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系统性经直肠超声引导活检(TRUS-GB)是诊断前列腺癌症(PCa)的主流技术[1]。然而,在接受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由于肛门切除,不能够进行系统性经直肠超声引导活检,导致其诊断困难。因此,直肠癌术后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穿刺诊断报道少见[2]。对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年间收治的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PSA升高患者实施68Ga-PSMAPET/CT引导下的靶向前列腺穿刺(PSMA-TB),采用俯卧位、经臀肌群入路的穿刺路径,此穿刺诊断方法以往未见,其临床及检查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超声作为一种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穿刺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椎管内麻醉是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使椎管内麻醉走向精准化具有重大意义。用超声在椎管内麻醉穿刺前扫描,可预测穿刺的困难程度、定位穿刺点、测量穿刺深度,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实时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能实时地观察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使麻醉穿刺全程可见;将超声应用于困难椎管内穿刺及小儿椎管内穿刺,可降低多次穿刺带来的并发症及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1例全身麻醉存在高风险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行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的经验。方法 51岁男性病人1例,拟行开放复位胫骨内固定术。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目前腰椎骨质增生伴腰背部前屈后伸困难,胸椎成驼背畸形;颈椎强直,成前屈位,后仰困难,头部转动困难。行旁正中长轴超声引导下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超声成像发现L3/4椎板间隙存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顺利,术毕1周后出院,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极大地易化了全身麻醉存在高风险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椎管内穿刺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术式,可在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恢复椎间隙高度[1],为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疗效满意[2]。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由Silvestre等[3]于2012年在Mayer[4]报道的微创前路椎间融合术的基础上形成。OLIF是近年常用的椎间融合术式之一,其通过腰大肌与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天然间隙建立通道,在直视下置入融合器,进行腰椎的间接减压与融合,不破坏肌肉和椎体小关节,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5]。  相似文献   

5.
<正>无痛内镜诊疗中,安全舒适的麻醉是重要保障[1]。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激动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A,GABAA)的苯二氮类镇静药[2],广泛且安全应用于患者内镜诊疗的麻醉当中[3-4]。艾司氯胺酮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其在无痛肠镜等诊疗的麻醉当中具有苏醒时间短、定向力恢复快等优点[5]。在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抑制胃镜置入反应,且苏醒质量高,无明显不良反应[6]。本研究评估老年患者行胃镜诊疗复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镇静时瑞马唑仑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记录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短轴组比较,长轴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延长(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与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超声定位时间延长,但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麻醉尤其是外周神经阻滞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引导椎管内穿刺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既往研究表明,穿刺前超声检查能够提供正确的椎间隙、脊柱中线、最佳穿刺点、适当的穿刺角度以及椎管到皮肤深度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椎管的超声扫查方法及图像解读,以及超声(包括穿刺前扫查定位和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在临床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且需椎管内麻醉穿刺的74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手法定位出腰椎间隙行椎管内麻醉穿刺,观察组采用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对比两组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定位加穿刺总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腰椎间隙定位时间(1.48±0.59)分钟、穿刺时间(6.79±2.17)分钟、定位及穿刺总时间(9.48±1.34)分钟和穿刺次数(1.26±0.24)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02±1.03分钟、20.31±6.02分钟、25.69±7.73分钟、2.74±1.14次),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穿刺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49%),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穿刺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均显著低于(58.82%)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肥胖患者采用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可有效保证穿刺效果,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正>气管内插管会对气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强度不亚于手术切皮产生的应激[1],兴奋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引起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2]。气管内插管前予以阿芬太尼可明显改善插管条件,减少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所致心血管风险[3]。在临床麻醉中,阿芬太尼主要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影响阿芬太尼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静脉单次注射给药时对于每个患者的药物剂量无法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手法定位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46例,男9例,女37例,年龄70~101岁,BMI 16~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辅助定位组(U组)和传统手法定位组(C组),每组23例。U组利用超声辅助定位,C组采用传统手法定位,均以旁正中位(侧)入路进行穿刺,以硬膜外针阻力消失及腰麻针脑脊液流出确定穿刺成功。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调整穿刺针方向,只通过一个皮肤穿刺点到达蛛网膜下腔的比例)、两次内穿刺成功率、一次皮肤穿刺成功率(不限调整穿刺针方向,通过一个皮肤穿刺点到达蛛网膜下腔的比例)、两次内皮肤穿刺成功率、定位时间、穿刺时间(穿刺针接触患者皮肤到观察到脑脊液流出所用时长)、总时间、实际进针角度、手法定位与超声定位一致率、超声图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麻醉操作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两次内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皮肤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两次内皮肤穿刺成功率和操作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定位与超声定位一致性为48%,两组麻醉操作过程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1997年,Hüscher等[1]最早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使甲状腺外科进入微创及美容时代。近20年来,随着腔镜设备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腔镜甲状腺手术获得长足发展[2]。腔镜甲状腺手术满足了病人的微创及美容需求,提高术后生活质量[3]。多种颈外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被临床广泛运用,包括经胸前入路、经口腔入路、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1],其常见症状为顽固性腰背疼痛,常见的原因有:脊柱后凸畸形使关节突关节应力增加,使小关节退变、关节突关节炎等;脊柱后凸畸形,使腰椎过度前凸,腰背肌肉牵拉,加重肌肉的疲劳性损伤,假关节形成,造成脊柱不稳;骨质疏松、椎间盘疝入椎体也是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2,3]。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症状与脊柱-骨盆矢状位有关,随着后凸畸形加重,躯干矢状面失衡加重,椎间高度丢失,神经根管容积减小、骨块突入椎管引起神经症状。脊柱后凸畸形,顶椎区应力增加,当合并骨质疏松时,顶椎更易发生骨折,也是引起腰背疼痛的原因,后凸畸形大于15°的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预防病理性骨折[4]。总之,陈旧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弧度的有效方法,但在术前评估、手术方式选择、治疗策略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争议,现将目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63-156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35°),术后平均6.4°(5°35°),术后平均6.4°(5°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35分)提高至87.5分(7835分)提高至87.5分(7892分)。FTA角、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现髌骨脱位、髌前痛、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正确的截骨,配合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可有效恢复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14.
