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并冠状突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后不同部位的尺骨冠状突高度丢失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的防腐新鲜尸体标本20具,对其进行标本的制备。取制备好的尸体5具(10侧)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桡骨小头切除是在环状韧带上缘平面。将15具(30侧)尸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10侧。3组分别于冠状突高度2mm处、冠状突高度1/4处、冠状突高度1/2处截骨,分别测量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外翻角度的变化。结果当尺骨冠状突高度2mm处及冠状突高度1/4处截骨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不受限及稳定性不受影响;当冠状突高度1/2处截骨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受限及稳定性受影响;当冠状突高度3/4处截骨时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及不稳定;当冠状突基底部截骨时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及严重不稳定。B、C 2组在肘关节屈曲为0°、30°、60°、90°、120°时尺骨冠状突丢失高度2mm、1/4截骨的肘关节外翻角度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 3组在肘关节屈曲为30°、60°、90°、120°时尺骨冠状突丢失高度1/2截骨的肘关节外翻角度与A、B、C 3组在尺骨冠状突丢失高度2mm、1/4截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不超过冠状突原高度的1/4时,对肘关节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行手术摘除碎骨片不会影响肘关节功能;当尺骨冠状突骨折超过原高度的1/2时,会明显影响肘关节稳定性,在行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并保持冠状突的高度达到原高度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观察正常情况下、横韧带断裂后及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后标本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变化,对横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及相关治疗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 新鲜尸体含完整上颈椎标本6例,均死于急性颅脑损伤,均为男性,年龄26 ~ 57岁,平均39.7岁.标本分为三组:标本完整状态组(简称Intact组)、寰椎横韧带离断组(简称Destabilized组)、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组(简称Fix组).首先对正常标本进行测试,然后再制成横韧带损伤模型进行测试,最后对标本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测试.结果 在寰椎横韧带离断后,前屈、后伸的运动范围增大,与Intact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与Intact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后,三种载荷下标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较完整标本均明显减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情况下,寰枢关节的主要运动是以轴位旋转为主,并有一定程度的前屈、后伸运动及少量的侧屈运动.当横韧带断裂后,寰枢关节前屈及后伸运动范围显著变大(P<0.05),尤其前屈范围变化最为显著,侧屈和轴位旋转运动范围的增大与完整标本无明显显著性差异.采取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后,寰枢关节的前屈、后伸、侧屈及轴位旋转范围较正常情况均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右轴向旋转功能的丧失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下颈椎的三维运动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8具 ,利用体视图像确定脊柱运动三维坐标的原理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脊柱三维运动双平面立体测量系统 ,对下颈椎C4~ 5、C5~ 6 节段的三维运动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C4~ 5、C5~ 6 节段的前屈运动范围最大 ,分别为 ( 8.99± 1.5 9)度、( 9.3 4± 1.41)度。后伸运动范围最小 ,分别为 ( 5 .2 7± 0 .63 )度 ,( 5 .43± 1.98)度。侧屈和轴向旋转运动左右侧相比较 ,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C4~ 5与C5~ 6 节段的各向主运动值相差 ,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下颈椎运动是一种三维六自由度的复合运动 ,前屈运动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实验方法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不同类型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肢尸体标本4对,用生物力学机测试各种冠状突骨折时肘关节外翻及外旋稳定性.结果 肘关节伸直外翻位移及外旋转角在冠状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冠状突Ⅲ型骨折时显著增大.结论 冠状突骨折情况下,Ⅰ型、Ⅱ型骨折时肘在伸直外翻位及在伸直外旋住是稳定的,应以保守治疗为主,Ⅲ型骨折时不稳定,应该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实验方法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不同类型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上肢尸体标本4对,用生物力学机测试各种冠状突骨折时肘关节外翻及外旋稳定性。结果肘关节伸直外翻位移及外旋转角在冠状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冠状突Ⅲ型骨折时显著增大。结论冠状突骨折情况下,Ⅰ型、Ⅱ型骨折时肘在伸直外翻位及在伸直外旋位是稳定的,应以保守治疗为主,Ⅲ型骨折时不稳定,应该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  相似文献   

6.
