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结石按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内多生胆固醇结石,而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则多生胆色素结石.笔者运用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法,辨证论治胆石症,收到了较好效果,兹将病例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结石患者结石氨基酸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蒙古西部地区胆结石患者的结石氨基酸谱,并探讨氨基酸与胆结石成因的关系,并且对各类胆结石进行氨基酸成分测定对照研究,以助于寻找更好的溶石药物。也可分析出不同时期胆结石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无变化。方法:根据红外光谱特点以及结石取石年份的不同选出90份胆结石进行氨基酸成分测定,其中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同年内各型结石中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比较三年内同类型结石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氨基酸量比例为28.9∶5.67∶1,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氨基酸酸性组分大于碱性组分,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同一类结石在三年内的氨基酸含量做统计学处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因实验的关系未测得半胱氨酸,而测得半胱氨酸的二硫化合物-胱氨酸。结论:①胆结石中普遍存在着17种蛋白质氨基酸。②无论何种胆结石,其成分均为脂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③在8种脂肪族氨基酸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15.56%。④氨基酸含量依次为: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胆固醇结石。⑤混合型结石中胆红素含量越高,氨基酸含量也越高。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各氨基酸百分含量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针对胆色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的成因,选择高效药物,阻断结石形成的起始,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坚化软,溶石排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的成因。方法用Holan方法测定胆汁的成核时间,胆汁脂质测定分别用三氯化铁显色法、硫酸—过氯酸消化法、磷钼酸比色法,胆固醇饱和度计算由Careg表查出,胆汁总蛋白和载脂蛋白A-I分别用考马斯亮蓝蛋白法和免疫透射法检测。结果胆固醇结石成核时间较胆色素结石和外胆囊结石明显缩短,胆固醇结石成核时间与胆固醇饱和度无相关性,成核时间缩短患者胆汁中总蛋白浓度明显增加,而载脂蛋白A-I浓度降低。结论胆固醇结石成核时间明显缩短,成核时间长短与胆固醇饱和度无关,胆汁总蛋白浓度增加可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而载脂蛋白A-I可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胆固醇类和胆色素类结石的X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线衍射分析方法对11例胆固醇类和7例胆色素类结石的结晶成分进行测定。发现两类结石结晶程度明显不同,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别。胆固醇类结石根据胆固醇的含量分为两种类型。通过所得结果对胆结石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系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者,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叶肝内胆管,或局限于某叶胆管,其中以左外叶和右后叶多见.  相似文献   

7.
胆石症是胆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胆石的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固醇、粘蛋白、钙等,以胆红素为主的称胆红素性(棕色素)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的称胆固醇结石,而钙含量相当高的称混合性结石,其他尚有罕见的黑色素、粘蛋白、蛋白为主的黑色素结石.在我国常见且治疗困难的原发性胆管结石,90%以上为胆色素结石.  相似文献   

8.
韩喜春  黄大鹤 《吉林医学》1992,13(3):148-149
本文以豚鼠为实验对象,观察 VitE 对低蛋白饮食诱发的胆色素结石形成的预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VitE 可以减轻低蛋白饮食诱发的肝脏和胆囊粘膜的慢性炎症改变,降低成石率.对豚鼠的血浆和胆汁中的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脂类的分析结果表明,VitE 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是通过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胆汁中的胆汁酸实现的.推测是 VitE 抑制了肝脏 HMG—CoA 还原酶和增强了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胆色素结石患者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进行治疗。结果: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能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坚化软,溶石、排石。  相似文献   

10.
混合性胆固醇结石体外溶解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结石的直接灌注溶解疗法是胆结石的非手术疗法之一,具有高效、快速、费用低、创伤小的优点,对年老体弱难以承受手术的患者尤为适合。甲基叔丁醚(MTBE)是目前对胆固醇结石溶解性最好的溶剂,但对胆色素结石无效,且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此,我们配制了含和不含M...  相似文献   

