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及其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27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由小到大分为三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Ⅰ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呈轻度增高,LVMI无明显改变而左心室舒张功能都已有下降(P〈0.01);Ⅱ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Ⅰ组比较有增高(P〈0.05),LVMI与Ⅰ组比较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功能与Ⅰ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Ⅲ组的收缩压与Ⅰ、Ⅱ组比较有增高(P〈0.01),舒张压急剧下降,而脉压却急剧上升,LVMI与Ⅰ、Ⅱ组比较增高明显,左心室舒张功能与Ⅰ、Ⅱ组比较降低亦明显(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脉压呈加速上升趋势,脉压升高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3.
郝瑩  臧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27-58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体重指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高血压患者和66例对照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左室重量指数(LVMI),体重指数(BMI)。结果:高血压组ISI降低(P〈0.05),LVMI升高(P〈0.05)。影响LVMI因素为ISI、SBP、BMI和DBP(P〈0.05)。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组ISI降低(P〈0.05)。结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据平均脉压(ABPP)结果分为≥60mm Hg组和〈60mmHg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左室质量(LVM)、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BPP≥60mmHg组的LVMI、LVM及RWT的值均高于ABPP〈60mmHg组,LVEF则低于ABPP〈60mmHg组(P〈0.05)。两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24h平均脉压增大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2例,测定血中hs—CRP水平2次,hs—CRP≥3mg/L为升高组,〈3mg/L为正常组;同时检测所有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并用彩超测定心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前后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hs-CRP与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s-CRP升高组纤维蛋白原与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hs-CRP与两者成正相关(r分别为0.382、0.276,P〈0.01和〈0.05)。升高组LAD、LVD、IVST、LVM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而LVE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hs-CRP水平与LAD、LVD、IVST、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6、0.312、0.320和0.309,均为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22,P〈0.01)。结论 持续升高的hs-CRP水平可作为心脏左心室肥厚和功能减退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孙静 《新医学》2011,42(7):465-467
目的:探讨脉压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测定每位患者24h的动态血压,根据24h平均脉压分为2组,A组:脉压〈50mmHg(1mmHg=0.133kPa),B组:脉压≥55mmHg,比较两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LVEF。结果:B组患者LVMI、IVST、PWT、LVDd明显高于A组,LVEF低于A组(P〈0.05或0.01)。结论:脉压高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较脉压低的患者左心室重塑更加明显,心功能下降明显,监测脉压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0例1~2级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300mg治疗6个月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E峰减速时间(DT),计算E/A比值。结果患者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明显下降(P〈0.05),E明显升高、A明显降低(P〈0.05),E/A值明显升高(P〈0.05)。LVID、IVST、LVPWT、LVMI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腹膜转运特性的关系.方法 69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应用改良腹膜平衡试验(PET),按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分高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及低转运组,同时检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等,以及测定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记录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腹膜高转运和高平均转运例数比低转运和低平均转运多(41/28);高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低转运组透析龄分别为(39.2±21.8)、(26.6±15.6)、(28.6±14.4)、(45.7±35.0)岁,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8,P<0.05),高转运组透析龄比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长(P均<0.05),低转运组透析龄比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长(P均<0.05);LVMI与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比值(D/Pcr)、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9、0.351、0.316,P均<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292,P<0.05);69例CAPD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44例,发生率63.8%,高转运组高于低平均转运组及低转运组(x2值分别为5.455、5.091,P均<0.05).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高转运特性占大多数,有较高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高转运者更为明显.D/Pcr、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和低白蛋白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规律治疗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ystolic Hypertension of Elderly Patients,SHE)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jar Hypertrophy.LVH)的特点及其危险固素。方法采用队列分析法,以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将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69例和非左室肥厚组46例,两组间各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t检验和x^2检验),对与LVMI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单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LVH占60%。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脑卒中(stroke)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中,非构型血压节律构成比、24hSBP、dSBP、24hPP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BP、nPP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生化指标中UA在左室肥厚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室重量指数与24hSBP、dSBP、nSBP、UA呈正相关(P〈0.05),与24hPP呈显著正相关(r=0.206,P〈0.01),与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1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4hPP是SHE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子,脑卒中与LVH独立相关。