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差异,分析该差异与其抑菌活性差异的关系,为研究粗壮女贞的主要抑菌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不同极性溶剂对粗壮女贞水提物进行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萃取物的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粗壮女贞水提物正丁醇萃取层对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及拟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15g/L、13.2g/L、13.2g/L,剩余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4.49g/L、10.7g/L和15.6g/L,三氯甲烷萃取层和乙酸乙酯萃取层对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几乎不抑制;正丁醇萃取层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多,约占总水提物的85.6%,剩余水层中粗多糖的含量最多,约占总水提物的47.1%。结论 粗壮女贞水提物对实验选择的几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两种益生菌没有抑菌作用,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主要为极性较大的物质,正丁醇萃取层和剩余水层的黄酮含量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可能与其抑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花椒提取物对致痤疮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并初探其抑菌机制。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热浸提法提取花椒水提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和比较2种花椒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选取抑菌效果好的提取物,以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对象,运用化学法探讨其对细菌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花椒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5mg/ml、16.7mg/ml、10mg/ml,花椒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大于100mg/ml,花椒精油对3种致痤疮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MIC、2MIC浓度的花椒精油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细菌细胞内K~+、Mg~(2+)、AKP等物质渗漏至胞外,抑制细菌生长。结论花椒精油对3种致痤疮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优于花椒水提物,其抑菌机制可能是增加了细菌胞壁通透性,引起胞内物质外漏所致。  相似文献   

3.
粗壮女贞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提取物对10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其抑菌环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实验菌株对粗壮女贞提取物呈不同程度的敏感,MIC和MBC分别为:产气荚膜梭菌0.20 mg/ml和0.20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3.13 mg/ml和3.13 mg/ml,副溶血性弧菌6.25 mg/ml和6.25 mg/ml,白色念珠菌MIC为1.56 mg/ml,其他细菌MIC均大于25 mg/ml.结论 粗壮女贞提取物对上述10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茶叶水浸液对肠道致病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普通绿茶、红茶、菊花茶、乌龙茶、普洱茶水浸液对肠道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平板孔穴法进行茶叶水浸液抑制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贸菌属效果的研究.结果 普通绿茶、红茶、菊花茶、乌龙茶、普洱茶初次水浸液对副溶血性弧菌有抑菌作用;普通绿茶、普洱茶初次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普通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初次水浸液对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有抑菌作用;其中以普通绿茶和普洱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最好,2.5 mg/ml初次水浸液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0.6 mm和12.3 mm.结论 茶叶对肠道致病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对研究川产粗壮女贞苦丁茶水提物抗氧化能力。方法 热水浸提法分别制备川产粗壮女贞老叶和嫩叶、绿茶以及云南普洱茶提取物,并用去离子水配制提取物(1g /mL)。采用8种化学法测定不同提取物对5种自由基的抑制/吸收能力和对金属离子还原/螯合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综合评估川产粗壮女贞苦丁茶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测定对自由基抑制/吸收能力的五种化学法显示:在清除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吸收氧自由基方面,粗壮女贞苦丁茶能力显著高于绿茶及普洱茶;在清除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方面,粗壮女贞苦丁茶能力与普洱茶相当,但高于绿茶。测定对金属离子还原/螯合能力的三种化学法显示:在还原铜离子能力方面,粗壮女贞苦丁茶显著高于绿茶及普洱茶;在还原铁离子能力方面,粗壮女贞苦丁茶与普洱茶相当但高于绿茶。在螯合铁离子能力方面,粗壮女贞低于普洱茶和绿茶。结论 川产粗壮女贞苦丁茶的抗氧化能力在不少方面优于绿茶和普洱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粗壮女贞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耐药菌株的抑菌效果以及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观察粗壮女贞水提物对55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分别将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与粗壮女贞水提物合用,观察抑菌环的变化,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粗壮女贞水提物对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耐药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环直径为(16.40±1.65)mm。青霉素、氨苄西林与水提物合用后的抑菌环直径比单用时增大,红霉素与水提物合用时抑菌环直径无明显变化,而复方新诺明与其合用时明显缩小。结论粗壮女贞水提物对不同耐药表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提物与青霉素类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与红霉素合用时呈无关作用;与复方新诺明呈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海洋生物对创伤弧菌等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制备8种海洋生物的水提液、醇提液和超声提取液,用琼脂平板孔穴法(K-B法)初筛抑菌活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8种海洋生物的各种提取液除对鼠伤寒沙门菌无抑菌活性外,对创伤弧菌及其他试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孔石莼、泥螺、条斑紫菜的醇提液和超声提取液抑菌活性尤为明显;孔石莼的超声提取液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MIC均为15.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mg/ml,对大肠埃希菌和宋内氏志贺菌的MIC均为125mg/ml,泥螺超声提取液对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62.5mg/ml,条斑紫菜醇提液对宋内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mg/ml和125mg/ml。结论孔石莼、泥螺、条斑紫菜的超声提取液和醇提液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一种苦参黄柏提取物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 方法 采用抑菌试验研究nisin与苦参黄柏提取物单独用药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分级抑制浓度指数,探索nisin与苦参黄柏提取物的联合抑菌效果。 