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象思维、形神合一、气一元论等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多元性、多层次性和局限性。象思维必须有意象的形成与联想,中医"象"的本质是可以发生主、客观转化的信息。所谓"形神一体"的"构成"说,是对"形神合一"关系论的错误理解,导致了混淆体质与心理素质的"九种体质说"的错误。气具有非物质性,气一元论与气多元论的互补共存,是中国传统思维的完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医心身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心身理论的本质是"形神合一"论,中医心身理论的特点是由"心"统率形神功能.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因此,中医学养生要求:协调阴阳,和谐天人关系;形神兼养,调节心身关系;仁者寿,以德怡养心身;动而中节,养生责在适度;道法自然,健康离于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3.
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一体不可分割。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导,形是化生神的重要物质基础,两者之间通过气的纽带相联系。形与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神和谐统一、人能安和无病,形治则神安、神治则形全。发病时则形神俱伤,临床防治须形神同治。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都具形神同治之效,临床治疗应形神并治,实现人体神形合一的圆融状态。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14-1716
中医形神合一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石,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联系上探讨生命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历程,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方面。作为五脏之君,心不单是一个具体的器官,也是"形神合一"的系统。历代医家论述表明,心脏诸疾尤其是心悸的发病与形神变化密切相关。该文在汲取先贤相关理论基础上,以中医藏象学的角度,在形神一体观模式下探究心悸的发病诊疗,着重中医形神对心悸影响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学中,心的地位十分重要,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心之内涵作如下浅析,以抛砖引玉。1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学中医学是形神合一的医学。形即形体,神即精神、意志等脱离于形体而存在的、无形的东西。《内经》认为人若常住于世,则须形神合一,形与神俱。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  相似文献   

6.
在"形神合一"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指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足,脏气虚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瘀血、痰浊,肝火等。临床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心肝火旺,肾虚肝郁,心脾两虚,痰气瘀阻五型。  相似文献   

7.
颜红  纪宇 《天津中医药》2016,33(5):285-287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其与西方心身医学看待疾病基本属于同一视角。现代心身医学秉持"心身同治"之原则,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情志病学因其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契合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亦在心身疾病防治中尽显优势。两种医学相互参照,为诊疗疾病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其内涵主张心身一体。中医体质理论兼顾生理和心理的阐述,正是对形神合一思想的体现。在形神合一思想指导下,辨识个体身心特征是中医体质研究的重要工作,其中生理与心理均是重要方面。现有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中,心理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现有的中医体质量表中,对心理内容有一定重视,但各个量表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故基于形神合一思想,结合中医体质内涵,经理论探讨及文献研究,认为心理内容在中医体质辨识中有一定必要性,建议在今后中医体质量表编制中应补充心理内容,增加相应条目或以心理辨识配合体质辨识,以有利于心身合一辨识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病则形 气 神三者俱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统一是《内经》阐述的重要观点之一。形与神高度和谐统一,是人之生的根本。形神合一,形为神宅,形生神;神役形,神乃形用。气血津液的正常生化输布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神机健旺又是脏腑功能正常的前提。而气机是形、神二者之间的纽带,精、气、血、津液的生化输布依赖气的升降出入来实现,气机升降是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保证。生理上,形体、气机、神机三者相互依存;发病时,则形体、气机、神机俱受伤,从而产生病机。辨识病机,要"守神"、"守气"、"守形";治疗中亦要"守神"、"守气"、"守形"、"守机",要切中病机,祛除病邪,和调脏腑,通畅气血,和畅气机、健旺神机。  相似文献   

