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睾丸微结石的超声诊断及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睾丸微结石(TM)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常规检查1198例阴囊疾病患者。结果:其中男性不育患者379例,TM检出21例(5.54%),阴囊内其他疾病患者819例,TM检出12例(1.47%)。TM与男性不育相关(r=0.115,P<0.01),TM在男性不育中发病率显著高于阴囊内其他疾病患者(P<0.05)。TM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于睾丸实质内可见稀疏?散在或密集分布的强光点,直径在1mm左右,不伴有声影。结论:TM超声声像图特征明显,易于明确诊断;TM与男性不育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基于DenseNet121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音进行识别,探索其在临床上筛查主动脉瓣狭窄的应用潜力。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6月—2022年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采集其心音,并收集临床资料。应用采集的心音数据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对其进行训练、验证与测试。最后使用测试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精确度-召回率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共纳入100例患者,包括11例无症状患者。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组(狭窄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8.18±10.63)岁;无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组(阴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5.98±12.51)岁。模型对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于临床环境采集的心音数据具有优秀的区分能力:准确度为91.67%,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2.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7。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应用心音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模型在临床筛查上具有优秀的应用前景,能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Dukes B、C、D期患者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用于诊断结直肠癌患者Dukes分期的分类树模型。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32例Dukes B期、24例Dukes C期和26例Dukes D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用BioMaker Pattern软件在学习模式下建立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Dukes分期的分类树模型,并用该模型在双盲模式下对随机选取的30例结直肠癌血清标本(Dukes B、C、D期各10例)进行检测以验证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捕获的31个差异蛋白中,建立了以14个差异蛋白组成的分类树模型,该模型在学习模式下的诊断准确率为89.0%(73/82),在双盲模式下的诊断准确率为76.7%(23/30)。结论该分类树模型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Dukes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虚拟技术在骨折分类及术前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可视模型,并按国际标准分类。选取典型骨折三维模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并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其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骨折术前手术设计以及内固定手术的计算机模拟。结论数字化虚拟技术重建的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骨折分类,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定量分析技术在睾丸微石症(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TM患者(TM组)及5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UE检查,对比分析TM组及正常对照组睾丸组织的硬度、均匀程度及UE声像图表现的差异。观察反映睾丸组织硬度及均匀程度的UE定量分析指标,包括双侧睾丸应变率比值、同侧睾丸实质与附睾头应变率比值及睾丸与附睾头应变均值的差值。结果正常睾丸UE声像图表现为"红色周边带-蓝色边缘区域-绿色中心区域"。TM患者睾丸UE声像图表现与正常睾丸相似,睾丸微小钙化表现为点状强回声。UE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UE定量分析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E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正常睾丸组织的硬度及均匀程度。但目前UE技术受信号获取精度的限制,其对TM的诊断价值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计算C统计量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使用校准图和Brier分数评估模型的校准度。使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随后收集2020年4~12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用于外部验证。结果 开发数据集共纳入1 527例患者,有319例(20.89%)患糖尿病足。最终9个预测因子进入模型:文化程度、溃疡史或截肢史、视网膜病变、是否注射胰岛素、震动感觉阈值、足背动脉搏动、足部皮肤异常变化、足部真菌感染和足部畸形。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前后的C统计量分别为0.966和0.963,Brier分数分别为0.052和0.054,校准图中实际曲线和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外部验证数据集共纳入451例患者,有71例(15.74%)患糖尿病足。模型外部验证的C统计量为0.928,Brier分数为0.051,校准图显示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袁丽洁  武卓  李敏  雷涛  祝婷 《护理学杂志》2020,35(22):85-88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实现精准护理以加速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病种和病情分层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分类后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即利用脑电图像(EEG)采集设备获取大量带标记的脑电信号数据构建EEG情感训练库,标记抑郁症类型;通过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识别抑郁症患者EEG信号对应的情感类别;根据其识别结果,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等间隔的抑郁量化评估和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 干预4周时,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时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方法能显著缓减患者的抑郁程度,加快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Mimics软件在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及术前计划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及术前计划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可视模型,并按Schatzker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类.选取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开窗复位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立体显示、植骨量估算.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手术设计、开窗手术的模拟、植骨量估算及三维数据测量.结论:Mimics软件重建的胫骨平台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Schatzker分类,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开窗复位的模拟、植骨量估算、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在肾盂移行细胞癌及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及20例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肾细胞痛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M的表达。结果40例肾盂移行细胞癌,TM表达者37例(92.5%),20例肾细胞癌,TM表达1例(5%),其两组表达率明显不同(P〈0.01)。肾盂移行细胞癌组织TM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P〈0.01或P〈0.05)。