结果 nis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9375、7.5 mg/ml;苦参黄柏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 %、6.25 %,nisin与苦参黄柏提取物联合应用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都为0.5<FIC指数≤1.0,表现均为协同作用。 结论 nisin与苦参黄柏提取物联合应用时,相比两者单独用药,抑菌效果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CR-毛细管电泳法在检测小龙虾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效果。方法 同时应用食品微生物检验国标GB 4789方法和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60份小龙虾中的三种致病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利用国标方法,小龙虾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00%、20.00%、10.00%。运用PCR-毛细管电泳方法,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20.00%、10.00%。PCR-毛细管电泳方法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于国标方法,三种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与国标方法一致,检验过程可控制在24 h之内。结论 PCR-毛细管电泳方法可用于小龙虾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灵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诃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首先检测诃子水提物对游离态金葡菌的抑制效果,之后在建立生物被膜诱导模型基础上评估诃子对生物被膜态金葡菌的抑制效果;进一步评估诃子水提物对金葡菌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诃子联合红霉素对金葡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诃子水提物对浮游态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90mg/ml和31.20mg/ml,对生物被膜态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5.60mg/ml和62.50mg/ml,均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生物被膜测定结果显示,诃子水提物对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体外联合用药的结果表明,联合使用一定浓度的诃子水提物、红霉素对金葡菌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显著增强。结论中药诃子对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与红霉素联用能够增强其对金葡菌的杀伤作用,本研究为临床上金葡菌感染的诊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牛角瓜花为实验材料,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索氏提取法得到牛角瓜花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的粗提物,并选择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不同溶剂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牛角瓜花的石油醚粗提物对黄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尖孢镰刀菌表现出优秀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37、12.81、12.25 mm,均优于阳性对照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抑菌活性;氯仿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73、11.10、10.84 mm;乙酸乙酯和甲醇粗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弱,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为12.81 mm,甲醇粗提物对黑曲霉的抑菌圈直径为9.90 mm,且两种粗提物对其他供试菌有较弱或无抑菌效果。结论牛角瓜花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使得4种溶剂粗提物的抑菌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及最低抑菌浓度试验对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抑制细菌及真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抑菌环结果显示,含≥5mg/L的纳米银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作用,含≥10mg/L的纳米银溶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抑菌作用;纳米银溶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mg/L。结论较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细菌及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淀粉基烷基多糖苷的抑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淀粉基烷基糖苷(APG)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测定C8-10、C12以及中试C12淀粉基APG[1/2 048-1/4(4.88×10-4~0.25)g/ml]对大肠杆菌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抑菌效果.结果 作用24 h后测定抑菌液吸光度,C12、中试C12、C8-10 APG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31 25、0.25、0.015 6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062 5.0.25、0.062 5g/ml.通过菌悬液菌落计数,浓度为MIC或高于MIC的APG,对细菌的抑菌率超过99%,抑菌效果与吸光度法相符.结论 本实验观察的淀粉基APG具有一定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艾叶、黄芩、蒲公英及艾叶黄芩、艾叶蒲公英等比配伍制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探究中草药在人体抗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3—5月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份,并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的MIC。结果艾叶、黄芩、蒲公英及其相关配伍制剂对4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艾叶黄芩配伍制剂,MIC为3.91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艾叶,MIC为3.91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艾叶黄芩配伍制剂,MIC为15.63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艾叶,MIC为7.81 mg/ml。结论中草药的抑菌效果不同,配伍后较其单味使用时对不同的细菌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蒜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作用,确定最佳抑菌条件。方法有机溶剂法提取物大蒜素,定硫法确定提取率。采用牛津杯法,比较在不同p H值溶液中,不同温度条件及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大蒜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抑制能力的差别。