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用于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5月-2007年2月,收治2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7~42岁.病程9个月~20年.瘢痕范围8 cm×6 cm~22 cm×18 cm.一期手术于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植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切除松解面颈部瘢痕,采用9 cm×7 cm~24 cm×18 cm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瓦合3.5 cm×2.5cm~8.0 crn×6.0 cm瘢痕组织瓣带蒂移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三期手术将扩张皮瓣断蒂,切除剩余瘢痕. 结果 患者术后供受区均Ⅰ期愈合,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瘢痕不明显,无继发畸形.16例获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面颈部接近.面部器官移位复位满意,颏颈角形态流畅,颈部功能完全重建,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将扩张器植于上臂内侧皮肤深筋膜浅层形成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用于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修复疗效满意,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且需强迫体位固定.  相似文献   

2.
手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手部及前臂的瘢痕增生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其畸形的修复十分重要。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瘢痕切除植皮、皮瓣移植术等[1]。我科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应用扩张后腹壁双蒂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瘢痕17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扩张颈横动脉浅支皮瓣联合应用局部颈部筋膜瓣行颌颈角成形对严重颈部挛缩性瘢痕的修复效果。方法:对12例颈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双侧前胸壁置入皮肤扩张器并注水,注水量约800~1 000ml,注水完成后行皮瓣延迟术。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局部形成5cm×3cm筋膜瓣并向上折叠加深颌颈角,扩张皮瓣转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供区扩张皮瓣或皮片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仅2例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后期予以换药或植皮修复,随访3个月~2年患者面颈部外形、功能均得明显改善。结论:扩张颈横动脉浅支皮瓣联合局部筋膜瓣颌颈角成形能较好地改善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面颈部外观及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102例烧伤患者面颈部瘢痕.术中先切除松解面部瘢痕,使眼、口、鼻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再将面部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形成铰链进而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行皮瓣延迟术,断蒂修复剩余的面颈部瘢痕.结果 94例患者的皮瓣一次性成活,效果良好.7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出现单侧皮瓣尖端血运障碍.自行愈合后色素减退;1例患者出现单侧皮瓣坏死,植皮后愈合.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较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以来,对我科收治的20例患者,其中17例面部瘢痕、2例颈部瘢痕和1例面部黑毛痣,在胸三角区置入300~400ml柱形扩张器,经3~5个月注水,注水后容量为500~1000ml获得足够的皮肤后,切除面颈部瘢痕,创面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转移修复,1月后断蒂,利用蒂部皮瓣修复剩余瘢痕切除后的创面。结果:共置入22个扩张器,除1例扩张器外露,1例出现感染终止扩张,18例(20个)扩张器顺利扩张。皮瓣转移后2例皮瓣远端发生少量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6例(18个扩张器)转移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厚度质地接近正常部位,患者和家属均满意,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对于面颈部瘢痕或体表病变手术后的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胸部皮瓣经扩张后带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本组共10例面颈部烧伤瘢痕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在侧胸部埋入扩张器,注水4~6个月后,二期手术切除面颈部瘢痕,侧胸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面颈部缺损。两期手术前均可行超声血管定位,皮瓣转位前可行延迟手术。结果本组病例侧胸部皮瓣的供血血管来源于胸外侧动脉、胸背动脉以及副侧胸动脉三者中的一支或两支。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9例均获得满意疗效,一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植皮修复。供区皆一期闭合。结论侧胸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缺损,皮瓣颜色、质地接近,供区损伤小,为头颈部重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适合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复的最佳方法。方法:局麻下对11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和全厚游离植皮。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满意外形,功能恢复佳。结论:局麻下行颈部瘢挛缩整复术,具有简单、安全、手术效果好和节约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定向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付时章  殷国前  杨晓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76-278,i0004
目的:探讨定向扩张器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至2004年用定向扩张器治疗48例面颈部瘢痕患者。手术分两期:先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定向扩张器,皮肤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结果:48例患者共治疗56处瘢痕,置入扩张器60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12cm×16cm,除5例遗留部分瘢痕经第二次皮肤扩张修复外,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并发症18处(30%),以扩张器外露最多见。结论:定向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应重视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先期缝合术修复面颈部皮肤较大缺损(摘要)段瑞平,纳应坤,王文红目前,对于面颈部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多采用皮片移植、各种皮瓣、放置皮肤扩张器及皮下分离后拉拢缝合等传统方法修复。上述各种方法有或多或少的如下不足:耗时长,手术操作复杂,费用高,植皮区色泽较深...  相似文献   

10.
植皮后不同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以康复处理加强面、手术烧伤瘢痕切除后游离植皮的手术效果。方法:皮片成活后对植皮部位采用用中草药离喷雾、瘢痕霜涂布按摩、中草药面膜等处理,10次为一疗程。结果:34例患者经3个疗程康复处理后,植皮区色泽及弹性均向接近正常皮肤方面转变。结论:康复护理可作为加强植皮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进食方式对颈部瘢痕切除松解植皮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将颈部瘢痕切除松解后行植皮手术的患者共84例,根据不同进食方式分为口食组(44例)和鼻饲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口腔和咽喉的舒适感、心理状况以及移植皮片的存活面积。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体重比较,口食组均高于鼻饲组(P0.05);口食组口腔和咽喉的舒适感、心理状况均优于鼻饲组(P0.05);两组移植皮片存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口进食是颈部瘢痕切除松解植皮术后患者更理想的进食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改善面、颈部瘢痕中的应用,探讨其改善面、颈部瘢痕外观与皮肤组织质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40例,进行自体纳米脂肪填充术,运用肿胀麻醉技术在患者腰腹部、大腿外侧抽取脂肪,通过清洗、静置去除多余油脂及肿胀液后进行纳米技术处理,得到的纳米脂肪填充至患者额部、面颊部、颈部瘢痕处。术前进行围手术期宣教,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进行创面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纳米脂肪移植的存活率是整个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协助保障手术的成功。结果:40例患者纳米脂肪填充术后愈后良好,满意度高。面颈部瘢痕质地变软,3个月后瘢痕颜色变浅,且未凸出于皮肤表面,个别痤疮所致的瘢痕皮肤肤质也变得细腻有光泽,痤疮凹陷及颜色变浅,炎症减轻。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且术后填充部位均未出现团状或条索状硬结。结论:纳米脂肪填充术具有创伤小、受区形态均匀自然、可终生存活等优势,术后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面、颈部瘢痕,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1期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皮肤扩张器,充分扩张皮肤,2期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皮瓣转移。结果:18例患者共置入扩张器29个,扩张器并发症6处(20%),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修复效果满意,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有更精细的要求。结论:皮肤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效果良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满足患者要求。  相似文献   