体液细胞学检查 ,常在临床诊断中能起决定性的辅助作用。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研究 ,改进制片用棉棒吸咐法 ,染色用瑞氏—吉氏复合染色法[1] ,为临床诊断切合实际地解决了许多问题。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标本来源 :全部标本来自门诊和住院患者 ;(2 )棉棒的制备 :取一根细竹签 ,一头用手术刀片削尖 ,在尖处包少许脱脂棉花 ,呈尖形的脱脂棉花吸附棒。1.2 方法 :(1)把标本经 15 0 0r/mm低速离心 5~ 10分钟 ,用滴管轻轻吸去上清液 ,留下药 0 .2ml沉淀物 ;(2 )把棉棒尖头轻轻地与沉淀物上层稍加接触一下 ,这时沉淀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 TM和椎弓根钉棒内同定系统联合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在三维运动测试仪上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 3个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L4/5节段坚强固定(b)、b+L3/4节段棘突间Coflex TM固定(c)3种状态下标本3个节段活动度.结果 L4/5节段6个方向上ROMb、ROMc0.05).结论 采用椎弓根钉坚强同定后其上一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大,而采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 TM固定邻近节段后此节段活动度明显减少,仅仅造成更上的节段后伸时活动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康长周 《当代医学》2021,27(34):170-172
目的 探究应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方案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方案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末次随访伤肘的旋转活动度情况,应用梅奥肘关节功能指数(MEPI)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提示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屈肘、伸肘、旋前及旋后改善程度理想;MEPI评分均>75分.结论 改良前侧入路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新的入路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动态棒系统(IsobarTM)固定后腰椎稳定性,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取小牛腰椎标本L2~5节段8具?每一个运动节段按以下5个状态测试:完整状态(正常对照组)?半失稳(剔除所有的韧带?黄韧带?关节囊和小关节)? IsobarTM动态固定状态 ?全失稳状态(全椎板切除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每一个运动节段都在运动测试仪上连续测试压缩?屈曲/后伸?侧弯?结果:植入IsobarTM系统的失稳节段可以提供在屈曲?后伸或轴向旋转方向上与完整节段同样的稳定性(P > 0.05)?全失稳和半失稳状态的脊柱同植入IsobarTM系统相比有明显的失稳状态(P < 0.01)?动态棒固定系统可以使半失稳的运动节段回复到同完整运动节段相同的运动范围(P > 0.05)?结论:IsobarTM device动态棒系统不仅可以为椎板部分切除术时植入后提供良好的即时稳定性,而且也可以维持腰椎部分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李辉  陆晶晶  劳方金  傅建明  李岩  胡安龙 《浙江医学》2023,45(12):1307-131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 6 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技术及作业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做上述康复治疗时应用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进行精准的角度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 6 周后分别采用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UE)评定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评定患者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 结果 治疗 6 周后,两组患者上肢 FMA-UE 评分、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患者上肢 FMA-UE 评分、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 、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临床上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活动度评估与精准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钉修补肘关节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有效性。方法:本组9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均为3型,5例行切开体外组装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2例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2例行桡骨头切除术。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3例1型,5例2型,1例3型,其中6例行尺骨冠状突固定,所有患者均行缝合锚钉修补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术后石膏固定3周,去除石膏,开始行肘关节屈伸,旋转康复训练。结果:本组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0±6)个月。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再次脱位。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2例为优,6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使用缝合锚钉在肌腱附着点原位加强缝合内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屈肌旋前圆肌总腱起点,恢复肘关节稳定性,达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上并非罕见 ,约30%可以合并肘关节脱位[1],其治疗目的是恢复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及其稳定性。我科1996年8月~2001年3月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17例,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 ,女7例 ;年龄14~67岁 ,平均35.3岁。根据Regan -Morrey法将骨折分为Ⅰ型 (冠状突尖骨折 )、Ⅱ型 (冠状突骨折受累小于50 % )和Ⅲ型 (冠状突骨折受累大于50% ) ;单纯骨折为A型 ,合并肘关节脱位为B型[2]。本组ⅠA型6例、ⅡA型5例、ⅡB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3例 ,其中2例伴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与方法,对振法的动作结构、动力型式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提出振法是在全身高度协调性动作的支持与配合下,进行的一种由前臂屈腕肌群与伸腕肌群快速地交替兴奋与抑制过程所形成的振荡动作。初步揭示了振法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器Stefee钢板、前路Kaneda器械、后路节段性钢丝固定哈氏撑开棒3种手术在植骨状态下,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方法利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对13例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计算平均顺应系数。结果除节段性钢丝固定的哈氏撑开棒手术在旋转状态失稳外,3种手术在轴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5种运动方式皆能提供满意的稳定性。结论Kaneda器械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脊柱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5.
