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中医治疗优势较明显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仍存在证型不统一、疗效有待提高等临床问题,《血证论》是一部关于血证的专著,其血证诊疗理论丰富、完整,结合《血证论》中血证的诊疗理论,探讨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优化,希望对解决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住院及门诊的50例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简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健脾补肾,凉血清心。结果观察组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后,疗效及复发次数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健脾补肾,凉血清心能提高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3.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热、毒、瘀为发病之标,并作为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互为因果,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基于对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扶正补虚、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法,辨证运用仲景“大方”的独特治疗理念和思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现代中医文献,挖掘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筛选近20年中医药治疗成人cITP的临床研究型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法对处方中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95篇,涉及处方98首中药165味,其中中药性味归经以甘寒、入肝经居首,高频药物为黄芪、生地黄、当归、仙鹤草、牡丹皮等26味。关联规则得出药对13个,分别为“黄芪-鸡血藤”“黄芪-党参”“当归-党参”等组合。聚类分析确立基本方4组,即左归饮类方、二至丸类方、当归补血汤类方和犀角地黄汤类方。结论:研究表明cITP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和血柔肝”,核心药物为黄芪、生地黄和当归,药对配伍遵循“治气、治火、治血”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变化,及其对早期判断ITP 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初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1 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随访6 个月,区分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并就其第一次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ITP 初次治疗后PLT、PCT 上升,MPV 下降,PDW 治疗早期上升,后下降;cITP 初次治疗后部分患儿PLT、PCT 上升,MPV、PDW 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DW 在aITP 组中的变化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ITP 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 天,PLT、PCT、MPV、PDW 在aITP 和cITP 组中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第7 天,PDW 在aITP 和cITP 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 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判断ITP 预后,并及早给予适当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从肾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医认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虚为本,瘀血、火热、风邪为标,临证时应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能获效。然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茜合剂+达那唑)35例和对照组(单用达那唑)35例,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5.71%)优于对照组(48.5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随访有效率(51.43%)明显优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还可减少服用达那唑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延长有效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章亚成教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总结章亚成教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结果:章亚成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血瘀内阻。结论:章亚成教授采用益气养阴和血法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12-214
目的:观察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茜合剂+泼尼松)30例和对照组(单用泼尼松)30例,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出血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6个月后治疗组随访有效率(57.14%)明显优于对照组(19.23%)(P0.05)。结论: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还可减少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联合环孢素A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ITP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生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川萆薢等)联合环孢素A治疗,至少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72%,且无明显肝肾毒性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生血、行血、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免疫不平衡引发的血小板被破坏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探讨健脾益气方药与肠道菌群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认为健脾益气类方药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改善免疫不平衡,进而减少血小板破坏,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陈娜飞  陈铁虎 《河南中医》2013,33(2):258-26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116位老年慢性ITP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平均数[(89±25)×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平均数[(64±26)×109/L];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减少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治疗组有效患者复发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中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周郁鸿教授辨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症-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7例,共1 102诊次临床资料,对包括主要症状、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治法、舌象、脉象及患者症-药关联几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周郁鸿辨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证候依次是气阴亏虚、气血失和、肝旺脾虚、阴虚火旺、血热动血、气血两虚、阴虚血热证等,主要治则依次为益气滋阴、和血宁络、调肝扶脾、滋阴降火、清热凉血、补益气血、滋阴凉血等。结论周郁鸿教授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主要为虚(气阴亏虚、气血两虚)、郁、热(虚火灼络,热毒伤络)及瘀为主,治疗上以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肝扶脾、和血宁络、滋阴凉血及清热凉血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中医学“紫癜病”范畴,血热型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从卫气营血辨证角度,认为血热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热盛动血与温热病的营血分证在病因病机及临证表现方面有相通之处,故可基于叶桂的“透热转气”营分证治则指导血热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具体治法除清营泄热、凉血止血外,还须结合轻宣畅达、透邪热以出于卫气,解郁消瘀、调理气血以致冲和,养正复元、燮理阴阳以趋于平秘等,方剂可分别选用银翘散、丹栀逍遥散、桃核承气汤、炙甘草汤之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芪桂升板方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芪桂升板方(组成:黄芪、桂枝、生地、制首乌、防风、赤芍、人参、白术、茯苓、女贞子、仙灵脾、巴戟天、生甘草)治疗,对照组28例,用达那唑联合氨太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42.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小板抗体水平,提高患者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且提升白细胞水平。结论:芪桂升板方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而且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由血小板破坏及巨核细胞产血小板不足导致,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成人ITP的年发病率为2~10/10万,儿童年发病率为4~5/10万,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乏力等,蒙医称“溢血症”,属“琪素病”范畴。奇太宝教授从医50年,采用蒙医药治疗ITP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本文收集和整理奇太宝教授治疗溢血症学术思想,总结经验,分析临床疗效,证实蒙药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益气养阴和血方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8周的疗效变化。方法纳入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cITP患者76例,口服益气养阴和血方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PLT)计数、出血和激素撤减情况;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量表)比较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疲劳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8%(47/7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LT计数升高,出血评分及激素用量情况改善(P0.05,P0.01)。其中治疗前PLT30×10~9/L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9%(23/39);PLT≥30×10~9/L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4.9%(24/37);单用中药患者总有效率为62.5%(20/32);联用激素总有效率为61.4%(27/44)。治疗后患者激素停用15例,减量23例,加量1例,总激素撤减率为86.4%(38/4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ITP患者SF-36量表中GH、VT、RE和MH分值提高,RP分值降低(P0.05,P0.01),FACIT-F量表评分亦升高(P0.01)。患者性别、年龄、分期、合并症、治疗前PLT、出血评分和联用激素与治疗反应率无关(均P0.05)。不良反应为腹泻,发生率为2.6%(2/76)。结论益气养阴和血方治疗cITP有助于激素撤减,改善HRQoL及减轻疾病相关的疲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上海市名中医姚乃中教授经验方治疗肾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肾精亏虚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治疗且治疗方案保持不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予针灸联合上海市名中医姚乃中教授经验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网织血小板比率以及出血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率和出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针灸联合上海市名中医姚乃中教授经验方治疗肾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升高外周血小板计数,降低网织血小板比率,改善临床出血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故常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等。ITP属中医"血证"、"发斑"、"虚劳"等范畴。现就ITP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治疗任德全等[1]将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