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文献,以华法林为共同对照组,间接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用于非瓣膜病房颤(NVAF)患者预防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直接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与华法林比较的4项Ⅲ期临床试验研究,提取每项试验中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主要出血等有效性和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用Bucher法对4种NO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间接比较。结果与达比加群酯(110 mg,bid)组相比,利伐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升高(HR 1.30,95%CI 1.06~1.60);达比加群酯(110 mg,bid)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与阿哌沙班组和高剂量依度沙班组相当,但低剂量依度沙班组主要出血事件风险更低(HR 0.59,95%CI 0.48~0.72)。与达比加群酯(150 mg,bid)组相比,利伐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较高(HR 1.33,95%CI 1.02~1.75),阿哌沙班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HR 0.74,95%CI 0.61~0.91),低剂量依度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发生率较高(HR 1.71,95%CI 1.30~2.25),主要出血发生率较低(HR 0.51,95%CI 0.41~0.62);高剂量依度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达比加群酯(150 mg,bid)组相当。结论在有效性方面,达比加群酯(150 mg,bid)最优,阿哌沙班与之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低剂量依度沙班最优,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酯(110 mg,bid)次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抗凝用药方案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为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各大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搜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抗凝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RTCs)。筛选文献后,用Cochrane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数据,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RCTs,共29 389例患者,涉及10种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在降低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方面,华法林(INR 2.0~3.0)、利伐沙班10 mg·d-1(下同)、利伐沙班20 mg·d-1、阿哌沙班5 mg bid (下同)、阿哌沙班2.5 mg bid疗效优于阿司匹林100 mg·d-1,华法林(INR 2.0~3.0)、利伐沙班20 mg·d-1、阿哌沙班5 mg bid疗效优于阿司匹林150 mg·d-1。在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方面,华法林(INR 2.0~4.0)、利伐沙班10 mg·d-1、阿哌沙班5 mg bid、依度沙班60 mg·d-1疗效优于阿司匹林100 mg·d-1。在安全性方面:达比加群150 mg bid、利伐沙班10 mg·d-1、阿哌沙班5 mg bid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INR 2.0~3.0),利伐沙班10 mg·d-1、达比加群110 mg bid、达比加群150 mg bid、阿哌沙班5 mg bid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利伐沙班20 mg·d-1;利伐沙班10 mg·d-1、利伐沙班20 mg·d-1、达比加群110 mg bid、达比加群150 mg bid、阿哌沙班5 mg bid、依度沙班60 mg·d-1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INR 2.0~3.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概率排序显示,利伐沙班10 mg·d-1在降低体循环栓塞、出血、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发生率方面,均可能是疗效与安全性最优的方案。结论:利伐沙班10 mg·d-1可能是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最优的抗凝用药方案。以上结论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仍待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抗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49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分为无利伐沙班组(67例)和利伐沙班组(82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利伐沙班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Lcr)<50 mL/mi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陈旧性脑出血、胃溃疡史、感染史、合用阿司匹林、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2.2 mmol/L比例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1.8 mmol/L<LDL-C≤2.6 mmol/L、合并高血压、合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无利伐沙班组治疗无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利伐沙班、陈旧性脑出血是发生无效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利伐沙班、NIHSS评分增加是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使用利伐沙班能够降低IS合并CMVT患者无效事件发生风险,但同时增加了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伴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49例伴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4例)和利伐沙班组(25例),前者接受经皮PFO封堵术;后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0 mg/d)。观察主要终点事件为再发非致死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致死性的脑卒中、早期死亡(放置器械后30 d或随机分组后45 d内)及次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周围血管栓塞、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肌梗死及出血等。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0.5)年,随访期间利伐沙班组和介入治疗组的失访率分别为8.3%(2/25)和16.6%(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再发非致死性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1例,利伐沙班组3例,2组均未出现致死性脑卒中及早期死亡。介入治疗组和利伐沙班组无主要疗效终点事件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新发房颤1例,房性早搏合并短阵房速者2例,但手术后24 h内均自发恢复为窦性心律;未出现心血管原因死亡、周围血管栓塞、心肌梗死及出血等事件。介入治疗组与利伐沙班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7%(4/24)、44%(11/25),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各时点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较利伐沙班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伴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星蒌通络饮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星蒌通络饮口服,连续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53/58)高于对照组的77.6%(45/58),NIHSS评分、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58)高于对照组的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星蒌通络饮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1例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合并房颤,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利伐沙班致伤口出血,药师评估其出血严重程度,建议停用丹参多酚酸盐和利伐沙班,改用华法林或阿哌沙班,医生采纳,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并于第21天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有效的循证证据,以低分子肝素为对照组,分析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和Embase中系统地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参考文献中关键的文章,这些文章评价了以低分子肝素为对照组,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在进行了骨科大手术的病人中的作用。结果:评价的结果包括总静脉血栓(total VTE)、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死亡和主要出血事件(major bleeding)。笔者独立地评价了每1篇文章的方法质量同时独立地提取了文献数据。在总静脉血栓预防方面,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优于达比加群,分别为[RR=0.37,95%CI(0.23,0.60)]和[RR=0.58,95%CI(0.35,0.96)]。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之间没有区别[RR=0.64,95%CI(0.33,1.25)]。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相比增加了出血风险[RR=1.57,95%CI(1.20,2.07)],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相比增加了出血风险[RR=1.25,95%CI(0.93,1.70)]。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在出血方面没有差别[RR=0.78,95%CI(0.58,1.07)]。结论:在接受骨科大手术病人之中,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2种药物与达比加群相比,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更好,出血风险相似。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相比,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相似,但是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中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阿哌沙班或华法林预防卒中的成本效果。