11.
肝外胆管结石包括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由于结石的可移动性,临床上具体区分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并无实际严格界限意义.胆总管结石可以是原发于胆管系统的所谓原发性胆管结石,其成分是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也可能是胆囊结石移位至胆总管,其结构和成分与胆囊结石完全相同,又称继发性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MRI检出的适宜序列,评价MRI推测胆系结石类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胆石症,且手术取出最大径>8 mm的胆囊或胆管结石的30例患者。术前行上腹部轴面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FS T1WI)、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FS T1WI)、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和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E-FS T2WI)序列扫描。30例患者中,胆色素石16例,胆固醇石14例。观察各序列结石的信号特点,测量信号强度,计算结石检出率。采用 McNemar′s检验对各序列胆系结石的检出率差异进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胆色素石与胆固醇石各序列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3D-FSPGR-FS T1WI和FIESTA序列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3.33%(28/30)和96.67%(29/30)。胆色素石在3D-FSPGR-FS T1WI上表现特征性高信号, 绝大部分胆固醇石在所有MRI序列中为均匀或混杂的低信号。3D-FSPGR-FS T1WI上,胆色素石的信号强度高于胆固醇石[146.3(42.12)vs.32.15(35.61),P<0.000 1]。结论:3D-FSPGR-FS T1WI和FIESTA序列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率高,3D-FSPGR-FS T1WI有助于结石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胆石症的好发地区,住院病人之多、死亡率之高,在腹部外科临床上都很突出,所以研究胆石症的治疗原则,改进其手术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胆道结石就其组成成份而言,基本上都是混合性的,可区别为胆固醇混合性结石(胆固醇含量占70~95%)和胆色素混合结石(胆色素含量约50~70%)二类;前者主要形成在胆囊内,引起的病理变化比较简单,治疗也易于奏效,将胆囊连同其中的结石一并切除,便可获得痊愈。胆色素结石主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胆色素结石患者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进行治疗.结果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能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坚化软,溶石、排石.  相似文献   

15.
1360例胆色素结石高危因素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胆色素结石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 1 980~ 2 0 0 0年收治的 1 360例胆红素结石病人的前驱性疾病。结果 溶血性疾病、胆道感染、上腹部手术史为胆色素结石的三大前驱性疾病 ;此外 ,胆道蛔虫、肝吸虫病、肝炎、胆道狭窄亦是引起胆色素结石的重要因素 ;部分病人有一定的遗传性倾向 ;5 .2 1 %的病人未能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大多数胆色素结石有明确的前驱性疾病。改善生活习惯 ,防治胆道感染是减少胆色素结石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贵阳市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胆囊结石占77.56%,而从江县以胆色素结石为主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占66.89%。作者取贵阳市和从江县两地区胆石进行成份分析、水质分析、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并比较两地区地理、地貌、地层、岩性、气候和生活习性差异,以探索胆结石成因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初步发现胆固醇结石多发于碱性硬水地区,而胆色素结石多发于酸性软水地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6例胆囊结石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结胆囊胆胆汁中IgM、IgG显著高于胆囊结石主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消炎痛在胆色素结石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消炎痛在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胆总管狭窄组[s]和胆总管狭窄+消炎痛组[s+I。实验结果与[c]和[s+I]组相比,[s]组胆汁中的Ca2、Na、总蛋白和胆红素显著增高,K浓度减低(P<0.05~P<0·01)。胆固醇浓度元差异。[s]组的胆囊成石率显著高于[c]和[S+I]组(P<0.01)。胆汁SDS-PAGE显示[S]组蛋白电泳谱带多于[C]和[S+I]组。这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消炎痛可以延缓胆囊胆色素结石的形成并有可能用于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测定16例胆囊结石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 Ig A、 Ig M 和 Ig G 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 P< 0001)。而胆色素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4)。3组胆囊胆汁中 Ig A 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4)。结论:胆囊胆汁中免疫蛋白与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关系,其浓度可作为区别正常和成石胆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胆色素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薇  唐乾利 《医学综述》2008,14(9):1351-1353
胆色素结石是中国常见的一类胆管结石,确切的成石机制尚未明了。目前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点:①细菌和寄生虫感染;②胆管梗阻、胆管狭窄与胆汁淤积;③肝细胞的代谢与胆汁成分的改变。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肝细胞的代谢与胆汁成分的改变促进结石的形成,以及基因研究方面。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胆色素结石的成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