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葡萄糖调节异常的现代认识与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平  彭雁  徐保真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57-1058
葡萄糖调节异常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血糖调节状态发展成糖尿病的一种临床前的中间状态。在人群中 ,IGR 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 (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 (im 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或二者并存。 IGT是指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 ,2小时测血浆葡萄糖为 7.8~ 11.0 mmol/ L。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在保留 IGT诊断标准的基础上 ,将糖尿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诊断标准降低为≥ 7mmol/ L,并提出空腹血糖 6 .1mm ol/ L~ 7.0 m mol/ L为 IFG。随着糖尿病研究的深入 …  相似文献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DM、IGT、IF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 (FPG) <7.0mmol/L ,OGTT试验诊断糖尿病 (DM )、糖耐量减低 (IGT)及空腹血糖损害 (IFG)的价值。方法 挑选经体检确认FPG >7.0mmol/L人群作为观察对象 ,经馒头餐后 2h PG≥ 6.7mmol/L人员 ,施以OGTT ,根据 1999年WHO标准分为三组 :DM组、IGT组及IFG组。给每一组人员检查 2 4h尿微量白蛋白 (UmALB)。结果 DM、IGT及IFG男性检出率分别为 6.6%、10 .5 %及 5 .1% ,女性为 5 .1%、12 .5 %及 3 .3 % ,男性DM及IFG检出率高于女性 (P <0 .0 5 ) ,女性IGT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2 4hUmALB ,FPG诊断DM组为 43 .2± 14 .3mg、OGTT诊断DM组为 3 0 .4± 15 .3mg、IGT组为 2 1.7± 8.5mg、IFG组为 7.7± 3 .6mg、正常对照组 7.5± 4.6mg ,DM组、IGT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FG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FPG <7.0mmol/L者 ,应以OGTT试验来筛查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年人群糖尿病(DM)、糖耐量异常(IGT)及其合并症的患病率。方法对辖区内715名参加年度体检的离退休老干部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生化指标及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结果新诊断2型DM患病率为5.87%,人群DM总患病率为29.43%;IGT患病率为22.66%;DM患者TG异常率为26.12%,HDL异常率为37.89%;IGT患者TG异常者为29.01%,HDL异常率为35.80%;DM/IGT患者TG、HDL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合并高血压患病率为77.07%,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率为38.43%;IGT合并高血压患病率为68.52%,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8.56%;DM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T患者(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低于IGT患者(P<0.01)。结论老年人群DM/IGT及其合并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及时诊断DM/IGT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代谢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如空腹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即为IFG;如FPG7.0mmol/L、OGTT负荷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为IGT,两者合称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1]。目前国内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2]。如何降低此类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负荷后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糖耐量异常反映了由血糖正常到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过渡阶段。有报道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大多数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同的遗传特征。研究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经过糖耐量异常阶段,年转化率为2%-14%,每5-10年约有1/3的IGT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诊断为糖耐量异常(IGT)的患者245例(IGT组)和同期经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DM)患者205例(DM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群2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人群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蛋白(Hb 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肌酐(Cr)。结果 1)IGT组MPV(10.79±1.098f L)、FPG(6.37±1.721mmol/L)和Hb A1c(7.94±1.408%)与DM组MPV(11.12±1.316f L)、FPG(8.13±4.377mmol/L)和Hb A1c(9.30±2.4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PV(10.40±1.355f L)、FPG(5.09±0.764mmol/L)和Hb A1c(6.22±0.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T组MPV、FPG和Hb A1c均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IGT组MPV与WBC(r=0.171,P=0.013)、PDW(r=0.892,P=0.000)和HDL-C(r=0.131,P=0.046)呈正相关。结论 IGT组患者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较DM组患者MPV水平低,随着FPG水平的升高,MPV水平有升高的趋势,联合测定IGT患者MPV和FPG水平,可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疾病的转归进行监测,必要时对IGT患者进行适当干预以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靛甙监测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5年1~2月健康查体的人群中选出96例符合WHO糖耐量减退(IGT)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48例实验组患者和48例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其他疾病,且均未服用过控制血糖的药物。IGT患者实验组使用尿靛甙监测来建立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而对照组使用普通健康教育指导,两组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检测尿靛甙、空腹血糖、2 h糖耐量浓度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两组人群一年的跟踪回访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发现,实验结束时IGT患者实验组的尿靛甙水平为(50.7±6.2 mg/L vs 78.5±7.9 mg/L),空腹血糖水平为(6.34±0.11 mmol/L vs 6.91±0.29 mmol/L),2 h糖耐量水平为(7.81±0.52 mmol/L vs9.57±1.13 mmol/L)低于对照组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3.06,P值均<0.05)。IGT患者实验组内比较,实验结束时尿靛甙水平为(50.7±6.2mg/L vs 78.3±8.1 mg/L),空腹血糖水平为(6.34±0.11 mmol/L vs 6.78±0.19 mmol/L),2h糖耐量水平为(7.81±0.52 mmol/L vs 9.33±0.93 mmol/L)明显低于实验开始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28,2.83,P值均<0.05)。在糖尿病各阶段的转归方面,IGT患者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5)。结论 通过尿靛甙测定来指导糖耐量减退患者合理饮食,有利于糖耐量减退患者对血糖的控制,能有效减缓糖耐量减退(IGT)向糖尿病(DM)的转化,转变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选择急诊内科病房及神经内科住院的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的患者中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分类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标准.结果 61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住院前糖尿病的诊断率18.8%,住院后系统检查发现糖尿病新的患病率45.0%,糖耐量异常18.6%;212例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的患者中,OGTT发现其中33.5%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53.8%提示糖耐量异常.结论 63.8%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的患者应常规做OGTT检查来筛查糖代谢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9.
