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调查297例ICVD患者的中医体质,并进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动脉有无狭窄与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1)297例患者中痰湿质91例(30.64%),其次为气虚质48例(16.16%),血瘀质48例(16.16%),阴虚质35例(11.78%),湿热质31例(10.44%),平和质26例(8.75%),阳虚质15例(5.05%),气郁质3例(1.01%)。(2)297例患者中23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病变,无狭窄病例5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OR=0.197,95%CI 0.081-0.482,P=0.000),阳虚质(OR=0.179,95%CI 0.058-0.551,P=0.003)是脑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痰湿质(OR=2.789,95%CI 1.193-6.521,P=0.018),血瘀质(OR=6.048,95%CI1.372-26.666,P=0.017)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3)按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闭塞两组,结果显示,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血瘀质在脑动脉狭窄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痰湿质、血瘀质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血瘀质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37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的237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行中医体质判定,搜集危险因素资料,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与未复发组的中医体质分布相似,常见体质依次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和痰湿质。复发组中医体质分布改变,以痰湿质为主,其次为血瘀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占比相等。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源性栓塞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痰湿质和血瘀质可能增加脑梗死早期复发风险。糖尿病和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湿质、血瘀质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联。方法:选天津市6家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中医体质调查,统计分析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2型糖尿病200例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34.0%,95%CI=27.4%~40.6%)、阴虚热盛证(32.5%,95%CI=26.0%~39.0%)、湿热困脾证(29.5%,95%CI=23.2%~35.8%)为主,显著高于阴阳两虚证(2.5%)、血瘀脉络证(1.5%)(P0.05)。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中,阴虚质(30.0%,95%CI=25.8%~34.2%)、湿热质(25.0%,95%CI=21.9%~28.1%)为多(两型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虚质与湿热质以外的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质与阴虚质、气虚质以外的其他类型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气虚质、痰湿质多于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血瘀质和气郁质(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关联关系,进一步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信息情况调查表、中医9种体质分类调查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患者450例,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平和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058,95%CI(1.302,3.253),P=0.002]、过敏性鼻炎[OR=2.074,95%CI(1.296,3.317),P=0.002]、体重指数(BMI)[OR=1.079,95%CI(1.012,1.151),P=0.021]是痰湿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029,95%CI(1.741,5.268),P=0.000]是气虚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是气虚质[OR=0.263,95%CI(0.150,0.461),P=0.000]、血瘀质[OR=4.519,95%CI(2.638,7.740),P=0.000]、气郁质[OR=0.061,95%CI(0.021,0.172),P=0.000]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主要中医体质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各影响因素与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荔湾区中医院和荔湾区彩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医体质量表》,按照标准逐条进行评分,按照最终得分判断其中医体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纳入调查的患者共450例,男200例,女25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65岁,40岁以上患者占比例较大。平和质72例(16%),其余378例(84%)均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阴虚质(90例,20%)、血瘀质(74例,16.5%)和湿热质(63例,14%)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男性患者中平和质(45例,10%)、血瘀质(43例,9.5%)、湿热质(40例,9%)较多;女性患者中阴虚质(68例,15%)、血瘀质(31例,7%)、平和质(27例,6%)、阳虚质(27例,6%)、痰湿质(27例,6%)较多。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偏颇体质者容易复发,其中以阴虚质、血瘀质和湿热质患者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58例(258只眼),均为初发患者,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39例,年龄45~82岁,平均67岁。术前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统计复发人数,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8例翼状胬肉患者中,湿热质138例(53.5%),阴虚质72例(27.9%),阳虚质12例(4.7%),气郁质12例(4.7%),气虚质10例(3.9%),痰湿质10例(3.9%),平和质2例(0.8%),血瘀质2例(0.8%)。以湿热质、阴虚质为主。2.截止末次随访时复发30例,湿热质20例(66.7%),阴虚质10例(33.3%);未复发者228例,湿热体质118例(51.8%),阴虚体质62例(27.2%),其他体质48例(21.1%)。两组患者湿热质、阴虚质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性别构成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湿热质和阴虚质居多;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中医体质特点尚不明确,需调整调查设计、扩大样本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中医体质与各因素相关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诊断,收集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结果 110例患者中气虚质35例、痰湿质24例、血瘀质17例、阴虚质16例、阳虚质14例、其他体质4例,其整体分布有差异(P0.05);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构成比及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其他体质构成比有差异(P0.05);气虚质、痰湿质构成比无差异(P0.05)。不同中医体质在糖尿病肾病各期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P0.05),气虚质最多。