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的不同配伍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寻找比较理想的镇痛方式。方法 1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I组:用0.25%罗哌卡因,Ⅱ组:用0.2e%罗哌卡因 1μg/mL芬太尼,Ⅲ组:用0.15%罗哌卡因 2μg/mL尼,IV组:用吗啡4mg 生理盐水至200mL术后镇痛。均采用美国迈捷(microject)光达公司电子镇痛泵,观察术后24h各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尿潴留及其它副作用。结果 1.VAS评分Ⅲ组最高;2.尿潴留发生率IV组最高;3.其它副作用IV组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 0.20%罗哌卡因 1μg/mL芬太尼配伍用于术后镇痛最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术后行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3组,使用0.2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0.7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匀速5.0mL/h。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以及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情况。结果 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组镇痛组取得较优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 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适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0.2%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方法 将84例ASA Ⅰ-Ⅱ级孕妇,妊娠(36~42周)有剖宫产指征或者本人强烈要求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于术毕留置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 μg/mL加0.2%罗哌卡因配成100mL,布比卡因组于术毕留置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 μg/mL加0.175%布比卡因配成100mL。分别观察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下肢运动情况。结果 在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面,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相当,然而,罗哌卡因组的产妇术后活动能力恢复较早。结论 0.2%罗哌卡因与0.17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比较,具有术后活动能力恢复较早,有助于伤口早日愈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曹观海  党凤勇 《中外医疗》2009,28(23):64-64
目的撂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在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中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B组采用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25ug/mL舒芬太尼;C组采用0.179%罗哌卡因。结论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配伍在术后镇痛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序贯试验法测定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比较两者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相对效能。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两组,分别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20ml术后硬膜外镇痛。硬膜外给药浓度按序贯增减法进行调整,镇痛效果以100m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VAS≤10mm为镇痛有效,VAS>10mm为镇痛无效。按Dixon方法计算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EC50。结果:罗哌卡因组EC50为0.098%,布比卡因组EC50为0.052%。结论:序贯增减法简便、高效、结果可信,适用于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EC50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能低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6.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春秀  熊洪书  施萍 《重庆医学》2007,36(23):2425-2426
目的比较下腹部手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术后应用0.1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1)作PCEA;试验组应用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1)作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的Bromage分级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镇痛质量、PCEA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镇痛质量、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可用于术后PCEA,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与0.15%盐酸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相似。  相似文献   

7.
庚俊雄 《海南医学》2003,14(1):31-3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术后硬膜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后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0.25%罗哌卡因(n=30);B组0.15%罗哌卡因(n=30);C组0.075%罗哌卡因(n=30),三组均加入芬太尼和氟哌利多。首剂负荷量8ml,采用镇痛泵持续量2ml/h,单次按压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A、B两组间VA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两组病人恶区,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镇痛效果不满意,结论: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氟哌利多在PCEA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胸术后罗哌卡因、曲马多用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开胸,非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0.2%罗哌卡因(含曲马多1mg/ml)硬膜外镇痛组、吗啡静脉镇痛组,每组20例,术后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静息和咳嗽时的镇痛效果。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和呼气峰流速;术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抽取呼吸空气时的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记录镇痛过程中发生的副作用。结果:1.术后日静息疼痛、咳嗽疼痛评分罗哌组皆低于吗啡组。2.术后肺功能罗哌组明显高于吗啡组,术后24hPaCO2罗哌组也低于吗啡组;术后48hPaO2罗哌组高于吗啡组。3,两组间副作用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0.2%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可安全有效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0.2%~0.25%浓度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后的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本研究以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并评价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自控镇痛(PCA)的最佳配伍用药方案。方法选择8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改良的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者,术后随机分成四组,第1组为0.125%罗哌卡因+丁丙诺菲2.25μg/ml;第2组为0.15%罗哌卡因+丁丙诺菲2.25μg/ml;第3组为0.2%罗哌卡因+丁丙诺菲2.25μg/ml;第4组为0.15%罗哌卡因,分别于镇痛开始后6、12、24和48h观察其镇痛效果、上肢肌力情况、恶心呕吐、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①第2、3组镇痛效果优于第1、4组;②第1、2组和4组上肢肌力下降低于第3组;③第4组PCA按压次数多于第2组;③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镇痛效果、上肢肌力情况、PCA按压次数几方面比较分析,上肢手术后区域镇痛(PCRA)以采用0.15%罗哌卡因+丁丙诺菲2.25μg/ml组为佳。  相似文献   