方法 基于全球性临床试验ARISTOTLE的研究数据及中国目前医疗成本,建立1年期决策树及长期外推Markov模型的方法,通过计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5 mg bid)及华法林(INR控制在2.0~3.0)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 QALYs)及治疗成本,对阿哌沙班用于中国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成本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 阿哌沙班和华法林的总成本分别为271 826元和40 126元,阿哌沙班组患者可获得的QALYs为6.256,华法林组患者的QALYs为5.614。阿哌沙班较华法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为360 903元/QALY。ICER>3倍中国人均GDP,但<3倍部分城市人均GDP。敏感度分析显示该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在中国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下,与华法林相比,将阿哌沙班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不具备成本效果优势。目前仅在中国经济发达的某些城市,可推荐阿哌沙班替代华法林成为房颤卒中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7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予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4患者比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患者比例,Barthel指数≥95患者比例;比较两组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90 d,NIHSS评分下降≥4的患者比例,mRS评分为0~1的患者比例和Barthel指数≥95的患者比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82%和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AIS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与阿替普酶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诺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经济学参考。方法:建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决策树模型,参考Meta分析研究结果确定模型中各节点概率,运行数据模型TreeAge Pro 2011得出成本-效果比。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阿哌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3 950.43;利伐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2 900.08;达比加群酯成本-效果比3 149.79;依诺肝素成本-效果比3 763.86,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阿哌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1 594.70;利伐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1 169.91;达比加群酯成本-效果比1 266.61;依诺肝素成本-效果比1 524.1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相比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依诺肝素更具有经济优势。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依诺肝素相比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预防用药增加的成本可被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中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新型抗凝药预防卒中的成本效果,为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性临床试验ARISTOTLE、RE-LY及ROCKET-AF的研究数据及我国目前医疗成本,建立一年期决策树及长期外推Markov模型的方法,通过分别计算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5 mg bid)、达比加群(150 mg bid、110 mg bid)、利伐沙班(20 mg qd)和华法林的调整质量生命年(QLAYs)及治疗成本,对新型抗凝药物用于中国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成本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NOACs治疗的总成本为163586~582710元,使用NOACs患者可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6.812~7.010。以华法林为参考的增效成本效果分析显示,成本效果比(ICER)为177271~739480元/QLAY,ICER利伐沙班> ICER阿哌沙班> ICER达比加群150 mg> ICER达比加群110 mg。3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比较的ICER均大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倍,但小于部分城市人均GDP的3倍。一维敏感度分析显示该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结论:目前在我国,与华法林相比,使用新型抗凝药物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不具备成本效果优势。目前仅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某些城市,可推荐阿哌沙班或达比加群用于房颤卒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推,其余90%在1 h内静点完毕,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观察组50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14、90 d,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用药后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评价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病房颤(NVAF)的成本-效用值,为合理用药及医保目录的评审、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谈判等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构建Markov模型模拟NVAF发展过程,依据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获得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从文献中获取效用值,运行Treeage Pro 2011软件计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成本-效用比,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NVAF中达比加群酯110 mg成本-效用比18 155.17,达比加群酯150 mg成本-效用比23 034.72,阿哌沙班成本-效用比25 979.16,利伐沙班成本-效用比18 517.53。结论:达比加群酯110 mg在治疗NVAF过程中更具有经济优势,同时利伐沙班在治疗此类疾病相对于达比加群酯110 mg所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56-15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84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前后行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增加(P0.05)。两组NIHSS评分、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进展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患者临床指标、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的临床效果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ACI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舒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2组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变化,比较2组ACI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ACI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ACI患者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则显著升高(t=9.601、7.687,...  相似文献   

16.
邓超 《北方药学》2014,(11):73-7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NIHSS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随访1年临床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出院前NIHSS评分和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出院后(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NIHSS评分和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出院前(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临床复发率分别为20.00%(17/85)、8.24%(7/85);观察组随访1年临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远期预后,降低复发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房颤(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其主要并发症。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栓塞预防,而AF患者的栓塞危险分层有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本文分析权威指南的AF栓塞危险分层标准,综述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新型抗凝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均为药物洗脱支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PCI术后予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随访2年,评估患者安全性指标(口腔、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部位的出血风险)和有效性指标(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缺血性卒中等)。结果:观察组TIMI、GUSTO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的抗凝效果良好,且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25例)和华法林组(n=21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2、6-k-p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的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PC、PS、ET-1、ET-1、t-PA、TXB2、6-k-pGF1a和NO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78,P=0.015)。结论 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指标,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期辨证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至上饶市中医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分期辨证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巴氏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辨证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肢体神经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