不同中医体质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总蛋白、血白蛋白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eGFR、Hb、RBC比其余体质低;阴虚质FPG、HbA1c比其余体质高;痰湿质BMI比其余体质高(P0.05)。痰湿质与BMI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冠心病、eGFR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主要分布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基础体质是气虚质、痰湿质,2型糖尿病肾病IV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中医体质是气虚质;肥胖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肾小球高滤过是阴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易肾性贫血。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阴虚质、血瘀质有关,微血管病变与血瘀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量表对19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体质分布调查,分别采用客观指标皮损严重指数PASI评分法及主观指标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皮损面积、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将各体质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主客观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非条件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该研究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21%)、阳虚质(18%)、阴虚质(14%)、气虚质(12%)。②9种体质类型患者PASI评分以阴虚质的平均分及平均秩和为最高,各体质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7,P=0.860)。③9种体质类型患者之间SDS标准分(P=0.011)、SAS标准分(P=0.00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是出现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χ2=18.43,P=0.031);非平和质是出现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χ2=15.331,P=0.000)。结论:①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本次研究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②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可能是银屑病病情较严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 785例慢性咽炎患者中医9种体质分布情况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诊治慢性咽炎患者4 785例,记录患者年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慢性咽炎中医体质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慢性咽炎发病率与年龄无线性相关性(P0.05);在慢性咽炎患者中,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分别为分布人数最多的5种体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与年龄呈正相关性(P均0.05),痰湿质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其余体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是慢性咽炎常见体质类型,慢性咽炎患者中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广西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并筛选广西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测评,观察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体质的分布规律。结果 600例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总体分布规律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较为多见,占81.33%。300例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例(1.67%)、气虚质8例(2.67%)、阴虚质109例(36.33%)、阳虚质40例(13.33%)、湿热质14例(4.67%)、气郁质9例(3.0%)、血瘀质6例(2.0%)、痰湿质109例(36.33%)、特禀质0例,其中以阴虚质、痰湿质为主;300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例(1.67%)、气虚质2例(0.67%)、阴虚质76例(25.33%)、阳虚质39例(13.00%)、湿热质27例(9.00%)、气郁质2例(0.67%)、血瘀质20例(6.67%)、痰湿质129例(43.00%),其中以痰湿质为主。经χ~2检验分析,体质类型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3种体质体现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民族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中,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偏咸的多于汉族,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缺乏运动人数明显高于汉族(P0.05),说明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结论广西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差异性。不同民族患者的运动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2例因"情绪反应异常、病理性焦虑情况、精神运动不安、睡眠障碍、躯体症状"于我院脑病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分析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132例患者中焦虑83例(62.88%),SAS评分(55.62±6.23)分,轻度焦虑39例,(46.99%),中度焦虑34例(40.96%),重度焦虑10例(12.05%)。抑郁75例(56.82%),SDS评分平均(58.17±6.05)分,轻度抑郁35例(46.67%),中度抑郁27例(36.00%),重度抑郁13例(17.33%)。单因素分析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与焦虑状态有关(P0.05),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与抑郁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湿热质[OR=1.689(95%CI:1.051~5.362,P=0.000)]、阴虚质[OR=2.316(95%CI:1.356~8.562,P=0.000)]与焦虑状态独立相关,阳虚质[OR=3.021(95%CI:0.264~5.619,P=0.000)]、气郁质[OR=2.053(95%CI:1.256~3.251,P=0.000)]与抑郁状态独立相关。结论:偏执体质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制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通过询问及患者填写的形式收集患者资料,判定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并收集患者近1年内急性加重频次的资料,统计各体质类型急性加重频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例COPD稳定期患者单一体质142例,兼夹体质59例;气虚质85例(29.51%),阳虚质75例(26.04%),平和质46例(15.97%),阴虚质34例(11.81%),痰湿质28例(9.72%),气郁质8例(2.78%),特禀质6例(2.08%),血瘀质6例(2.08%)。这8种体质的COPD稳定期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结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对COPD急性加重频次的影响较大,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平和质、特禀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17,(12)