1966年, 第一代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作为静脉麻醉剂首次用于麻醉诱导[1]。1978年, Reves等[2]首次报道了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与地西泮相比, 咪达唑仑水溶性更高, 无注射痛, 起效更快, 对呼吸和循环影响的副作用更小[2,3]。然而咪达唑仑镇静持续时间较长[4], 在采用氟马西尼拮抗以加快患者恢复后, 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仍不理想[5,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椎板后阻滞(RLB)在后入路脊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椎手术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5~65岁,BMI 18~32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组(ESP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RLB组(RL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取俯卧位,ESPB组和RLB组均采用旁矢状位平面内法超声引导,ESPB组引导穿刺针至横突后表面,RLB组引导穿刺针至椎板后表面,每侧注入0.4%的罗哌卡因20 ml。C组不予阻滞,三组均予全身麻醉。记录三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尿量、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记录三组术后4、12、24、48 h VAS评分;记录ESPB组和RLB组患者术后48 h内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和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SPB组和RLB组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术中尿量、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12、24、48 h ESPB组和RL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ESPB组和RLB组术后48 h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和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和RLB联合全身麻醉均能够减少后入路脊椎手术中阿片类药物和肌松药用量,不影响术中尿量、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并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0):1851-1855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与新鲜性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9月2013年3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分别治疗陈旧性和新鲜性髋臼骨折共90余例,其中陈旧性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32013年3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分别治疗陈旧性和新鲜性髋臼骨折共90余例,其中陈旧性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40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267岁,平均40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265 d,平均36 d;新鲜性髋臼骨折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1765 d,平均36 d;新鲜性髋臼骨折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1786岁,平均56岁,手术时间386岁,平均56岁,手术时间320 d,平均8.1 d,手术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nk入路或联合入路,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效果,采用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a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0 d,平均8.1 d,手术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nk入路或联合入路,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效果,采用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a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标准,陈旧性骨折组: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17例,不满意复位3例。新鲜骨折组:解剖复位35例,满意复位19例,不满意复位1例。两组满意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根据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al评分,陈旧骨折组:优16例,良15例,一般2例,差2例,新鲜骨折组:优35例,良18例,一般1例,差1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与新鲜髋臼骨折相比,满意复位率及临床效果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超声组利用超声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情况,并实时引导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时间、术后腰痛情况。结果与盲穿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使用超声定位及引导技术行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124-1128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理想的进针点、终点及进针角度,为螺钉准确置入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研究20具L3S1节段干燥标本及200位21S1节段干燥标本及200位21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并在直视下应用Boucher技术进行固定,分析螺钉在矢状面及轴位的角度及进针点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针点及终点的放射学参数。[结果]L3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并在直视下应用Boucher技术进行固定,分析螺钉在矢状面及轴位的角度及进针点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针点及终点的放射学参数。[结果]L35的上关节突最大宽度分别为11,13,15 mm,L3到S1最大上关节突宽度逐渐增大,S1最大约16 mm。L3到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自L35的上关节突最大宽度分别为11,13,15 mm,L3到S1最大上关节突宽度逐渐增大,S1最大约16 mm。L3到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自L3S1逐渐增大,分别为18°,27°,35°及44°。进针点在冠状面内外方向应当以棘突与下关节突边缘连线中点为参考,头尾方向应当以固定节段的下终板为参考标准。在轴位X线片上,理想的进针角度应为15°S1逐渐增大,分别为18°,27°,35°及44°。进针点在冠状面内外方向应当以棘突与下关节突边缘连线中点为参考,头尾方向应当以固定节段的下终板为参考标准。在轴位X线片上,理想的进针角度应为15°18°;在矢状位的尾倾角为30°18°;在矢状位的尾倾角为30°35°。在前后位X线片上,螺钉应终止于椎弓根的下1/4,侧位X线片上应在椎弓根椎体连接处。[结论]通过测量获得腰椎关节突关节准确的解剖学数值,为经皮置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操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共穿刺173支胆管,其中57支由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完成,116支在二维超声引导下操作。对两种引导方法下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穿刺时间短于二维超声引导(P〈0.05),在胆管内径〈5mm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27/41,65.85%)。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导向PTCD术穿刺时间短,对于胆管内径〈5mm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优于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不过,主动脉升弓部疾病的治疗由于涉及到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问题,仍以开放手术为“金标准”[3]。虽然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去分支技术降低了侵入性[4],但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