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绍兴地区1998~2007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燕  张佩红  陈啸洪  王卓英 《安徽医学》2010,31(9):1126-1127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10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展趋势,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寻找干预方法。方法查阅绍兴市妇幼保健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出生缺陷儿报告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登记、收集、分析。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数4691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651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3.87‰,出生缺陷的前几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畸形、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与户籍、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及有害因素相关。结论出生缺陷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相关,也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因素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客家人围生儿出生缺陷状况,为围生儿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广西客家人集结居住地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月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客家人围生儿出生缺陷率为6.02‰(318/52 812),其中,博白县为5.44‰(186/34 187),陆川县为7.09‰(132/18 625),围生儿出生缺陷儿的主要诊断前3位排序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42例(13.21%)、胎儿水肿综合症36例(11.32%)、唇裂26例(8.17%).结论:广西客家人围生儿出生缺陷较低,加强围生保健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县围生儿出生缺陷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岐山县医院、岐山县妇幼保健院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4年共监测围生儿5269例,其中出生缺陷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01%。。共监测到14种出生缺陷,其中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无脑儿、多指(趾)。结论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提高三级预防能力,提高孕28周前诊断技术水平,发现缺陷及早终止妊娠,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13年登封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分析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方法通过三网监测对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登封市各医疗机构监测点住院分娩的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11 203例围产儿(包括死胎、死产、7 d内死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封市2013年11 203例围产儿112例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主要为外耳其他畸形,小耳、多指(趾)、并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脊柱裂、肢体短缩等畸形多发;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产妇分娩的出生缺陷儿明显高于城镇产妇;围产儿出生缺陷男性高于女性;小于20岁的产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的产妇;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一、四季度。结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与遗传、产妇的健康状况、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要做好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强化产妇认识,加强产前筛查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2020年山西省围产儿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2010—2020年在山西省医院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围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及总体唇腭裂患者的分布特征、发生趋势及产前诊断相关特征。结果 2010—2020年山西省累计围产儿数843 457例, 总唇裂1 264例, 发生率14.99/万, 其中腭裂199例, 占15.74%, 发生率为2.36/万;唇裂358例, 占28.33%, 发生率4.24/万;唇裂合并腭裂707例, 占55.93%, 发生率8.38/万。11年间总唇裂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χ趋势2=104.04, P<0.001)。乡村围产儿总唇裂发生率为19.13/万, 大于城市的11.50/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9, P<0.001)。男围产儿总唇裂发生率为16.41/万, 高于女围产儿的13.41/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9, P<0.001)。孕母各年龄组间唇腭裂患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0, P<0.001), 年龄&l...  相似文献   

6.
芜湖县2002~2005年303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率,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方法:对芜湖县医院3033例住院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该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20‰(37/3033),与2004年全国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84‰接近;出生缺陷分类构成的顺位前5位依次为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尿道下裂、先天性脑积水及先天性心脏病;居住在城镇和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差异;孕母年龄越大,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15.38‰)明显高于女婴(7.48‰);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129.03‰)明显高于单胎(10.99‰);产前诊断率为24.32%;孕母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者,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探讨致畸原因,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少残疾儿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 出生缺陷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山西省作为出生缺陷的高发地区,其出生缺陷发生率严重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目的 了解山西省2012-2017年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2012-2017年覆盖11个地市37所监测机构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人群分布、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出生缺陷儿的诊断和转归。结果 2012-2017年,共监测围生儿455 374例,出生缺陷儿6 316例(1.39%),围生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38.70/万。不同年份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7.68,P<0.001)。男性围生儿(149.5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124.6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P<0.001);城镇围生儿(142.58/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134.84/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P <0.001)。不同年龄组产妇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存在差异(χ2=41.12,P <0.001),>35岁年龄组产妇(172.65/万)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20~、25~、30~岁产妇(χ2值分别为24.32、39.14、28.02,P <0.001)。前5位主要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7.31/万)、多指(趾)(19.39/万)、总唇裂(14.05/万)、神经管畸形(7.71/万)及外耳其他畸形(7.01/万)。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由2012年的13.23/万上升至2017年的58.27/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54,P<0.001)。结论 2012-2017年山西省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居于首位。需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找出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2-2011年在该区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区2002-2011年总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7.99‰;2002-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27.83‰)与2007-2011年发生率(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发生前10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大腹儿、多指(趾)、唐氏综合征、外耳畸形、唇裂合并腭裂、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尿道下裂、唇裂。