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淑伟 《当代医学》2014,(13):90-9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1例。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组,采取PFNA(PFNA组)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1例,采取动力髋螺钉(DHS组)手术7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PFNA组优良率(88.7%)和DHS组(8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手术时间[(56.5±12.4)min]和骨折愈合时间[(10.3±1.7)周]明显短于DHS组[(79.3±13.50 min;(14.6±1.8)周](P〈0.05),出血量[(121.5±20.7)mL]和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11.3%)明显低于DHS组[(238.8±69.3)mL、15.7%](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1.4%)明显低于DHS组(11.4%)(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疗效高,安全,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32例和DHS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总的切口长度(7±0.8)cm,手术时间(75±1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113)ml;DHS组分别为(11±2.5)cm、(120±20)分钟、(290±121)ml,两组各项比较PFNA组均优于DHS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优良率93.75%,DHS组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DHS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切口小、出血少和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邱海涛 《当代医学》2013,(35):61-62
目的对比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髓内固定与钉板固定系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62例。PFNA组给予髓内固定系统PFNA法治疗,DHS组给予钉板内固定系统DHS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8±10.2)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8±2.6)周,均较DHS组[(82.5±15.3)min,(15.2±3.8)周]明显缩短(t=7.15,P〈0.05;1=5.81,P〈0.05)。结论髓内固定系统较钉板固定系统更能有效促进股骨粗隆骨折愈合,是更有效的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采用PFNA治疗的44例和DHS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3±9)min、(172±29)v/ml、4.5%和(12.9±1.4)周,均低于DHS组的(99±18)min、(419±48)v∕ml、20%、(14.6±2.5) 周(P<0.05);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9%,高于DHS组的84.0%(P>0.05).结论 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DHS.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应用PFNA(29例,PFNA组)与DHS(36例,DHS组)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均短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适内固定方法。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2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64)和PFNA(PFNA组,n=62)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例。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愈合时间、术后疗效等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 DHS组术后优良率为(84.4%),PFNA组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愈合时间的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伤口暴露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及愈合时间短等优点,PF-NA适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7.
刘涛 《当代医学》2014,(15):92-93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医院治疗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将其均分为DHS组和PFNA组(n=35),分别给予对应手术方式,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HS组治疗优良率为8286%,与PFNA组85.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S组术中失血量为(184.5±101.2)mL,手术时间为(125.8±13.1)min,PFNA组失血量为(101.8±124)mL,手术时间为(68.5±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高于PFNA组8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DHs均可实现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目的,但PFNA创伤更少、安全性更高,其综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陈晓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4033-403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FNA内固定组(36例)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0.23±14.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1.86±48.02)mL,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86±2.05)周,以上三项指标均显著少于DHS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低于DHS组的2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闭合复位联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加压螺钉(DHS)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差异。选择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48例PFNA治疗(PFNA组)和40例DHS治疗(DHS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显著(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12.50% vs 25.00%),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在治疗结束时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显著(P<0.05)。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DHS,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红蓝签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方便选取的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DHS组(n=40例)和PFNA组(n=40例),前者使用DHS治疗方案,而后者使用PFNA治疗方案,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PFNA与DH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PFNA组平均引流量(42.52±18.32)mL、手术时间(42.16±10.18)min、术中出血量(82.13±20.46)mL、切口长度(8.25±0.67)cm均低于DHS组(P<0.05);PFNA组、DHS组稳定型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1.67%、92.8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治疗不稳定型患者的优良率96.43%显著高于DHS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DHS组2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将DHS、PFNA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相当,而对于不稳定患者而言,可优先选择PFNA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24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2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FHR组)。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并发症。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最少(121.8±11.3)mL、手术时间最短(52.1±13.6)min,分别与DHS组、FH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最快(12.4±3.2)d、住院时间最短(7.2±1.5)d,与PFNA组、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明显高于PFNA组、DHS组(χ^2=6.341、5.873,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16.7%),明显低于DHS组、FHR组(χ^2=11.653、8.325,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HA)、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A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A组、PFNA组、DHS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3.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45.9±9.2)min、(60.5±13.8)min、(92.1±3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465.2±39.8)ml、(92.1±38.5)ml、(327.6±44.2)ml,愈合时间平均为(16±6)d、(1.5±0.6)个月、(1.6±0.5)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93.2±15.6)分、(88.4±14.5)分、(86.7±16.4)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之间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髋内翻2例(7.4%),PFNA组术后并发股骨干骨折1例(5.5%),HA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种手术治疗方式各有特点和优势,PFNA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的患者,但HA具有手术时间短、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更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dynamichipserew,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给予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和DHS组,其中PFNA组58例,DHS组38例。分别对两组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研究,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估采用Sander’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及术后疗效。结果:PFNA组与DHS组治疗髋关节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100%,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的治疗疗效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与DHS手术方式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髋关节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PFNA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术后恢复上优于DHS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3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DHS组,手术时间也短于DHS组,且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PFN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更具优势,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临床分析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03~ 2013-03间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DHS组,每组各40例,对每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后,给予12 ~24个月随访,平均14.7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髋关节评分,PFNA组显著高于DHS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动髋螺钉(DHS)治疗57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6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方面也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DHS组)25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患者内固定组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DH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DHS组少,且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PFNA组要优于DHS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效果的因素较多,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及内固定强度、骨质疏松以及患者过早负重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方式较多,且疗效显著。但相对于DHS组,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不管选择哪种手术治疗方式,一定要注意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DHS治疗、PFN治疗和PFNA治疗。结果在DHS、PFN和PFNA3组中,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平均出血量最少(104.7±61.7),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中可以看出,受伤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3组内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PFN组和PFNA组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DHS组,DHS组与PFN组和PFN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方法进行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周围骨折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选用LPFP治疗的69例(LPEP组)和选用PFNA治疗的61例(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b下降水平、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等情况,并行两组比较.结果 LPFP和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2 ±95)和(110 ±79)ml、术后引流量为(44±16)和(41±17)ml、术后Hb下降了(2.3±0.9)和(2.5±1.2)g/L、骨折愈合时间为(10.5±1.0)和(10.4±1.5)周、术后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为(87±10)和(90 ±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LPFP组(8.1±0.8)次、PFNA组(8.6±0.9)次,住院费用LPFP组(14 911±1 908)元、PFNA组(21 908 ±2 928)元,手术时间LPFP组(60±11)min、PFNA组(51±14)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PFP组10% (7/69)、PFNA组26%(16/61),LPFP组在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PFNA组(t值分别为3.33和15.91,x2=5.72,均P<0.01),PFN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1).结论 对于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LPF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