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护士职业角色化是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应具备的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护生职业角色是特指在校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职业应具有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的认识[1] .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能否顺利实现将来所从事的护士职业,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对实习护生职业角色的影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教学管理中,加强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护士的职业素质 1.1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护理模式也要求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中等护理学校更应当重视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实际,现将护士的职业素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沈军 《重庆医学》2004,33(6):894-895
目的了解护生怎样在临床实践中发展对护士职业的自我认识.方法分析本校25名护理大专一年级实习护生的采访录音和实习日记.结果从她们实习经历的描述中发现护生对护士职业的自我认识要经历三个阶段:幻想阶段、困惑阶段和面对挑战阶段.结论护生只有通过自我认识的发展,才能适应护士角色[1].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由简单的生物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士只注重技术操作本领和理论知识而不注重仪表和个人修养——即职业形象美,是与当今社会护理模式不相合拍的,护士的职业形象美,是病人所需要的社会心理环境美的一个必备条件。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谈谈护士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5.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self-identity)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是个体对某一职业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心理综合过程。应用于护理实践行为中,衍生出护士职业认同感,即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护生作为准护士,其职业认同感即护生对将要从事的护士职业和目前护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维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比较医、护人员职业压力水平。方法:对150名在职医、护人员进行“压力源诊断袁”调查,比较医、护之间的职业压力水平。结果:医、护人员总体职业压力水平轻度占50%左右,角色负荷超载、职工职责压力水平中度占相对较高比例。医、护之间比较,医生角色冲突、职业生涯开发、角色模糊三个因子压力水平轻度比重高于护士。压力水平低比重低于护士(X2=6.18,8.57,6.87,P〈0.01),医生角色负荷超载、职工职责、角色不协调三个因子压力水平轻一中度比重高于护士,压力水平低比重低于护士(x2=23.7,8.57,14.49,P〈0.01)。结论:医、护人员职业压力水平总体以轻度为主,医生压力水平等级高的比重高于护士,原因可能与治疗决策风险、职称晋升竞争形成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80名本科在校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护生的职业角色认同状况,为男护生的护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80名在校男护生的职业角色认同进行调查。结果在校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并非他们的意愿,在校男护生选择该专业的原因来自父母的占73.75%,来自自己的占26.25%。只有43.75%的男护生准备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影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偏见、传统观念、收入和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结论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本科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培养策略,提高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感,巩固专业思想,使男护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有志于护士职业的个体,都必须在自身人格的基础上培养护士的职业人格.因此,必须对护生进行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慎独意识、优雅气质的培养,促进护生职业人格的养成,使其满足护理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护生职业素质培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业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是护士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途径。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强、技术操作多、责任重大、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等特点,因此了解护生的职业心态及需求,强化护生职业信念,满足其合理要求,对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护理技能,培养护生职业情感,认识职业环境和适应护士角色的过程。而临床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教师质量。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江苏省护士职业认同水平及其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方法:运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6所医院的3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02.11 ± 14.96)分,护士工作环境总分为(108.65 ± 10.44)分;护士职业认同在年龄?科室?护龄?职务?婚姻状况?医院等级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团队合作”外,工作环境其余7个因子均与职业认同各因子呈显著相关?结论:江苏省护士的职业认同总体上呈中等偏上水平,加强对工作环境中“领导  相似文献   

12.
护士具有白衣天使的美称,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开放。新医学模式的推出,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而且有规范化的形象,白衣天使不仅是对护士形象的描绘,也是对浩白无暇的赞美。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支持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护士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职业特点的工作,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除须有精练的技术外,还必须有很好的服务技巧。由于护士工作的这些特殊性,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为此,本研究对综合医院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水平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1月至2月招募某高校年龄≥18周岁的在读本科护生.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PHQ-9抑郁症状筛查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抑郁水平,采用护生职业认同量表(PISNS)调查研究对象的职业认同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利用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进一步分析抑郁和自我刻板印象与职业认同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12份.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20岁,四分位间距(IQR)19~21岁,31%的研究对象表现为轻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平均得分为3.71分(IQR:3.24~4.12分).其中参加暑期实践、参加医院见习/实习是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促进因素,而自我刻板印象得分是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阻碍因素,抑郁水平与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关系呈U型,当个体抑郁得分<10分时,抑郁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水平越低,当个体抑郁得分≥10分时,抑郁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水平越高.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较高,护理教育者应重点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取有效提升护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最终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三级质控体系的应用,提升中职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能力,早期干预并规范中职护生职业行为习惯。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以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形式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管理的三级质量控制,并以"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对实训课过程给予评价,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重点考核评价内容,教师则以"领头羊"的角色进行督促和管理。结果"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统计结果显示,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有递增趋势,技能操作考核评价优秀率为85.18%。结论三级质控体系能早期规范在校护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并能锻炼护生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职护生对于未来护理职业行为要求知之甚少、对临床护士职业行为规范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的现状,我校在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以培养护生职业行为习惯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构建护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已取得有效成果,在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使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好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彭欣茜  张燕芬 《吉林医学》2013,(32):6844-6846
目的:探讨新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士角色的发展趋势。方法:收集科手术室护士对工作生活角色发展的需求。结果:手术室护士在工作、生活中主要扮演设计者、护理操作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等11种角色,总结手术室护士应该具备的能力。结论:为了适应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以适应新护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 ,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另外 ,护士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表现为失眠、健忘、操作准确率下降等。护士患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胃炎等与工作有关疾病的比例也很高。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1.1 重医轻护 这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如护理人员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待遇差、地位低等。在新的护理模式中 ,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 ,除执行医嘱、做好常规护理外 ,还应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充实提高自己 ,因而使护理人员的…  相似文献   

19.
王虹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07-108
目的 了解在校护生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6级111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护生都有接受护士职业防护教育的要求;护生的职业安全认知水平低、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结论 改变传统观念,增强护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意识;树立普及性防护的观念;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生应接种乙肝疫苗;将护士职业防护教育贯穿于护理学教学中;建立护生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20.
席媛媛  黄静云  石勇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80-238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和职业认同现状并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行相关干预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角色模糊量表和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2019年7—9月间在十堰市三家三甲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角色模糊得分为(3.62±0.57)分,职业认同总分为(105.22±15.46)分,各条目均分为(3.51±0.52)分.角色模糊与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角色模糊对本科护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的解释量为33.6%.结论:本科护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呈中等偏下水平,职业认同情况不一,角色模糊是影响本科护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护理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护生的角色认知,降低护生的角色模糊程度,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实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