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图像伪影的分析,以减少甚至消除CR图像的伪影。随机抽取了5000幅CR图像,通过显示器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分析伪影形成的因素及其解除方法。结果,在抽取的样本中,含有局部的条状影200例,满布细垂直条纹150例,满布小点状影70例,片状灰色伪影25例,图像重叠影5例,开闭器未开全8例,外来异物(如皮带扣、松紧)45例,散射线所致伪影8例,移动伪影7例,手纹影2例,不规则伪影8例。在工作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计算机X线摄影仪可以减少CR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CR图像伪影直接影响诊断的质量,本文分析了CR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探讨消除和减少伪影的方法.材料与方法使用柯达800、柯达900CR激光扫描仪,柯达GP-25型成像板(IP板),通过它们获得X线数字化图像,根据伪影图像的形状、大小及颜色(黑白)来分析和查找伪影产生的原因.结果 从200幅伪影图像中分析并证实,其伪影来自成像各个环节,包括成像板(IP板)143例,占71.5%;CR激光扫描仪48例,占24%;激光相机9例,占4.5%.经过相应处理后,大部分伪影都能够消除或减少.结论 只要医技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CR系统的操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维修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维护,特别是对CR暗盒及IP板进行正确的清洁维护,CR的伪影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  相似文献   

3.
眭贺  焦俊  魏渝清  曹军  胡建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1):100-101,103
X线摄影中,伪影是被照体本身不存在的假像,发生伪影的原因很多,而它又直接影响影像质量和诊断的正确性[1~6].从我院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随机抽取软拷贝CR(computed radiography, CR)图像,通过显示器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对其中存在伪影的图像,根据其伪影特征进行原因归纳分析,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中软拷贝影像的伪影特征、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与IP板相关的CR图像伪影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CR图像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质量。分析成像板即(IP)板因素对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伪影产生原因、探讨消除和减少伪影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我科于2002年开始使用柯达900系统设备,通过它获取X线数字化图像。柯达GP91型IP板,日立500 mA X线机一  相似文献   

