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临床初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且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做对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的228支冠脉分支中,冠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脉213支(93.4%),MSCTA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8%、99%、91%、98%和99%。钙化斑块组的CT值(415.2±221.1)HU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的CT值(68.4±47.5)HU(P<0.01)。结论 MSCTA对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具有优良诊断价值,几乎可以代替有严重并发症的冠状动脉造影,能够结合密度测定判定斑块的性质,对判断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判断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率,其中1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对于不同心率患者图像质量的比较分析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等级资料)的非参数秩和榆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31例患者中364段血管节段进行成像质量分析:心率为47~69次/min组图像质量为优、良、中和差的血管节段数分别为85、41、5和8个,心率为70~79次/min组分别为63、16、13和15个,心率为80~105次/min组分别为46、25、23和24个,3组间成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08,P<0.01).10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125段,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85.0%(17/20),特异度为95.2%(100/105),阳性预测值为77.3%(17/22),阴性预测价值为97.1%(100/103).冠状动脉CTA低估了3段血管的病变,过度评价了5段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9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分段评价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病变.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评价741段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97.7%、76.9%、94.8%.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和冠脉造影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有创性冠脉造影检查,依据AHA17段分段法,评价所有有效节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显示阴性病例占7.1%(2例),单只病变占21.4%(6例),多支病变占71.4%(20例)。按节段分析,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的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正常冠脉节段以及狭窄节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以及对制定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提示有至少1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的患者。将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复杂性病变和简单病变。前者包括分叉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弥漫长病变。后者为除复杂性病变所含类型以外的病变。分又病变根据Lefevre分型进一步分为5型。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行CAG。将CTA的结果与CAG对照。结果:CTA共检出大于50%狭窄286处,其中简单病变为157处,复杂性病变为129处。其中分叉病变57处、闭塞病变22处、开口病变9处、弥漫长病变41处。57处分叉病变,按照Lefevre分型,有Ⅰ型18处、Ⅱ型21处、Ⅲ型5处、Ⅳ型6处、Ⅳa型5处和Ⅳb型2处。与CAG相比,CTA诊断简单病变的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98.51%,阳性预测值为89.81%,阴性预测值为98.50%。CTA诊断分又病变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12%,阳性预测值为85.96%,阴性预测值为100%。CTA诊断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准确诊断各类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例冠心病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23%、92.57%、100%、95.59%。从59例患者的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128层CT冠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及其较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优势。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先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CAG的6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结果:62例中,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96.9%、98.8%、75.6%、99.9%,99.5%、91.1%、100%、100%、99.4%,99.0%、83.9%、99.6%、86.7%、99.4%,与CA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检查方法存在关联。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优良,与CAG结果相近,已成为临床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173例临床怀疑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及冠脉造影(CAG),对所有病例使用GE AW4.3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将获得图像与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3例中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 mm的节段有746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15%(193/204),特异性为95.90%(514/536),阳性预测值为89.77%(193/215),阴性预测值为97.90%(514/525).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CTA和CAG 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无统计学差异(χ~2=1.58,P>0.05),CTA与CAG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90,P<0.001),提示CTA与CAG在显示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64排V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内支架术后及血管搭桥术后疗效随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 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以及两者联合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价值.方法:189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CT冠状动脉成像以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CS、CT-C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符合率,并记录有效X线剂量.结果:18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56例(82.5%),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采用钙化积分250分作为诊断阈值,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9%(67/156)和96.9%(32/33).CTCA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153/156)和72.7%(24/33).CS和CTCA联合时,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150/156)和87.9%(29/33).结论:钙化积分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特异度;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敏感度;CTCA联合钙化积分扫描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256层CTA在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与DSA对照,回顾性分析10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CTA检查结果。根据心率,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心率组40例,心率75次/min;中等心率组35例,75次/min≤心率90次/min;高心率组25例,心率≥90次/min。统计学分析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ROC分析和One-Way ANOVA方法。结果:100例心率范围(39~107)次/min,平均(76.44±13.36)次/min。全部1 500冠脉节段中,CTA显示1 447个节段(96.47%);可以满足诊断者1 403个节段(占96.96%),其中低心率组97.76%、中等心率组96.86%、高心率组95.80%,不同心率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低、中、高心率组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分别为98.40%、96.00%、97.60%,敏感性95.00%、93.70%、92.20%,曲线下面积值0.971、0.955、0.955,3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CTA可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心率的限制行冠状动脉成像,并且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主要节段,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评价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入选60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确诊冠脉疾病的患者,行双源CT扫描,扫描过程中患者心率平稳,未出现心率不齐及心律失常。患者于1周内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标准,从冠脉节段及冠脉分支角度分别评价双源CT诊断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以冠脉节段为基础分析,双源CT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性分别为81.14%、97.57%、85.34%、96.74%、95.13%;以冠脉分支为基础分析,双源CT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性分别为84.21%、93.79%、89.88%、90.06%、90.0%。双源CT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对发现冠脉狭窄节段及检查冠脉分支病变的能力进行卡方检验,χ2分别0.625、1.041;P0.05,双源CT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在发现冠脉明显狭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诊断冠脉明显狭窄时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无创性评价冠脉狭窄及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和三维屏气MR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 multi-detector CT,16-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血管造影(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 d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分成9个节段(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和旋支近、远段),由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按0~4级评分,比较CTA和MRA上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A和MRA诊断31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各项准确性指标.结果CTA在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图像质量低于MRA,右冠状动脉近段二者无区别,其他节段均优于MRA.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1例患者共有43个节段狭窄>50%,CTA和MRA分别正确诊断出36和27个,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4%、49%、97%和63%、90%、55%、93%.结论除右冠状动脉中段,CTA大部分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MRA.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高于MRA,但特异性低于MRA.冠状动脉CTA和MRA均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可行性。方法:5961例临床诊断CAD的患者进行CCTA检查,其中186例接受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对照分析其检查结果。1490例接受CCTA检查的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结果:成像质量均在I~III级,无呼吸伪影图像。在186例CAD患者中,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度≥50%)的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98.95%,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9.30%,准确度98.56%。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清晰,对诊断CA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运动平板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CCTA和CAG 3种检查的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CCTA的结果与CAG进行比较。结果:TET和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45.2%和90.5%,特异度为69.7%和93.9%,阳性预测值为65.5%和95.0%,阴性预测值为50.0%和88.6%,准确率为56.0%和92.0%,P<0.01。在冠状动脉血管水平CCTA对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100.0%、88.0%和76.0%。冠心病患者中TET诊断阳性率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40,P=0.004);冠心病患者TET诊断结果阳性与阴性仅与血管狭窄程度≥75%狭窄的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较TET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较低的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有症状的疑诊冠心病患者CCT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探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搜集36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冠状动脉成像(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342支中,共显示病变166支,其中134支得到证实;32支64SCTCA诊断存在病变而CAG显示正常;10支CAG确诊的病变在64SCTCA未能显示。64SCTC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0.7%,特异性94.3%,准确性为87.7%,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83.8%。采用成组配对χ2检验,P=0.05,证明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确诊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不同程度病变的评估上,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5.7%,准确性为83.0%;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6.9%,准确性为98.5%;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1.4%,准确性为95.9%。结论 64SCTCA在评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因而它适用于冠心病的前期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