14.
扩张器在面颈部黑毛痣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颈部是人体功能结构及形态外表最重要的部位之一,面颈部黑毛痣因病变面积较大,导致切除后皮肤缺损不能直接缝合,传统植皮后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颜色、质地有明显差异而影响美容效果。而皮肤扩张术因其有可提供质地、色泽、厚度和感觉等与受区相匹配的额外皮肤,减少供区损伤的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为32例患者实施该术,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皮肤扩张修复面颈部瘢痕。方法:应和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面部瘢痕切除后创面30例。面颈部皮瓣的设计不同,面部多采用直接推进皮瓣修复,颈部多采用易位皮瓣修复。结果:30例瘢痕切除后无继发畸形,1例皮瓣部分血运障碍,经换药后痊愈。随访显示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切口轻度瘢痕。结论:皮肤扩张术为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修复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8例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行瘢痕切除松解,21例患者单纯中厚或全厚植皮,4例患者单纯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3例患者皮瓣转移配合植皮修复。结果:1例皮瓣尖端2cm坏死,2例部分皮瓣色暗紫,2例植皮部分成活欠佳,经换药及对症处理痊愈,余均疗效满意。结论: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为治疗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在大面积面颈部瘢痕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收治的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预扩张的上臂内侧皮瓣或锁骨上动脉穿支加皮瓣作为第1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遗留的缺损;于同侧背部切取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作为第2皮瓣修复第1皮瓣供区;背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形态及瘢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 男8例, 女5例;年龄5~36岁, 中位年龄14岁。13例中有12例为烧伤后瘢痕, 其中面部瘢痕5例, 颈部瘢痕1例, 面颈部瘢痕6例;面部血管瘤放射治疗后瘢痕1例。瘢痕切除、松解后缺损范围为12.0 cm × 8.0 cm~24.5 cm × 8.0 cm。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其中3例患者第1皮瓣为预扩张锁骨上动脉穿支加皮瓣, 10例为预扩张上臂内侧皮瓣, 皮瓣面积为23.0 cm × 7.0 cm~27.0 cm × 14.0 cm;5例患者第2皮瓣为背阔肌肌皮瓣, 8例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面积为18.0 cm×7.0 cm~25...  相似文献   

18.
严重颏胸瘢痕粘连分期手术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手术危险性,彻底松解瘢痕,减少术后复发,1994年2月~1997年3月,对严重颏胸粘连73例患者,行瘢痕松解切除后延迟植皮术。术后所植皮片全部成活,颈部松解良好,颏颈角生理角度恢复,随访6个月~3年,1例复发。认为,颏胸瘢痕粘连分期手术,降低了手术危险性,有利于颈前挛缩软组织的松解,有利于皮片的成活及减少术后挛缩复发。二次手术间隔以2天~3天为宜,且不会增加创面的感染。缺点是分期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住院天数及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植皮技术比较,探讨预扩张皮瓣技术用于面颈部和关节部瘢痕挛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瘢痕挛缩患者,通过随机抽样共240例纳入研究,其中采用植皮(植皮组)及预扩张皮瓣(预扩张皮瓣组)修复各1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部位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通过再手术率以及外形与功能评分(AF 0-6级量化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植皮组12~75个月,平均23.47个月;预扩张皮瓣组12~61个月,平均19.62个月。植皮组再手术率为72.5%(87/120),显著高于预扩张皮瓣组的19.2%(23/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青少年颈部再手术率最高,植皮组为93.9%、预扩张皮瓣组为35.0%。未再手术患者中,植皮组AF 0-6级量化评分为(2.85±1.12)分,显著低于预扩张皮瓣组的(5.22±0.7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30,P=0.000)。结论预扩张皮瓣技术治疗瘢痕挛缩可降低再手术率,且外形及功能修复效果较植皮技术有显著提高,对于青少年患者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一种修复面颌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又不破坏颈部自然轮廓的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锁骨下前胸部皮下植入 1~ 2个扩张器 ,经扩张后 ,提供与面部皮肤肤色、质地、厚度相近的组织瓣———锁骨前胸皮瓣 ,跨过颈部 ,修复面颌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自1998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共治疗 10例面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病人。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为 14cm× 7cm~ 32cm× 9cm ;皮瓣形成面积为 17cm× 6cm~ 30cm× 9cm。随访 1~ 2年 ,外观及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扩张后的锁骨前胸皮瓣 ,跨区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不仅能使面部外观和功能得到改善 ,而且不破坏颈部的自然轮廓 ,供区可直接缝合 ,是一种用于修复面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且供区不需植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