11.
徐波  侯连兵  张兴安 《广东医学》2006,27(3):349-35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上肢手术45例,随机分成镇痛对照组(C组,n=15),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n=15)以及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镇痛组(B组,n=15)。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1~2次肌肉注射哌替啶60~80哗止痛;R组和B组分别先给0.15%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复合0.0025%布托啡诺10ml负荷剂量,接着以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和48h进行VAS记分,R组和B组在术后4h还采用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描述。结果R组及B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组间无明显差别,且明显好于C组(P〈0.05),B组运动阻滞强度轻于R组。结论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用0.1%罗哌卡因复合0.0025%布托啡诺不但镇痛效果好而且运动阻滞轻微,是一种较好的配方,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镇痛组(B组,n=20)、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n=20)和镇痛对照组(C组,n=20)。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1—2次肌注哌替啶60—80mg止痛;B组及R组分别先给0.15%布比卡因和0.15%罗哌卡固10ml负荷剂量行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接着以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48h进行VAS记分,B组和R组在术后4h还采用文献[2]方法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描述。结果:B组及R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又明显好于C组(P<0.05),B组与R组之间镇痛效果及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无明显差别。结论: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用0.15%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5ml/h的镇痛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单纯2.0g/L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剖宫产患者于手术结束时随机分为A、B两组行术后PCEA,其负荷剂量分别为2.0g/L罗哌卡因5ml和2.0g/L罗哌卡因5ml加吗啡1mg。镇痛泵内镇痛液配方均为2.0g/L罗哌卡因,背景输注速度为2ml/h,PCEA量每次为3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下肢运动阻滞程度、24h药液消耗量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2.0g/L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无明显的运动神经阻滞,肠道功能恢复早;但2.0g/L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短,用药量多,患者自控注药频繁,镇痛度较低。结论 单纯2.0g/L罗哌卡因可用于剖宫产术后的PCEA。  相似文献   

14.
两种局麻药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0.2%罗哌卡因和0.15%布比卡因两种同麻药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用0.2%罗哌卡因和0.15%布比卡因两种同麻药用于PCEA中.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0.2%罗哌卡因、0.15%布比卡因分别与0.1mg芬太尼联合用于PCEA中,镇痛效果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并发症少。结论:将0.2%罗哌卡因替代0.15%布比卡因与0.1mg芬太尼合用后.病人术后行走能力的早期恢复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徐强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4,(3):206-208,211
【目的】本地塞米松及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120名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成3组接受硬膜外镇痛。R组:0.5%罗哌卡因5m1(25mg)+生理盐水5ml;RS组:0.5%罗哌卡因5fnl+0.00016%舒芬太尼溶液5ml;RD组:0.5%罗哌卡因5ml+0.08%地塞米松溶液5ml。给予试验药物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记录患者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术后24h哌替啶需求总量、需要追加镇痛的患者例数等信息及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RS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和RD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的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R组(单纯罗哌卡因)(P〈0.05),RS组和RD组的术后哌替啶的总用量及主动要求追加镇痛的患者例数亦明显少于R组(P〈0.05)。【结论】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可以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作用,延长其镇痛时间,同时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并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芬太尼配伍小剂量吗啡用于成人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33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组Ⅰ:o.125%盐酸罗哌卡因+0.004%芬太尼。组Ⅱ:0.125%盐酸罗哌卡因+0.006%芬太尼。组Ⅲ:0.125%盐酸罗哌卡因+0.004%芬太尼+0.03%吗啡。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镇痛评分组Ⅱ、组Ⅲ明显低于组Ⅰ(P〈0.05),镇静评分组Ⅰ明显低于组Ⅱ、组Ⅲ,不良反应率组Ⅰ、组Ⅲ明显低于组Ⅱ(P〈0.05)。结论芬太尼配伍小剂量吗啡用于成人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纪钦泉  吴丽娟 《河北医学》2004,10(9):802-80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经肌间沟进行臂丛麻醉对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的作用。方法:选择上肢骨折病例60例,ASAI-II级,都经肌间沟留置静脉留置针后,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20ml行术中麻醉,术毕追加混合液5ml后。安装容量为100ml浓度为0.25%罗哌卡因的一次性镇痛泵行术后镇痛,n=30;B组,把A组的罗哌卡因改为布比卡因,浓度和剂量都一样,n=30。记录手术时间,术后4h,8h,12h,24h,36h,48h,72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副作用。结果:A,B组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且无发现任何副作用。结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臂丛麻醉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张劲涛  李晓军  赵清林 《四川医学》2009,30(7):1115-111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盐酸罗哌卡因配伍用于臂丛阻滞是否可延长镇痛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方法187例臂丛阻滞麻醉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93例):0.375%-0.5%盐酸罗哌卡因+地塞米松(单侧用5mg,双侧10mg);B组(94例):单纯用0.375%~0.5%盐酸罗哌卡因,术后记录有效镇痛(VAPS≤3分)维持时间及4、8、16、32、64h各时间段的镇痛有效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有效镇痛维持时间平均为20.3h,B组平均为3.5h。结论地塞米松与盐酸罗哌卡因配伍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臂丛阻滞的时间,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种术后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采用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氟哌利多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前10min,吗啡组(M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5%罗哌卡因5ml(含吗啡1mg)作负荷量,再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以2ml·h^-1速度持续恒量注入镇痛液,内含0.15%罗哌卡因100ml、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曲马朵组(T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5%罗哌卡因5ml(含曲马朵15mg)作负荷量,再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以2ml·h^-1速度持续恒量注入镇痛液,内含0.15%罗哌卡因100ml、曲马朵300mg、氟哌利多2.5mg。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伟  王陆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00-101
目的对比研究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对6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0.125%罗哌卡因组和0.125%布比卡因组进行试验,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阻滞者分别为89.2%和2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比卡因组器械助产率达到30.00%。结论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是一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