结构:如附图。制作方法:相当简单只用夹气管直角钳将头锉细弯成动脉瘤缝合针样的弧度在尖端钻个孔眼即可,任何医院都能做。使用方法:与一般直角钳的把持法相同但其方向似动脉瘤缝合针的弯度,因此只利用手及前臀的旋回动作即可达到剥离血管及穿线的目的,不致使术者的肘关节抬得很高影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评价脊柱不同内固定对稳定性影响的骨折模型.方法 取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L1~L5)椎体标本,采用楔形截骨法及逐级撞击技术制作L3椎体骨折模型,应用步态分析仪数字动作捕捉及分析系统分别测试正常状态标本与骨折状态标本固定节段L2~L4的三维运动范围(range of movement, ROM)并计算各运动方向的刚度值.结果 实验组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A型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为61.7 J.测试过程中观察到骨折模型标本骨折类型较恒定,骨折模型标本的ROM和椎间刚度值:前屈为(9.50±0.81)°和(0.42±0.04) Nm/°,后伸为(8.84±0.88)°和(0.46±0.05) Nm/°,左侧弯为(15.18±1.28)°和(0.27±0.02) Nm/°,右侧弯为(15.22±0.94)°和(0.26±0.02) Nm/°,左旋转为(9.25±0.82)°和(0.44±0.04) Nm/°,右旋转为(9.21±0.73)°和(0.44±0.04) Nm/°,与正常标本相比均显著性增大(P<0.01),椎间刚度值显著减小(P<0.01).模型标本左旋转与右旋转,左侧弯与右侧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步态分析仪数字动作捕捉及分析系统的测试,采用楔形截骨法及逐级撞击技术相结合制作的牛脊椎A型骨折模型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肘关节运动肌的构筑特征,并对这些肌产生的张力和缩短速度作量的评价。方法用肌构筑法研究12侧人肘关节运动肌。结果肱三头肌的生理横切面积是屈肘肌的1.9倍(41.56与21.69cm2),但前者的肌纤维长仅及后者的2/3左右(6.白与与10.37cm)。旋前和旋后运动的肌力大致相等。旋前圆肌、旋后肌、财肌和肱桡肌的生理横切面积合计达22.10cm2。结论由于肱三头肌的快缩纤维比例较大,再加肘关节的杠杆装置,肱三头肌的伸肘速度可与屈肘肌相匹配。肘关节周围的小肌对稳定肘关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泳运动疗法治疗儿童创伤后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疗效.方法 对5例摔伤后肱骨髁上骨折第11~13周出现异位骨化的患者进行游泳运动治疗,配合上肢肌力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关节功能恢复和异位骨化消退情况.结果 游泳运动治疗7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为15°(伸)(=) 120°(屈),X线显示肘关节异位化骨完全消退,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恢复日常学习和劳动能力.结论 游泳运动是无创伤、无药物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创伤后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迷人的曲线,而大多数女人的美丽曲线不是生来就有的,那么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女性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人说健美操太辛苦,器械又太枯燥,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了。其实有一种运动方式既不辛苦又不枯燥,而且还可以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陶冶身心,这就是女子形体训练。女子形体训练是和女性形体结构、生理特点分不开的,所以,锻炼的重点部位和方法也有别于健美训练。本期我们请到了青鸟健身的专业教练——庞鸾霄小姐,为女性朋友示范和讲解女子形体训练的重点部位和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上胸椎前路椎弓根钉板系统(ATPSPS)、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PTPSRS)和前路普通椎体钉板系统(AVBSPS)在上胸椎的刚度.方法 12例防腐尸体标本分成3组,各组标本随机分配使用以上3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固定.测试各标本在原始状态下的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5个方向的刚度.将所有标本模拟手术行T2椎体次全切除(损伤状态)后,再测试各标本在损伤状态下各方向的刚度.根据分组结果,选择相应的内固定系统进行安装固定,再测试各个方向上的刚度.结果 在原始状态及损伤状态下,各组之间的各向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本行固定后,各组之间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SPS组的前屈刚度大于其他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PSRS组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后伸刚度大于其他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BSPS组的侧屈刚度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SPS在各方向上的刚度均高于AVBSPS,前屈刚度大于PTPSRS,而轴向压缩刚度和后伸刚度不及PTPSRS,左右侧屈刚度则与PTPSRS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