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移行上皮不典型增生、15例正常移行上皮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的差异。结果:移行细胞癌组中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正常移行上皮和不典型增生移行上皮组(P〈0.05),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移行细胞癌VEGF阳性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移行细胞癌的VEGF阳性率和L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和L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VEGF可促进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VEGF-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淋巴管密度( LVD)和微血管密度( MVD)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A及Ki67在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 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计数。结果 VEGF-A阳性组的LVD和MVD与阴性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和MVD与未转移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Ki67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和微血管生成中VEGF-A发挥重要作用。 Ki67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趋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和癌周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情况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变化及转 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5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癌周边区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LYVE-1及其mRNA 表达情况,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而正常组织中很少见LYVE-1 阳性的微淋巴管;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LYVE-1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对淋巴管生成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梁青春  张新民 《疑难病杂志》2009,8(10):599-601,F000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中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受体3(VEGFR-3,标记淋巴管)、CD68(标记TAMs)的表达;在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TAMs;采用免疫组化双染LAB-SA法观察TAMs中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阳性指数(PI)值腺外型(21.4±2.8)高于微癌(10.1±0.8)与腺内型(11.9±1.2)(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23.2±3.8)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14.5±2.9)(P<0.01);TAMs计数腺外型(43.2±5.6)高于微癌(18.8±1.9)与腺内型(23.0±2.0)(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41.3±8.4)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30.4±4.8)(P<0.01);LVD腺内型(9.9±1.8)高于微癌(6.0±0.8)、腺外型(19.2±3.0)高于腺内型(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19.6±2.5)高于无淋巴转移(12.5±2.8)(P<0.05)。VEGF-C与LVD计数呈正相关(r=0.91,P<0.01),TAMs与LVD呈正相关(r=0.83,P<0.01)。VEGF-C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的21.3%。结论VEGF-C、TAMs及淋巴管生成与PTC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TAMs参与了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CD1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CD1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105的表达;在200倍视野下于"热点"处计数抗-CD105单抗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其与BTCC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在BTCC组织中CD105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1;在BTCC组织中,以抗-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73.59±10.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50±3.54),P<0.01;CD105-MVD随BTCC分级分期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者高于无复发者,肿瘤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 CD105在BTCC中高表达,抗-CD105标染的MVD与BTCC分级分期、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I b1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10例非癌性宫颈组织中podoplanin标记的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心及边缘组织淋巴管密度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P<0.05);癌灶边缘组织淋巴管密度为12.10±2.83条/例,明显高于癌灶中心部位淋巴管密度7.71 ±1.12条/例(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灶边缘组织LVD 14.67±3.72条/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0.77±2.65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G1、G2和G3组癌灶边缘LVD分别为8.29±1.76条/例,11.31±3.63条/例,13.24±0.79条/例.G2组LVD明显高于G1组而低于G3组(P<0.05,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组织中LVD的增加有临床意义,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细胞分化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可能在其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D-Limonene)对大鼠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为临床大肠癌术后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二甲基肼诱发大鼠大肠癌模型40例。14周将大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5%D-limonene(色拉油稀释)灌胃,后者给予等量色拉油做阴性对照。28周取材,免疫组化染色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其分布。结果 LYVE-1标记的淋巴管多分布在癌周组织,中心区域未见淋巴管的阳性表达,D-limonene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淋巴管数密度为2.4±0.83,与对照组(40%,6.1±1.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imonene减少肿瘤组织淋巴管的生成,降低淋巴道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组织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10例正常膀胱粘膜、50例BTCC组织的MVD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① 10例正常膀胱粘膜MVD 0 .6~ 1.6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1.2 0± 0 .3 5,50例BTCC组织的MVD为 4.4~ 13 .4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8.94± 2 .0 8(P <0 .0 1)。②浸润型肿瘤组较表浅型肿瘤组MVD高 (P <0 .0 1) ,G2和G3级肿瘤组较G1级肿瘤组MVD高 (P <0 .0 1) ,高MVD组较低MVD组复发率高 (P <0 .0 5)。结论 :①BTCC组织较正常膀胱粘膜MVD高 ,差异非常显著。②MVD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 ,MVD为较理想的BT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 ,对是否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乐山  王化修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15-1716,179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和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和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值分别为1.78±1.28和19.22±10.16:β-catenin蛋白在Ⅰ、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00%(10/20)、80.9%(17/21)、100.00%(11,11),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组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率(90.6%,29/32)显著高于表浅组(45.0%,9/20);β-catenin异常表达的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正常表达者。结论MVD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因素之一,β-catenin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微血管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初步探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演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水平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分析三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癌及癌旁组织中LV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LVD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明显相关性;LVD在VEGF-C和VEGF-D表达阳性组中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C、VEGF-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可能促进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TCC)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caspase-3的表达, 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survivin、caspase-3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蛋白表达率(63.3%)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20.0%), 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 阳性率增加.