结果大蒜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副溶血弧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8.25 mg/m L;大蒜提取物100.00%浓度时表现出显著抑菌活性,抑菌能力随浓度下降而下降,浓度低于12.50%时下降明显;温度高于50℃时,大蒜提取物易被氧化,抑菌能力差;紫外照射显著抑制大蒜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相比碱性条件,大蒜提取物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大蒜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随处理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浓度为0.10%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和聚硅氧烷微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将防腐剂稀释,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1.0、1.5、2.0、2.5、3.0、3.5、5.0g/L,确定最小抑菌浓度;采用一次加菌28d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比较三种防腐剂抗细菌和抗真菌的能力,采用比浊法考察防腐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动力学曲线。结果 1.0g/L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和聚硅氧烷微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0%,91.16%,84.66%;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g/L(抑大肠杆菌)和0.8g/L(抑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次加菌28d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结果显示,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顺利通过了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测试,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通过了抗真菌测试但未能通过抗细菌的测试,而聚硅氧烷微乳液均未通过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测试;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能较长时间将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结论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对化妆品污染中的常见菌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鱼腥草内生真菌J3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研究J3菌株菌丝和发酵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方法 提取J3菌株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获得ITS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得到ITS序列,结合菌落形态、孢子形态对J3菌株进行鉴定;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分别对J3菌株菌丝和发酵液进行提取,并应用纸片扩散法研究粗提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J3菌株的分生孢子为镰刀形;在系统进化树中J3菌株也与Fusarium oxysporum菌株聚在一类,因此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区序列,鉴定内生真菌J3菌株为尖孢镰刀菌;发酵液和菌丝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和水饱和正丁醇粗提物对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但是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明显抑菌效果。结论 鱼腥草内生真菌J3菌株能够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两种临床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肺部感染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从痰液中各提取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5株肺炎链球菌作为测试菌株。将乳酸杆菌产细菌素与两种致病菌混合培养,对菌落进行计数,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评估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细菌素对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P<0.05),其抑菌效率均>70%。而细菌素对5株肺炎链球菌中的4株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P<0.05),其抑菌效率均>65%。细菌素对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4株生物膜的形成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P<0.05),并且细菌素显著减少了5株肺炎链球菌的4株生物膜的细菌数量(P<0.05),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中,细菌生长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的生长及生物膜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提示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于治疗临床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园柏和龙柏主要挥发物及其抑菌和杀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园柏和龙柏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并比较其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于2003年8月在上海植物园采集新鲜的园柏和龙柏叶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挥发物成分分析,并用其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杆菌(ATCC-25922)、绿脓杆菌(ATCC-27853)进行体外抗菌效果研究.结果园柏和龙柏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均为乙酸龙脑酯,含量分别为38.1%和46.5%,此外,园柏含24.9%的水芹烯(phellandrene)和12.4%的对薄荷-1-烯-4-醇(p-menth-l-en-4-ol),龙柏含30.0%的柠檬烯(limonene)和7.9%的β-蒎烯(β-pinene).园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4、8 mg/L;2、8 mg/L;8、8 mg/L.龙柏挥发油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4 mg/L,并且只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最低杀菌浓度为16 mg/L.结论园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及杀菌效果,而龙柏挥发油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且只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杀菌效果.园柏挥发油的抑菌杀菌效果优于龙柏,且抑菌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0.
2000~2006年杭州市上城区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2000~2006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病原体组成等,给公共饮食服务行业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00年~2006年发生食物中毒时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分型鉴定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5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为85.33%.有6起食物中毒事件由二种致病菌引起,其中:2002年发生一起由EPEC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发生一次由EPEC大肠埃希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一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三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两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说明污染来源来自多方面,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全方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