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心律失常赵×,女,48岁,1992年4月20日初诊。患者一周前因劳累及情志不遂突感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现在症:心悸气短,胸痛乏力,头晕自汗,少寐多梦,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结代。辨证:气虚血瘀。立法: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35岁;未婚26例,已婚9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1个月。1.2辩证分型实证24例.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冷痛,拒按,经净痛减,经色紫暗或有瘀块,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紧。虚证11例.症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持续性隐隐作痛或空坠疼措,喜按,经色淡红,童少,伴头晕无力,侵膝酸款,舌质淡红,脉沉细.2治疗方法2.且治疗时间以腹痛前5天开始治疗至腹痛消失为止,每日!次,此为1个疗程.22取穴主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双)。配穴:实证配血海、他机、太冲。虚证配气海、命门、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 (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138 例 AI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对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 AIDS 患者初治后的生活质量,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统计分析患者的舌脉特点。结果:138 例 AIDS 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占 44.93%,气虚质次之,约占 24.64%;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分期、中医证候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及其他中医体质类型患者 (P<0.05);舌象以舌色淡红 (占 65.22%)、舌体胖 (占 57.25%)、苔厚 (占 56.52%)、苔腻 (占 42.75%)为主;脉率以脉率不齐 (占 69.57%) 为主,脉象以虚 (占 74.64%)、弦 (占 47.10%)、结 (占 34.06%) 为主,脉位以中位为主(占 86.23%),脉势以低平虚 (占 89.13%) 为主。结论: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有其特定规律,临床诊治中辨证、辨体相结合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常见脉象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症状体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1998年2月1日-2021年7月19日老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文献。在完成筛选后建立数据库,提取其中医案信息,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上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统计症状、舌脉、证候、治法频次,分析症状关联以及聚类效果。结果:纳入的文献共有91篇,包含145则医案。症状以头痛、睡眠差、恶心为多见;症状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睡眠差-头痛、恶心-头痛、纳差-头痛的支持度较高;网络拓扑图显示核心症状为头痛、睡眠差、恶心等;聚类分析显示,聚为三类时聚类效果较好。舌脉频次统计显示以舌质暗、苔薄白、弦脉、细脉多见。中医证候以血瘀证、肝阳上亢证、风痰证最为多见;治法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通络为主。结论:基于本研究筛选出的文献,偏头痛的中医证候以血瘀、肝阳上亢、风痰上扰为主,多见头痛、睡眠差、恶心、头晕,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滑等,治疗上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疏肝解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临床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部闷痛、固定不移,舌质淡暗或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气短乏力,舌淡白,脉沉弱.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结果:广东地区107例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41.12%)、头痛(25.23%)、腰痛(24.30%)、自汗(23.36%)、咳嗽(20.56%)、皮疹(18.69%)、关节痛(18.69%)等;舌象以红舌(53.27%)为主,舌苔以白苔(54.21%)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细脉(59.81%)、弦脉(55.14%)、沉脉(23.36%)等;最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19.6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14.0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13.08%)。结论:广东地区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胃)。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各种慢性肺胸疾病的晚期表现,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我院胡清洲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辨证分型Ⅰ型(肺肾气虚外感型):以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为主,多有外感病史。症见喘促短气,动则尤甚,发热恶风汗出,咳嗽,咯痰白或黄,舌质淡紫,脉沉细或沉数。治疗先以祛邪为主。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山药、肉桂、鱼腥草、黄芩、川芎等。Ⅱ型(心脾肾阳虚水泛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症见喘咳气短,痰多色白,面唇青…  相似文献   

14.
吴洁雅  王婧  马薇  李蕊白  侯丽 《北京中医药》2023,(11):1197-120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evised,IPSS-R)与中医证型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0例MDS住院患者,对IPSS-R指标(血红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细胞遗传学)及中医证型(正虚证型、邪实证型)和舌象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其相关性。并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中医症状分级与IPSS-R积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IPSS-R与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不同IPSS-R患者正虚均以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为主,然而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相比极低危+低危患者,脾肾阳虚比例大幅上升。舌质方面,随着IPSS-R积分增加,淡红舌比例下降,其他舌质(包括淡白、淡紫、红舌)比例上升。血细胞减少与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单系血细胞减少的患者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为主(分别占12/33和10/33),双系、三系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脾肾阳虚证型比例较单系血细胞减少增加。在单系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红蛋白减少者以“无”邪...  相似文献   

15.
<正> 三、气血同病辨证(一)气滞血淤证[临床表现]主症: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或窜痛,或刺痛,拒按。次症: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经期少腹疼痛;或经行夹有血块。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病机分析]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疾病临床症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理。方法:统计43例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症状、舌脉表现,分析内在规律。结果:43例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分别为气喘促、乏力、咳嗽、咳痰、腹胀、腰膝酸软;舌质黯淡,苔黄腻或白腻,脉沉滑。结论:肺、脾、肾虚损,痰湿(浊)瘀内生为AIDS肺部感染患者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7.
阳痿中医分型证候标准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千  薛建国 《江苏中医药》2010,42(10):28-29
目的:收集阳痿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类,以期得出中医阳痿量化的辨证及证候标准。方法:随机调查143例阳痿患者,详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后发现,6因子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较为一致。结论:按6因子分析结果,阳痿可分为6个证型,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溲黄、脉细数、脉弱、舌质红、苔薄白为主症;肝气郁结证以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口黏苦、脉弦、苔腻为主症;肾阳虚证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脉弱为主症;湿热下注证以尿急尿频、盗汗、阴囊潮湿、脉滑、苔黄为主症;心脾两虚证以舌边有齿痕、口黏腻、梦多、少寐、失眠为主症;瘀血阻滞证以少腹胀痛、睾丸坠胀、舌暗、脉弦、焦虑为主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热”相关证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四诊信息分析,总结冠心病热证临床表征,为构建临床冠心病热证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1980-201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冠心病“热”相关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冠心病热相关证诊断标准中的临床表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纳入冠心病热相关证临床研究文献40条,主要症状为胸痛(85.00%)、胸闷(80.00%)、烦躁(60.00%)、口干(55.00%)、心悸(55.00%)、口苦(45.00%)、大便秘结(45.00%)、气短(40.00%);主要舌象为红舌(45.00%)、紫舌(35.00%)、舌生瘀斑(32.50%)为主;舌苔以黄苔(67.50%)、腻苔(42.50%)为主,脉象以数脉(47.50%)、滑脉(45.00%)、弦脉(30.00%)为主。结论 冠心病热证临床症状以胸痛、胸闷、烦躁、口干、心悸、口苦、大便秘结、气短为主;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为主;脉象以数脉、滑脉为主,可作为构建冠心病热证诊断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年长者(年龄≥50岁)中医四诊信息特点,研究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挖掘分析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中的艾滋病年长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分布。结果:共纳入分析1579例病例资料。患者中医症状出现频次超过10%者依次为乏力、食欲不振、食少、咳嗽、头晕、容易感冒、大便稀溏、四肢困重、发热与消瘦。主要症状涉及脏腑以“脾(胃)”最多见,“心”、“肺”及“肾”次之。患者舌质以舌淡红、舌淡白及舌质红为主,舌苔以白、薄、黄、腻、厚苔为主;脉象以细脉、沉和弱脉为主。结论:艾滋病年长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分布有一定特点,需进一步开展对比研究以明确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