丹西酮8 mg术毕给药;组Ⅳ:空白对照组,各组患者术毕均使用皮下患者自控镇痛泵,术毕1、6、12、24 h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程度。结果组Ⅰ、组Ⅱ、组Ⅲ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确证恩丹西酮的术后止吐效果。而组Ⅰ、组Ⅱ、组Ⅲ之间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恩丹西酮8 mg或4 mg先期阻滞5-HT受体,并未延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对手术时间在4 h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恩丹西酮8 mg或4 mg超前阻滞5-HT受体,未延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说明对4 h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恩丹西酮三种方式给药均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效果,寻求地塞米松的最小有效干预剂量.方法 选择200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n=4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0.05 mg.kg-1(D0.05组)、地塞米松0.1 mg.kg^-1(D0.1组)、地塞米松0.2 mg.kg-1(D0.2组)、恩丹西酮4 mg(O组)和同量生理盐水(S组).分别观察记录手术后0~24 h内病人PONV情况、抗恶心呕吐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D0.1组、D0.2组与S组比较:术后0~24小时内总的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总需要抗胃肠反应药物治疗的病人比例亦降低(P<0.05).D0.1组与D0.2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0.05组S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0.1组与D0.05组比较,术后0~24 h内总的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需要减轻恶心、呕吐药物治疗的病人比例亦降低(P<0.05).D0.1组与0组比较:术后0~24 h内PONV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 mg.kg-1能有效地预防LC后PONV发生,效果与0.2mg.kg-1相当.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05 mg.kg-1不能有效预防LC后PONV.提示0.1 mg.kg-1地塞米松是预防LC后PONV的佳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