10.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生理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统一。而中医学也一直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临床治疗疾病提倡"形神并调",通过药物疗法与情志疗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旨在从"形神一体观"角度对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于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风急性期多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分为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两种。出血中风以重镇降逆,熄风降火,醒神开窍等为主要治疗,药用安宫牛黄丸,镇肝熄风汤,涤痰汤等。缺血中风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为主要治疗,药用补阳还五汤等。临证时辨证用药,可有效降低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并发症、复发率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醒神喷鼻液对脑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醒神喷鼻液对脑出血大鼠脑损害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Ⅶ造成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喷鼻给药,观察醒神喷鼻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影响,并与模型组比较。结果醒神喷鼻液组能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症状积分,降低血小板CD62P、CD63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醒神喷鼻液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降低神经症状积分,对脑出血大鼠脑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神启闭针刺法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及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廉泉、通里、照海等穴,行针刺治疗;醒神启闭针刺组穴取水沟、风池、四关穴,行针刺治疗,行针时配合吞咽及发声训练。3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观察治疗15天、30天后分别进行评价疗效。结果:醒神启闭针刺组见效快、疗效好,经统计对比15天、30天,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醒神启闭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困难及语言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及单纯西药基础治疗,且疗程较短。  相似文献   

14.
醒神胶囊对抗小鼠中枢及躯体疲劳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雅玲  余林中  江爱达  密琳 《中成药》2005,27(4):441-443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醒神胶囊(茶叶、人参等)抗小鼠中枢及躯体疲劳的作用.方法:连续给药6d,分别观察第1、第6天小鼠的体重、自主活动、转棒耐力以及戊巴比妥钠对其的催眠效应.结果:醒神胶囊可以明显增加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小鼠转棒耐力时间,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的潜伏时间、缩短其睡眠时间;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醒神胶囊有良好的提神醒脑健体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足浴及醒神液加氧经鼻吸入对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干预.方法:将6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静脉滴注川芎嗪及天麻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每晚睡前足浴半小时,再每天用我院制备醒神液100mL倒入氧气湿化瓶中加氧经鼻吸入半小时.均治疗3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均做头痛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然后对比治疗前后结果,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P〈0.05),头痛指数明显减少(P〈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减少(P〈0.05).结论:足浴及醒神液加氧经鼻吸入对紧张性头痛患者疗效确切,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尤劲松  胡建芳  汪峰  危建安  韩凌 《中草药》2008,39(7):1031-1034
目的 探讨通腑醒神胶囊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神经细胞膜上Na离子通道基因表达有关.方法 观察通腑醒神胶囊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运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动物损伤侧及健侧大脑神经细胞膜上Na离子通道α亚基基因各亚型(Nav1.1、Nav1.2、Nay1.3、Nav1.7、Nav1.8)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在1、2、3、7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 d时脑含水量,3、7 d时的脑梗死体积均较模型组低,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损伤侧脑组织在1、2 d时Nav1.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其中2 d时差异显著(P<0.05),但低于健侧、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损伤侧Nav1.2、Nav1.3、Nav1.7、Nav1.8 mRNA的表达水平与健侧、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腑醒神胶囊对缺血性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av1.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的来临,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深入。保护环境,返璞自然成为时尚。提倡整体整复治病的自然手法医学应运而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自然整体观包涵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内容,早有文字记载,如《周易》、《黄帝内经》、《吕氏春秋》、《老子道德经》、《庄子》等,历代论著层出不穷,指导着中国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活动。中国古代的人体观以“精气论”为思路,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所谓“生气通天”的观点,揭示了人与天、地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命整体关系;这一关系贯穿于生…  相似文献   

18.
形神一体的形神观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中医学认为作为思维对象客体的人是形神相偕相依的统一体,具体表现在形神构成、形神体用、形神存亡3个方面,共同构成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预后、养生康复以及对心身医学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神解毒方治疗热毒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醒神解毒方;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90 d;观察治疗后(28 d、90 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BI)、社会参与水平(MR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0.0%(P〈0.01)。两组治疗前后NIHSS积分、BI指数、M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解毒方结合西药可改善热毒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腑醒神法对中风急性期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并使用通腑醒神胶囊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合通腑醒神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1周、第2周4个时点观察患者神志清醒时间及疗效,评估GCS评分、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死亡11例,对照组死亡12例,两组比较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2.41h,对照组为15.87h,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③GCS评分上,第3天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第7天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NIHSS评分上,第7天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周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腑醒神法在中风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