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序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克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出院时给予序贯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所有患者于出院后3、6、12个月统计以下指标:心率、呼吸频率、FEV_1%预计值、FEV_1/FVC(%)、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于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检测血清SP-D、CC16含量。结果出院时血清SP-D、CC16水平2组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均较3个月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出院后3个月2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较3个月及对照组改善(P均<0.05);3个月2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观察组肺功能较3个月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呼吸困难、生活质量3个月2组无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观察组均获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12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均获明显提高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康复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外周血SP-D、CC16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到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在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中的临床意义,分析SP-D与患者肺功能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稳定期和急性期患者各45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研究对象SP-D、PCT和CRP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SP-D、PCT和CRP与肺功能以及SP-D与PCT和CRP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SP-D、PCT、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AECOPD组患者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COPD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6分钟步行距离(6MWT)、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中断流速(MMEF)和最高呼气流速(PEF)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稳定期COPD组和AECOPD(P<0.05);SP-D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PCT水平和CRP水平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关系;SP-D水平与PCT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P-D水平较高,且SP-D水平与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PC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入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Clara细胞蛋白(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PPV。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营养指标、CC16及SP-D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GRQ评分与mMRC分级均低于对照组,而6-MW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氧合指数(OI)均高于对照组,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C1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P-D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药物联合NPPV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与营养状况,增加CC16表达量、降低SP-D表达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SP-D、CRP,行肺功能检测,收集体质指数、吸烟量及其他临床资料.对COPD组和对照组SP-D、CRP等进行比较,COPD组SP-D、CRP与体质指数、肺功能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的CRP和SP-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体质指数显著正相关(r=0.21),SP-D与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预计值)显著负相关(r=-0.48).结论 在COPD病程中可能存在脂肪细胞诱导的全身炎症;SP-D可能是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汪利华  黄政  瞿长春 《吉林医学》2011,32(16):3180-318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果:观察组切换时间窗PaO2、PaCO2和pH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凝血功能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Pa O2、Pa CO2、a PTT、Fbg、D-D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a O2较对照组明显高,Pa CO2、、Fbg、D-D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5.58%明显低(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在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凝血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相慰 《当代医学》2014,(33):98-99
目的探讨序贯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遗留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障碍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60)。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护理进行干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于干预前、干预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Bathel指数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情况,并对比临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Ba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序贯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11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2周后治疗结果[无创通气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A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治疗方案能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对照组43例仅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PaCO2、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PaO2、6min步行距离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PaCO2、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2、6min步行距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和意义.方法 便利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SP-D水平,另选取62例疑诊肺部疾病但肺部检查并没有出现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A组以及62例肺炎患者作为对照B组,分别用同样方法进行BALF中的SP-D水平测定,然后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VC,以及血清CRP的水平及与吸烟指数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SP-D水平比对照A组及对照B组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BALF中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呈现正相关性,相应指数分别为r=0.1911、0.7646.而与血清中的CRP水平以及吸烟指数呈现负相关性,相应指数为r=-0.9366;r=-0.798.对照A组以及对照B组SP-D水平与肺功能、血清中的CRP水平及吸烟指数均表现为负相关性,相应指数分别为r=-0.5837、-0.9388;r=-0.8903、-08388.结论 SP-D可能参与了COPD的炎症发病机制,可作为对COPD严重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vs.79.0%,x~2=8.927,P=0.00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心率、FEV_1/FVC%和呼吸困难评分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6.668、6.272、6.192、6.597,P<0.05);观察组的SpO_2、PaO_2、PaCO_2、pH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6.616、6.931、6.315、6.219,P<0.05);观察组随访的气管插管率和6个月内急性加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583、6.467,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4,P=0.102)。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和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和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49例,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9例.对比2组疗效,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总的机械通气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观察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效果良好,通气时间短,并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斌  陈红雨 《吉林医学》2011,(17):3413-341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ICU COPD呼吸衰竭患者31例,予气管插管,应用VELA呼吸机行SIMV+PSV模式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神志完全清醒,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6例:出窗后拔出气管插管,继续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15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病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病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优于有创机械通气,具有临床良好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山莨菪碱注射液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1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山莨菪碱注射液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7A(IL-17A)、CD3~+、CD4~+、CD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肺表面蛋白-A(SP-A)、肺表面蛋白-B(SP-B)、肺表面蛋白-C(SP-C)、肺表面蛋白-D(SP-D)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CS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sICAM-1、IL-17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MCP-4、MDC、CysLTs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P-A、B、C、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山莨菪碱注射液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以减少患儿肺组织及气道的炎症性损伤,平衡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急性通气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NIPPV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韩峰  刘凤婷  薛敬伟 《中医学报》2016,(10):1472-1474
目的:观察清金化痰汤联合常规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金化痰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芩20 g,栀子10 g,桔梗12 g,生石膏30 g,川贝母10 g,鱼腥草30 g,橘红9 g,茯苓30 g,桑白皮15 g,知母15 g,栝楼仁20 g,甘草6 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t=6.323,P0.01)、呼吸恢复正常时间(t=9.552,P0.01)、咳嗽消失时间(t=9.578,P0.01)、肺啰音消失时间(t=3.661,P0.01)、机械通气时间(t=12.845,P0.01)、住院时间(t=5.827,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2.555,P=0.0120.01)、IL-6(t=14.985,P0.01)、C反应蛋白(t=3.110,P=0.003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t=-4.747,P0.01)、用力肺活量(t=-4.104,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t=-5.461,P0.01)、临床肺感染评价(t=-10.299,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体征分数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t=-8.987,P0.01)和Rankin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评估量表评分(t=-8.500,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清金化痰汤联合常规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舒利迭联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48h观察组PaO2、PaCO2及PH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FEVl、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BiPAP治疗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可快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及肺功能,疗效优于单用BiPAP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30,采取常规治疗+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FVC、FEV_1及FEV_1/FVC)、呼吸频率(RR)、心率(HR)、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变化,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48 h后,观察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HR、R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FVC、FEV_1及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