另外TM表达阴性者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66.7%,TM表达细胞百分数小于41.7%的患者中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62.5%,TM表达细胞百分数大于41.7%的患者中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3.4%,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其再发膀胱癌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TM表达量与肾盂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病程情况等生物学行为有关。TM表达阴性及TM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小于41.7%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再发膀胱癌可能性大,应对此类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按膀胱肿瘤对待。TM可以作为一种瘤标来鉴别诊断肾盂移行细胞癌与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的分型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的合理分类方法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间所做的105例各种重睑伴上睑皮肤松弛中老年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眉毛位置、上睑臃肿与否和上睑皮肤宽度等进行分类,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05例患者手术满意率87%(77例),基本满意率11%(10例),不满意率2%(3例)。结论 对于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者,应依据上睑松弛特点,按不同分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决策树模型,以使护理质量管理由定性评价变为定量分析。方法以390名护士的一般资料和585例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建立和测试决策树模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清理、转换、归约的预处理,进行决策树剪枝及利用C4.5算法建立决策树模型等步骤。结果建立了护理质量是否优良的决策树模型和护理质量是否合格的决策树模型。结论采用C4.5算法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决策树模型具体直观、分类精度较高,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TM、v WF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吸附法及ELISA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并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血浆的TM、v WF的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的血浆TM、v WF水平比对照组高,对照组的血浆TM、v WF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浆TM、v WF水平和健康者存在差异,通过对血浆TM、v WF水平的检测对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危重程度评分与其预后的关系,对我院1995年3月~1997年6月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收治的145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疾病危重程度评分与其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5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男77例,女68例。年龄12~63岁。风湿性心脏病136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生物瓣毁损2例,心瓣膜退行性变3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0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临床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组,150例肝炎和150例肝硬化患者为良性肝病组及1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各组同步检测AFP、CEA、CA199(采用ELISA法),AFU、TSGF(用生化定量分析法).结果:肝癌组的5种TM血清检测水平较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5种TM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肝癌的临床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及时的诊断,利于及时治疗,具有很好的互补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型及制定术前计划中的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视模型,并进行骨折分类。选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复位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前手术设计、手术的模拟及三维数据测量。本组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7.47±2.69)周;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评价,平均为88.67±5.15。结论 Mimics软件重建的肱骨近端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分型,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复位的模拟、内植物选择、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8例三房心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88年2月~2002年5月,18例三房心患者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三房心纠治术,对合并的心脏畸形一并处理。结果 除1例合并房室管畸形患者在术后早期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示纤维隔膜消失。结论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一经确诊即应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早期诊断、治疗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7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影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发现42例45处存在MB-MCA(发现率为24.4%),平均长度为(12.7±5.4)mm;浅表型34处(占75.6%),深厚型11处(占24.4%);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18处,远心端发现粥样斑块4处。结论 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疗及手术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的CT分级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30多年中,由于CT及一些评分在神经创伤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颅脑损伤的病理改变、伤情分类和预后有了新的认识。依据颅脑损伤后CT检查的结果,判断颅脑损伤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4年12月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72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VISER检查鉴别心理性与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附3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VISER鉴别心理性与器质性ED并利用该方法对心理性ED严重性进行客观分级。方法320例ED患者接受了VISER检查。首先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硷10mg;未诱发勃起,药物剂量增至30mg。将药物试验阳性者定义为心理性ED,并根据海绵体压力、波幅形态以及药物剂量将心理性ED分为轻、中、重二度。两次检查均失败者,行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海绵体造影检查。结果本组中,心理性ED占81.9%,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者分别占19.8%,60.7%和19.5%。在部分病例中,检查结果与Zung氏抑郁量表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33例接受阴茎多普勒超声或海绵体造影检查提示,正常13例,动脉性ED5例,静脉性ED9例,动脉静脉混合性ED6例。结论VISER有助于签别心理性与器质性ED,依据其结果对心理性ED严重程度进行客观分级,便于对患者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桥本甲状腺炎(HT)超声声像图特点的分析,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色超声对713例HT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检查,分析声像图特点,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特点将713例患者分为五种类型,轻微病变型256例,局灶回声减低型32例,弥漫回声减低型229例,结节型142例,萎缩型或弥漫纤维化型54例。结论:HT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临床结合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