5.
常见CR伪影的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勇 《海南医学》2009,20(12):135-137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简称CR)图像的各种伪影(Artifact)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及避免或减少伪影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0例CR检查图像。结果有伪影的图像为36例,约占总数的4%,其原因有:成像板的暂时性污染、划伤、脱落和压痕,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等。结论熟悉各种伪影的形成,达到避免或减少伪影的目的,使图像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 X线摄影 (CR)图像质量的各类因素.方法对工作中曾出现过的 109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 CR图像质量的因素有: (1)摄影技术; (2)后处理技术; (3)各种原因造成的伪影.结论要想获得一幅满意的 CR图像,就要提高摄影技术和后处理技术,并要尽量避免各类伪影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曹征柱 《黑龙江医学》2010,34(9):706-707
目的 CR图像的伪影直接影响诊断的质量。本文探讨引起CR图像伪影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了我院2008-10~2009-05间,数字化摄影显示有影像伪影(传统X线摄影常见的伪影除外)的照片131幅,根据伪影图像的形状来分析伪影产生的原因。结果从131幅伪影图像中分析并证实,其伪影来自成像系统各个环节,经过相应处理后,部分伪影能够消除或减少。结论只要技术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CR系统的操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维修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维护,CR的部分伪影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CR图像的伪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26-2627
<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医学影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计算机X线成像(CR)系统以其方便、快速、图像清晰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CR图像会有各种伪影产生,分析原因及消除伪影是提高影像诊断的当务之急。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 在2010年至2011年进修期间通过对应用螺旋扫描的方式所取得的CT图像伪影60例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图像展开分析及整理.结果 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和CT机器自身有关、和成像技术以及人为因素等有直接关系.结论 临床上CT图像伪影有多种种类,应该正确分析图像伪影的形成原因,并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改进,以减少图像伪影,提高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石静  曹江欣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96-1097
计算机X线成像(CR)系统是以X线成像(imagingplate,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设备。CR所具有的优势已被临床认可,但是CR系统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伪影,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产生伪影的原因,从而预防和淌除这些伪影,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 PACS的广泛普及,我院放射科也引进了能连接 CR、DR、CT、MRI、DSA的 Mini- PACS系统,工作站使用的是 Windows2000系统下 Dragon View图文工作站.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在 CR处理工作站( UNIX操作系统)上可清晰显示的图像,在使用图文工作站浏览 CR图像时会产生斜状伪影,造成了诊断方面的困难.下文从软件编程角度出发对此类伪影的成因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CR900系统工作中图像的稳定性,尽量避免各种操作不当产生的伪影.方法随机抽取 CR图像 1000张,分析其中伪影的产生原因.结果 经过分析将伪影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防止与处理方法,提高了图像质量,增加合格率,降低废片率.结论 CR系统是较为复杂的工作过程,把握每一个工作环节对获得良好的影像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头颈部检查中金属伪影产生的原因。方法对122例伪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摘局部义齿(材质为镍铬合金)38例(占31%),MRI图像表现为信号缺失和卷褶伪影;烤瓷冠(材质为钴铬、钛、纯金等)63例(占51%),MRI图像表现为信号缺失;其它口腔植入物(种植牙等)21例(占18%),MRI图像表现为信号缺失。结论不同的金属材质、序列产生的伪影不同,可以通过改变参数,选择不同的序列去减少伪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伪影产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和消除防伪影产生的方法.方法对工作中产生的 CR伪影进行分析,并将原因追溯到 CR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果产生伪影的原因有 :(1)CR系统软、硬件本身造成; (2)CR系统保养不当; (3)人为操作因素.结论 CR伪影直接影响诊断正确性; CR伪影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床旁摄影在新生儿气胸平片表现与伪影的区别.方法:将22例新生儿气胸和8例假阳性患者采用统一的摄影条件,并对新生儿大量、中等及少量气胸的X线表现与伪影所致假阳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CR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需求.在22例新生儿气胸中,有10例患有肺透明膜病,其胸片显示肺透亮度减低、颗粒状或小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有7例胎粪吸入综合征,胸片示阻塞性肺气肿;5例两肺透明度高和肺部斑片状影,胸片表现为两肺多个小片状影.结论:新生儿气胸被气体压缩的肺边缘影位于胸腔内,其外侧无肺组织;而伪影所致的致密线影常延伸到胸腔外.因此X线摄影平片是诊断胸部疾病较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头颈部检查中金属伪影产生的原因。方法对122例伪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摘局部义齿(材质为镍铬合金)38例(占31%),MRI图像表现为信号缺失和卷褶伪影;烤瓷冠(材质为钴铬、钛、纯金等)63例(占51%),MRI图像表现为信号缺失;其它口腔植入物(种植牙等)21例(占18%),MRI图像表现为信号缺失。结论不同的金属材质、序列产生的伪影不同,可以通过改变参数,选择不同的序列去减少伪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图像产生伪影的原因以及去除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获得的CT图像伪影病例资料80例,对这80例伪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归类,计算各种伪影所占的例数和比例。结果金属伪影和运动伪影共68例,占85.0%,其中由金属物引起的伪影占57.5%;病人呼吸或运动导致的伪影占26.3%;射线术硬化伪影占8.8%,部分容积效应占5.0%;周围间隙伪影占2.5%。结论伪影产生的原因和机器本身、成像技术和人为因素均有关,产生原因不可避免,但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尽量的减少伪影的产生,提高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姚旭峰  徐小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11-3812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图像,分辨伪影的种类以及引起的原因。方法:通过主观评价法,由3名影像科医生对超导磁共振仪的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序列25例来进行图像评价,对伪影进行分类,并讨论避免的方法。结果: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图像序列均在相位编码上存在几何变形与磁敏感性伪影,同时伴有Nyquist伪影;运动伪影出现2例,截断伪影1例。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图像的几何变形、磁敏感性伪影、Nyquist伪影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通过参数调节难以消除;运动伪影、截断伪影可通过病人配合以及参数调节可以消除,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CT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X线检查仪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CT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它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X线管环绕人体某一断层面的扫描测得该层面各点吸收X线的数据,然后利用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及图像重建,求得该断层面图像,综上所述,CT图像产生大致分为扫描、采集、重建运算及图像显示,这些工作流程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最终正确图像的产生。影像是诊断疾病的依据,是CT扫描机发展的最终目的。伪影,顾名思义,是不准确、不真实的影像,不能真实反映断层影像,伪影的产生因素非常多,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外界因素,如患者移动,闭气不够均匀,携带金属等高密物,扫描域或床上异物等均可导致CT图像各种伪影,这些伪影很好鉴别、避免,这里不再赘述。另一类为机器因素,像部分体积效应,线束硬化,取样频率等机器固有因素参数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特殊伪影,这是CT影像固有的物理现象,这类伪影有着明显的特征,CT技师很容易鉴别确认;另一类是机器故障导致图像不正常或完全异常,此类以我院PICKER1200型CT机为例,举几例伪影分析之,以...  相似文献   

20.
李昂 《中外医疗》2009,27(9):138-138
数字化CR影像属计算机成像,它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辐射量少,成像质量高等优点,CR的图像处理功能强大,但在成像过程中出现伪影,消除伪影是CR成像的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