而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3.3%)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90.0%).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914,P<0.05).结论 survivin的蛋白高表达和caspase-3的蛋白低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和细胞的凋亡调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飞  和钢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39-141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他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间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9.35±3.37vs1.31±1.02,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YV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有关,LVD可作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MGA2和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正常膀胱组织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9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1例)、肌层浸润组(8例);低级别组(24例)、高级别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MG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MGA2呈阴性表达、E-cadherin呈阳性表达;在49例膀胱癌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率为41%、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为43%;其中在非肌层浸润组(Tis~T1)、肌层浸润组(T2)膀胱癌组织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和75%,HMGA2在肌层浸润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75%,E-cadherin在肌层浸润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在低级别、高级别肿瘤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56%,HMGA2在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60%,E-cadherin在高级别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术后随访18~40个月,随访42例膀胱癌患者中复发18例。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25%,HMGA2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33%,E-cadherin在复发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结论:HMGA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磷脂酶C-δ1(PLCδ1)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和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中基因PLCδ1的表达情况.结果 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LCδ1的表达缺失率是58.9%(33/56),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全部表达PLCδ1(P<0.05);其表达异常与BTCC组织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肿瘤数目无关.结论 PLCδ1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PLCδ1可作为反映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非癌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23例检测到survivin mRNA,其中21例VEGF表达阳性.2例VEGF表达呈阴性:19例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者VEGF的表达1例阳性,18例阴性。而在癌周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而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性生长有关。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结论:BTCC中survivin、VEGF mRNA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BTCC发生和发展,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2F3基因及其下游相关基因C-myc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E2F3、C-myc和Bc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揭示BT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期及组织分级的BTCC标本和正常膀胱黏膜中E2F3、C-myc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2F3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TCC组织中E2F3、C-myc与Bcl-2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2F3表达阳性率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肿瘤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1)。肿瘤组织中E2F3 mRNA阳性表达而正常黏膜中E2F3 mRNA呈阴性表达。C-myc及Bcl-2在移行细胞癌组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移行细胞癌组C-myc表达与病理分级、组织分期有关(P<0.01),Bcl-2的表达率只与病理分级相关(P<0.01)。结论:E2F3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不仅是膀胱癌的诊断与预后指标,而且为膀胱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E2F3与靶基因C-myc和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E2F3可能通过与C-myc及Bcl-2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史时芳 《浙江医学》2002,24(6):326-32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计数微血管数目。 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0.4±5.9)个 ,正常膀胱粘膜为 (10.0±4.6)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5±5.6)个 ,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7±4.4)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3±5.5)个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6±4.9)个 ,两者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正常膀胱粘膜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较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有增高趋势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激酶2(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TCC )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和 RT-PCR技术测定2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EphA2蛋白和 EphA2 mRNA的表达。[结果]EphA2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 P <0.01),在BTCC低分化组表达强于高分化组;EphA2 mRNA在BT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 P<0.01),与BTCC的分化程度无关( P=0.295)。[结论]EphA2将成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EphA2 mRNA表达强度与EphA2蛋白表达强度不完全一致。提示转录后的调控机制干预了 BTCC中Eph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军  陈宝琦  刘佃成 《医学争鸣》2001,22(8):714-7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两步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0例正常膀胱组织 PDGFR表达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PDGFR阳性染色分布于癌细胞、间质、血管及炎症细胞的胞质及胞膜 .膀胱癌组织PDGFR阳性率为 83.8%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30 .0 % ,P<0 .0 1) ,膀胱癌组织中 PDGFR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 PDGFR阴性表达组 (85± 30 vs 36± 15 ,P<0 .0 1) .结论  PDGFR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生长有关 ,过度表达与癌的形成、血管的形成及炎症细胞功能相关 ,未发现PDGFR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相关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喉部病变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状细胞癌40例及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各20例病变标本,分别进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染色.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LVD及MVD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组织,TNMⅢ~Ⅳ期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1),声门上型癌组织MVD显著高于声门型癌组织(P<0.05).LVD、MVD及TNM分期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和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密度有关,两者都是喉癌预后的负性因子,定量测定可作为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