结论SHE患者中收缩压高、脉压大、非构型血压节律者LVH发生率高,24hPP是LVH的独立预测固子:脑卒中与LVH独立相关,这种相关关系独立于血压之外;UA与LVMI呈正相关。高UA与LVH发生可能存在确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血浆脑钠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其中伴左心室肥厚40例,无左心室肥厚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比值;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并与LVMI、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血浆脑钠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血浆脑钠素水平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血浆脑钠素水平可作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逆转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和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患者左室厚度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30~65岁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含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对照组28例,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两组用药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12kPa或收缩压≥18.7kPa,剂量加倍,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末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及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更显著地改善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4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104例伴有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 )、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波离散度=Pmax -Pmin),比较两组心电图和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波离散度分别为(45.3±10.8)m s、(30.7±11.0)m s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Pma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max值,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LVMI值为(152.4±14.9)g/m2,与对照组(101.1±9.2)g/m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P波离散度、Pmax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其可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提供关键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心肌重量(LVM)和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方法设正常对照、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组,每组30例受检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LVM、LVMI、舒张末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LVM与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血压呈正相关(r=0.78,P〈0.001;r:0.82,P〈0.001;r=0.56,P〈0.001),LVM与空腹血糖相关性较差(r=0.31,P=0.09)。各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LVM和LVMI大于其余组,高血压组LVM和LVMI大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M和LVMI可以为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白昼收缩压(dSBP)与夜间收缩压(nSBP)、白昼舒张压(dDBP)均显著高于无LVH组,且差异显著( P <0.05);LVH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除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外,均比无LVH组增大,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SG)、空腹血胰岛素浓度(INS)及血压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脉压指数(PP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LVH组收缩压(SBP)、PPI、INS、年龄、高血压病程高于非LVH组,舒张压(DBP)、ISI低于非LVH组(均P〈0.05)。高PPI组LVMI、INS高于低PPI组,ISI低于低PPI组(均P〈0.05)。高胰岛素组LVMI高于正常胰岛素组,ISI低于正常胰岛素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示LVMI与PP、PPI、INS、年龄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PP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I、胰岛素抵抗与LVH密切相关,PPI、ISI可作为LVH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SHPT患者,分为手术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手术组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分别化验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手术1年后,手术组患者血清Ca、P、CaXP、iPT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3.823、3.873、-4.531、-10.545,均P〈O.01),LVMI由153.7±56.7g/m^2下降到119.5±29.4g/m^2,手术治疗对LVMI、IVST、LVPW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0、4.174、5.959,P=0.048、0.048、0.019),对LVED、LVEF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F=2.662、1.010,P=0.111、0.377)。结论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SHPT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指数(PPI)与心血管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EH患者40例,按测得的PPI分为PPI≤0.4组、0.4-0.5组和〉0.5组,分析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和斑块积分及其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和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结果 PPI与LVDd、IVST、LVPWT、LVMI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数量积分呈正相关(P〈0.05);PPI〉0.5组与PPI≤0.4组和0.4-0.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PPI与老年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心血管病变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慢性肾脏病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75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检验结果及同时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为2组:左室肥厚组(n=90)和左室正常组(n=85),比较2组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分析评价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左室肥厚组年龄、收缩压高于左室正常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提示LVMI与年龄、透析前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收缩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92、0.237、0.173、0.284、0.198,P<0.05),与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Kt/V)呈负相关(r=-0.184、-0.23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透析前高血压史、收缩压、Kt/V与血液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相关(β=0.165、0.205、0.196、-0.184,P<0.05).结论 高龄、透析前高血压史、高收缩压是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左室肥厚的保护因素.控制收缩压、提高透析充分性可能利于减少左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