目的:观察温州市103例卵巢早衰(POF)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类型POF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3例POF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统计各中医体质类型例数及比例,记录不同中医体质类型POF患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_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03例POF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共95例,占92.23%。阴虚质(29.13%)气郁质(19.42%)气虚质(15.53%)阳虚质(14.56%)湿热质(6.80%)痰湿质(3.88%)血瘀质(2.91%)。阴虚质组、气郁质组、阳虚质组及气虚质组的E_2、FSH及LH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体质类型POF患者E_2水平两两比较,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P0.05)。4种不同体质类型POF患者LH水平两两比较,阴虚质气郁质(P0.05),阴虚质气虚质(P0.05);阴虚质与阳虚质、气郁质与阳虚质、气郁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与气虚质的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体质类型POF患者FSH水平两两比较,阴虚质气郁质(P0.05),阴虚质阳虚质(P0.05),阴虚质气虚质(P0.05),气郁质阳虚质(P0.05);气郁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与气虚质POF患者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市103例POF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其次为气郁质、气虚质及阳虚质。阴虚体质患者的E_2水平下降程度及FSH水平的上升程度较气郁质、阳虚质及气虚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观察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体质相关性因素。方法:收集2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和体质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2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平和质(31.15%)阴虚质(27.69%)湿热质(24.23%)痰湿质、血瘀质(14.64%)气郁质(13.85%)特禀质(6.92%),男性患者的体质为平和质(43.4%)湿热质(26.10%)阴虚质、气虚质(13.04%)血瘀质(8.69%);女性患者的体质为阴虚质(39.32%)阳虚质(30.33%)气郁质、平和质(21.35%)。结论:男性患者的体质其中湿热质和平和质的患者更多;女性患者其中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的患者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选择186例复发性脑卒中患者,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年龄、体重的关系。结果: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和气虚质居多,分别为34.4%、23.1%和17.7%。男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阴虚质、血瘀质和痰湿质,女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50岁以下及50~60岁患者以阴虚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60+~70岁患者以阴虚质和血瘀质为主,70+~80岁及80岁以上患者主要以血瘀质为主。肥胖及超重患者以痰湿质最为常见,其他患者以阴虚质最为常见。结论: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和气虚质为多;不同年龄和体重的患者,其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对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站的痴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3例痴呆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最多的前4位分别为气虚质(含气虚质倾向)、阴虚质(含阴虚质倾向)、痰湿质(含痰湿质倾向)、血瘀质(含血瘀质倾向),分别占到38.5%,28.7%,18.2%,15.4%。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痴呆患者均以气虚质多见。不同年龄的患者中,6070岁患者、>80岁患者体质以气虚质为多见,<60岁患者、7070岁患者、>80岁患者体质以气虚质为多见,<60岁患者、7080岁患者体质以阴虚质为多见。结论气虚质(含气虚质倾向)、阴虚质(含阴虚质倾向)、痰湿质(含痰湿质倾向)、血瘀质(含血瘀质倾向)等体质,使脑在正虚和邪实两方面都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可能促进了痴呆的发生,是老年期痴呆发生的体质因素。因此,改善这些体质对预防老年期痴呆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探讨高度近视的易感体质。方法采用标准化的调查表对324例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析。结果 1.不同性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较:男、女性患者均以平和质占比最多。除此外,男性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占总体质的39.7%;女性患者以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占总体质的49.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5,P=0.007)。2.不同屈光度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较:不同屈光度患者均以平和质占比最多。除此外,-10.00 D的患者以阴虚质、气郁质和阳虚质为主,占总体质的38.7%;≥-10.00 D的患者以阴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为主,占总体质的5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3,P=0.258)。3.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均以平和质占比最多。除此外,18岁患者体质构成比以阳虚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占总体质的49.5%;18~40岁患者体质构成,以气郁质、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占总体质的42.1%;41~60岁患者体质构成,以阴虚质、气郁质和阳虚质为主,占总体质的50.8%;60岁的患者体质构成,以阴虚质、痰湿质和阳虚质为主,占总体质的50.0%。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47,P=0.002)。结论高度近视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以平和质为主,除此外,以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Q型因子分析于聊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点,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结果: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构成中,男性以痰湿质(31.3%)、湿热质(23.9%)居多,其次为气郁质、阴虚质(各8.9%);女性以气郁质(22.7%)、痰湿质(18.8%)、血瘀质(15.1%)、阴虚质(15.1%)居多,其次为气虚质、湿热质(各9.4%);不同性别患者在湿热质、气郁质构成中存在差异性(P0.05)。18~29岁以平和质为主,30~34岁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45~59岁以阴虚质为主,60岁以上多呈现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男性患者18~29岁以平和质、特意禀体质分布为主,30~44岁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45~59岁以阴虚质为主,60岁以上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女性患者18~29岁以气郁质为主,30~44岁以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45以上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渐多。结论:不同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中医体质偏颇性,不同性别、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存在差异,可以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