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制订围生儿出生缺陷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2012年在临县3所县级医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年间临县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缺陷前5位疾病排序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脑积水、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加大健康宣教普及力度,做好婚前保健和围生期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韶关市区出生缺陷动态变化及其特点,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韶关市区18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共监测2956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68.79/万,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且不同辖区缺陷发生率不同,主要出生缺陷前五位顺位为G-6-PD缺乏症、胎儿水肿综合症、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结论 改善医疗资源可以提高出生缺陷的诊断水平;通过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儿童致残率,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出生缺陷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探讨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 ,在济南市 11所医院中监测出生缺陷 ,设专人对住院分娩的围生儿逐一筛查。结果 在 34 35 3例围生儿中出生缺陷率为 9 5 8‰ ,主要先天畸形前五位依次为 :神经管缺陷、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多指 (趾 )。城镇与农村出生缺陷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围生儿死亡率在农村与城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出生缺陷儿死亡率在城镇与农村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不同母龄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率 ,在≥ 35岁与 <35岁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降低出生缺陷率首先应采取出生缺陷的第一级预防 ,将第二级预防做为第一级预防的补充 ,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减少出生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阳文丰  袁玉梅  王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16-2818
目的: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衡阳市45家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30/万,围生儿病死率为11.79‰,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以唇裂并腭裂为主占11.41%,出生缺陷按系统分类是肢体畸形占24.28%。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近10年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部分出生缺陷是可以在早期通过产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而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口市2006~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的情况,分析海口市出生缺陷的高危及高发因素,探索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海口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6~2013年在监测医院内出生的1 411例有出生缺陷的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6~2013年围产儿118 199例,出生缺陷儿1 411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9.37/万;出生缺陷种类顺位前6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马蹄内翻足、肢体短缩;孕母年龄25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海口市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主要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优生咨询、加强孕期保健,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城阳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宏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5):435-436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对青岛市城阳区2003年1月—2008年12月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3—2008年围生儿主要先天畸形前3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这3类畸形占全区出生缺陷围生儿的45.9%,高危孕产妇占缺陷儿母亲总数的18.6%。结论上述3类畸形将是我们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而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仁化县2004年-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仁化县出生缺陷动态变化及其特点,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仁化县4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共监测1101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2.5/万,缺陷发生率略高于全国水平,6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6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主要出生缺陷前五位顺位为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胎儿水肿综合症、肢体缩短、直肠肛门闭锁.母亲年龄不同,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不同,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年龄<20及≥35岁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5~、30~岁组.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抓好乡镇产科质量建设,提高产前诊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了解我市2004~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②方法 检测4所分娩医院孕28周~产后7天内的20 323例围生儿.③结果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9.25‰,出生缺陷前5位是唇腭裂(含唇裂、腭裂)、神经管畸形(含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④结论 加强宣教,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后诊断,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酒泉市肃州区2004—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畸形发生顺位及构成比,掌握出生缺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酒泉市肃州区2004—2013年出生缺陷检测资料。结果 10年间共监测围产儿35 071例,累计出生缺陷儿249例,缺陷发生率为7.10‰。发生率排前5位的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马蹄足内翻、脊柱裂。结论应采取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单位协调配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制度,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蕉岭县各级医院分娩的围生儿8 321例的出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免费孕检前的4 207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免费孕检后分娩的4 11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13‰,低于对照组的10.69‰(P<0.05)。排在前4位的出生缺陷依次为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外耳畸形。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降低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孙月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51-2752
目的:了解河南省巩义市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9-2010年居住在巩义地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进行监测。结果:2年共监测围产儿18 286例,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7.82‰,前5位分别为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普及优生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早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生育出生缺陷患儿(既往生育1个或2个出生缺陷患儿)与自然流产史、遗传性家族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接近相同区域且距离更近,关系更密切。有自然流产史产妇(257/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135/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 异常生育史与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和遗传性家族史均相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