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 adeB 表达情况。探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鲍曼不动杆菌68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外排泵基因 adeB进行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加入 CCCP 前后 adeB 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6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其中有57株 adeB 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3.8%,且 adeB 阳性组的耐药率和50%最低抑菌浓度均高于 adeB 阴性组。在 CCCP 干预实验中,利用上述5种抗菌药物为底物,57株 adeB 阳性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别有31、34、38、35和30株在10μg /mL CCCP 条件下最低抑菌浓度值降低4倍或4倍以上。结论外排泵基因 adeB 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外排泵过度表达与细菌多重耐药机制关系密切,CCCP 干预能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主动外排泵adeB基因在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对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变化,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adeB及其表达水平。结果5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加入CCCP后,MIC值小于原值的1/4或1/4以下的四环素42株(84%)、氧氟沙星45株(90%)、亚胺培南45株(90%)、头孢噻肟50株(100%)、庆大霉素50株(100%)。5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和4株敏感菌株均检测到adeB基因,但泛耐药株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P<0.01)。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外排泵adeB基因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30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MD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技术扩增外排泵基因AdeABC、AdeFGH、AdeJ、AdeE、AbeM基因及外排泵调控基因AdeRS。结果 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MIC值范围为0.25~8.00μg/L。其中替加环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SAB)共27株(90%),替加环素非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NAB)共3株(10%);加入20μg/ml CCCP外排泵抑制剂进行处理,发现TNAB组菌株MIC值均下降≥4倍,为外排泵阳性菌株;PCR扩增外排泵基因:不敏感组(TNAB)菌株除ade E基因外均为阳性,敏感组(TSAB)中AdeA、AdeB、AdeC、AdeR基因检出率均为90%,Ade S基因检出率93.3%,AdeF、AdeG、AdeH基因检出率83.3%。所有菌株ade J和Abe M均为阳性,未发现ade E基因。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和Ade FGH可能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外排泵系统AdeIJK和AbeM可能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泵抑制剂氰氯苯腙对阴沟肠杆菌耐药水平的降低作用,并扩增外排基因,以探讨主动外排系统的基因分布及与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氰氯苯腙应用前后83株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变化,PCR扩增外排系统基因acrA、acrB、toiC,PCR产物连接转化后采用sanger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结果以上述5种抗生素为底物,分别有30、36、19、32、28株显示外排表型阳性。PCR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有55、57、62株菌检测得到acrA、acrB、toiC,并通过测序证实。结论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可降低阴沟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水平,相对于非多重耐药株,外排泵对多重耐药株的影响较大。主动外排系统是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adeB基因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RABA)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M-H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PRABA对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经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PRABA对常用抗生素的MIC值;PCR实时荧光RT-PCR检测外排泵adeB基因及其表达水平,PCR动力学经典算法:QR=(1+E)-△△CT,对基因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10株PRABA adeB基因阳性,2株全敏感鲍曼不动杆菌(PSABA)adeB基因阴性,PRABA菌株adeB基因mRNA的表达范围为2.5E+2~2.45E+3拷贝。结论PRABA菌株主动外排泵adeB基因高表达导致对常用抗生素泛耐药,甚至全部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痰液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及主动外排泵基因情况。方法:收集经生化鉴定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株160株,将鲍曼不动杆菌特异性片段(Ab-ITS)的二重PCR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者纳入研究。用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主动外排泵基因,包括A类β-内酰胺酶(blaTEM、blaPER和blaCARB)、B类β-内酰胺酶(blaIMP和blaVIM)、C类β-内酰胺酶(blaADC和blaDHA)、D类β-内酰胺酶(blaOXA-23、blaOXA-24、blaOXA-51和blaOXA-58)和主动外排泵相关基因(adeB、adeJ、macB、emrB、emrA、abeS、abeM和craA)。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前后,携带adeB基因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结果:临床分离160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中鲍曼不动杆菌143株(占90%),包括亚胺培南耐药株119株(占83.2%)和敏感株24株(占16.8%)。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blaOXA-51基因,其中,亚胺培南耐药株中检出blaOXA-23(98.3%)、blaTEM(41.4%)、blaADC(98.3%)和blaDHA(0.7%),blaPER、blaCARB、blaIMP、blaVIM、blaOXA-24和blaOXA-58均未检出;敏感株中未检出blaOXA-23。adeJ、macB、abeM和craA基因在14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均为100%;emrB、emrA和abeS基因携带率均超过80%。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耐药株中检出117株(98.3%)。在CCCP干预试验中,携带adeB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MIC50降低1/2。结论: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blaOXA-23和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可能与亚胺培南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外排泵基因adeR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初步探讨外排泵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4株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adeR的分布情况,并根据PCR结果将菌株分为adeR基因阳性组和adeR基因阴性组,比较两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结果 PCR结果显示,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adeR基因阳性率为70.24%(59/84);adeR基因阳性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93%、90.74%、84.75%和67.80%;adeR基因阴性组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8.33%、73.91%、56.00%和44.00%;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排泵基因adeR在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检出率较高,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高度相关,提示外排系统是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和外膜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 方法:K-B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PCR扩增adeB、adeJ、carO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AdeABC、AdeIJK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100株中有75株多重耐药株,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60.0%和0%;多重耐药组与敏感组ade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2.7%(62/75)和44.0%(11/25),carO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8.7%(74/75)和40.0%(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223和48.016,P均<0.05)。