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中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80例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后行骨折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抗凝治疗,临床观察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80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均一次置入成功,置入滤器12天后回收55例,其中40例滤器上有血栓附着。1例因骨科手术治疗尚未结束错过回收时间窗,余24例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置入。随访时间3~6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明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与直接溶栓组发生肺栓寒的情况。结果:滤器组未发生肺栓塞,对照组出现1例肺栓寒。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溶栓过程中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并进行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于治疗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安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12例保留导管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入成功,溶栓治疗有效。随访1--24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可较好地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置入腔静脉滤器,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36例静脉血栓完全消失,10例静脉血栓部分再通,静脉壁有附壁血栓,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君  王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208-2209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放置永久型腔静脉滤器预防发生肺栓塞的效果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选择其中60例放置永久型腔静脉滤器者,分析其护理、操作及随访资料。结果60例患者滤器置入全部一次成功,血栓急性期无有症状肺栓塞发生。随访1~36个月,未发生滤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部分不能抗凝治疗的神经外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永久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发生肺栓塞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采用B/BRAUN VENATECH^TM LP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1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邢文珍 《现代护理》2002,8(10):756-75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介入及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溶栓治疗的综合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4例患者还有部分栓塞,本组1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同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介入及综合性治疗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4例患者还有部分栓塞,本组1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同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下腔静脉滤器经皮肤静脉穿刺置入术,是预防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的肺动脉栓塞,已被公认为有效的方法。是九十年代逐渐发展的介入性治疗的新技术。目前,我科成功的为一名下肢深静脉炎合并反复肺栓塞患者实施了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术后配合溶栓抗凝治疗。随访五个月滤器无移动,无静脉瘀滞征象合并症,未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胭静脉顺行插管后予尿激酶溶栓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血栓完全溶解4例(33.3%),部分溶解8例(66.7%),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完成手术。余均顺利完成骨科手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抗凝及溶栓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加强术前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进行健康宣教以及指导合理的护理锻炼,能够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5例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全髋关节置换14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男4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14 d,平均滞留时间11 d,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15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以及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临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并且安全、有效,能为全关节置换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9月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均获得了成功,效果明显。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滤器移位和肺梗死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采用B/BRAUN VENA TECHTM LP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 4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随访3~12个月,定期摄腰椎正侧位片,彩色超声检查,复查凝血四项。结果 17例全部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10.2±0.8) d,平均尿激酶用量(23.4±4.8)万U。17例患肢3~5 d内血液回流均显著改善,疼痛及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所有患者12个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变形,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通畅,滤器周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保护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可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治疗血栓形成,且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术前经健侧股静脉置人下腔静脉滤器于肾静脉平面下方的下腔静脉内,并观察有无肺栓塞症状。结果:10例均成功置人,无肺栓塞发生。9例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和体征消失,1例下肢肿胀减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前置人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随访4~36个月。结果: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滤器移位,l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沈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142-1142
目的:探讨运用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动脉栓塞,加强健康教育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认真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抗凝治疗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吕蕾  霍鑫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58-59
目的;探讨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偏瘫合并下肢DVT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前观察患肢周径、皮温、颜色、疼痛程度,术后观察穿刺部位出血点及患肢周径、皮肤颜色、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9例肿胀完全消退、3例肿胀减轻,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缩短抗凝时间,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溶栓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溶栓治疗。结果:(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左、右和双下肢分别为21、20和3例。静脉、股静脉到静脉、髂总静脉到股静脉以下、髂总静脉以上分别为9、19、12和3例。(2)所有滤器均成功置入,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