敏感和多重耐药两组间adeB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P<0.01),而两组间adeJ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严重;adeB基因在多重耐药及部分敏感株中表达量明显增加;AdeABC主动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对3种消毒剂敏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和3种消毒剂对其杀灭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从临床病人标本中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6种外排泵基因,包括5种阳性检出模式。用浓度为300 mg/L的苯扎溴铵消毒液作用2 min,600 mg/L的醋酸氯己定消毒液分别作用3 min,100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分别作用3 min,对悬液内30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携带率较高,本组3种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其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ABC型主动外排系统在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为研制有效抗菌药物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后收集多重耐药菌株,监测AdeABC型主动外排系统的表达及使用泵抑制剂后的耐药情况。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ABC外排系统表达增强,而使用泵抑制剂后其表达水平下降,耐药性降低。结论 AdeABC外排泵表达增强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耐药性及AdeABC外排泵在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20株MRAB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PCR、RT-PCR分别检测adeB外排泵基因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结果 20株MRAB,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MIC均较高,但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PCR扩增adeB基因均阳性,RT-PCR显示MRAB中adeB基因的表达量是敏感株的7.27~19.34倍。结论 AdeABC外排泵过表达是造成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存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主动外排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对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CIP)敏感性的逆转试验,筛选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采用PCR法扩增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的OprM基因。结果在CCCP作用下,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4株菌对CIP的敏感性提高4倍以上,主动外排表型阳性率为66.7%(24/36);在OprM基因的PCR扩增试验中,有16株(44.4%,16/36)扩增出848 bp的OprM基因片段。结论主动外排表型在临床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存在;OprM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菌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90%对亚胺培南敏感;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74%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以下。2株菌(6%)单产ESBL;93%菌株高产AmpC酶,其中19%菌株同时产ESBL。所有菌株blaTEM、aacA4和gyrA基因均为阳性;96%菌株ampC基因为阳性;2株菌同时携带blaFER和blaOXA-23,型基因,另有1株菌blaOXA-23,基因阳性。结论 同时携带b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以及blaFEM、blaOA-23等多种耐药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对6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检测,对其中2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酶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碳青霉烯酶VIM、IMP、OXA-23和OXA-24,SDS-PAGE方法研究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亚胺培南耐药25株,占41%;2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中,ESBLs和AmpC酶阳性株分别为10株(50%)和20株(100%),PCR扩增VIM、IMP和OXA-24均阴性;OXA-23基因扩增显示19株(95%)阳性,PCR产物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为OXA-23;与敏感株相比,部分菌株存在22、29、33kD的外膜蛋白缺失;利血平不能降低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结论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产AmpC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及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常规微生物学检测,K-B纸片法筛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Carba NP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利用PCR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型进行确证。结果临床分离的117株鲍曼不动杆菌株有64株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33株碳青霉烯酶阳性,检出碳青霉烯酶OXA-23耐药基因型,未检出IMP、VIM、NDM-1耐药基因。结论 Carba NP法可以快速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且敏感性强,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检出率,利于监控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外膜蛋白表达以及外排泵基因adeB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5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外膜蛋白CarO编码基因及外排泵adeB基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耐药菌与敏感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65株菌均检出CarO编码基因与adeB基因,其中2株菌CarO编码基因上游存在ISAba1插入序列。SDS-PAGE显示,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在外膜蛋白上存在主要有大约24×103蛋白的缺失和48×103蛋白的高表达。结论外膜蛋白CarO和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deB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外膜蛋白表达的差异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方法用MIC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各种耐药基因.结果2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1株中介;所测菌均呈多重耐药性.23株菌均扩增到blaTEM和aacA4基因;22株菌检测到ampC基因,22株菌aacC1、aadA1基因为阳性,2株菌aphA 1基因为阳性;2株菌blaPER基因为阳性,3株菌blaOXA-23型基因阳性.结论携带am-pC、blaPER、blaOXA-23、aacA4、aadA 1等多种耐药基因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认识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方法用MIC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各种耐药基因。结果2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1株中介;所测菌均呈多重耐药性。23株菌均扩增到blaTEM和aacA4基因;22株菌检测到ampC基因,22株菌aacC1、aadA1基因为阳性,2株菌aphA1基因为阳性;2株菌blaPER基因为阳性,3株菌blaOXA-23型基因阳性。结论携带am-pC、blaPER、blaOXA-23、aacA4、aadA1等多种耐药基因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90%对亚胺培南敏感;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74%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以下。2株菌(6%)单产ESBL;93%菌株高产AmpC酶,其中19%菌株同时产ESBL。所有菌株b laTEM、aacA4和gyrA基因均为阳性;96%菌株ampC基因为阳性;2株菌同时携带b laPER和b laOXA-23型基因,另有1株菌b laOXA-23基因阳性。结论同时携带b 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以及b laPER、b laOXA-23等多种耐药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检测其耐药基因。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0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PCR法筛选2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2%、72.5%、87.5%和68.8%,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52株(65%),耐药菌株中armA基因阳性48株(60%),未检出rmtB阳性菌株。结论近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