血糖值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0 mmol/L,即达到现行糖尿病诊断标准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才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然而大血管病变则不同,在糖耐量低减(IGT)阶段,即空腹血糖<7.0 mmol/L而OGTT 2 h血糖介于7.8和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现状以及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某社区1 35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并检测所有受试者血糖(空腹和餐后2h)。并对本社区2014年3-12月门诊接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管理的影响。结果参与调查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为(5.7±0.9)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为(8.3±1.2)mmol/L;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DM)患病率分别为0.37%、8.63%、23.01%;另外,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体质量指数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与干预前相比,都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60岁以上老人空腹血糖水平正常,餐后2h血糖却高于正常水平;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率高于一般人群。社区护理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郭昆全  贺聪  杨坤 《新医学》2002,33(9):529-530
目的探讨补镁对糖耐量异常(IGT)、轻型2型糖尿病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胰岛素原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5 mmol/L~7 mmol/L,谷氨酸抗体阴性的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36例,并分成治疗组20例,予25%硫酸镁10 mL加入生理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16例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1次/日,用药1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两组血糖、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及空腹胰岛素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8±5)mmol@h@L-1和(32±4)mmol@h@L-1,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97±95)u@h@L-1和(584±242)u@h@L-1,P<0.01;胰岛素原水平为(5.5±3.0)pmol/L和(12.8±5.6)pmol/L,P<0.01;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也由对照组的33%降为治疗组的24%(P<0.01).结论补镁能明显降低IGT和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的OGTT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降低空腹胰岛素原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糖耐量低减(IGT),糖代谢紊乱的一中间阶段,其特点为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IGT通常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如不干预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糖尿病。1发病机制IGT的病因和发病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方法 对为明确DM诊断而初次就诊的高危人群73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其空腹血糖(FPG)和服用75 g葡萄糖2h后血糖(2 h PG),同时测定HbAlc,根据WHO(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进行分组,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NGT) 6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 46例,糖耐量减低(IGT) 84例,糖调节受损(IGR) 130例,糖尿病(DM) 548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结果 NGT组的HbA1c为(5.7±0.6)%,DM组为(9.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P<0.01);如以FPG≥7.0 mmol/L,或以2 hPG≥11.1 mmol/L,或以FPG≥7.0 mmol/L且2 hPG≥11.1mmol/L,或以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HbAlc切点均为6.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980,0.990和0.973.结论 高危人群糖尿病诊断的HbAlc切点为6.5%,HbAlc不适用于糖调节受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干预对荆门地区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退(IGT)高危人群糖耐量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葡萄糖耐量减退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接受个体化的饮食和体力活动指导,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2组糖代谢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1年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指标亦较干预前显著改善由(9.9±1.5)mmol/L下降至(9.1±1.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不显著.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延缓和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的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AER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的正常糖耐量(NGT)25例、糖耐量减低(IGT)29例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163例受试者,检测其颈动脉IMT及分析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AER较非糖尿病组高(P<0.001);其颈动脉IMT比NGT组厚(P=0.03)。IGT组患者异常颈动脉IMT与空腹血糖正相关,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后相关性依然良好(r=0.461,P=0.020);空腹血糖升高致其发生异常颈动脉IMT的优势比(OR)达8.06(95%CI1.09~59.49)。结论 T2DM患者AER较非糖尿病患者高,且已出现亚临床性心血管疾病。IGT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异常颈动脉IMT的发生独立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空腹C肽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IGT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NC组).T2DM组根据有无冠心痛再分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并发症组(T2DM合并PVD组)68例,糖尿病无周围血管并发症组(T2DM无PVD组)72例,比较各组血清空腹C肽、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T2DM组血清空腹C肽高于IGT组、NC组(P<0.05);T2DM合并PVD组血清空腹C肽水平低于T2DM无PVD组(P<0.05);IGT组血清空腹C肽水平高于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PVD与空腹C肽、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除与年龄、糖尿病痛程、空腹血糖等有关外,还可能与空腹C肽水平有关,血清空腹C肽可能成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痛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对糖耐量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76例2型糖尿病(T2DM)、89例IGT及79例糖耐量正常(NGT)人员的血糖(Glu)、GGT及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和IGT组GG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0、27 U/L,明显高于NGT组15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IGT组、NGT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7.1±11.6)、(13.8±6.6)和(13.6±6.9)mIU/L,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和IGT组GGT的阳性率分别为15.8%和20.2%,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GT对IGT和T2DM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且优于Glu和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筛查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8例空腹血糖为5.50~7.00 mmol/L人群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人群(A组)和空腹血糖受损人群(B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查出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查出糖耐量受损者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查出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筛查的重点人群。空腹血糖为5.50~6.10 mmol/L人群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查出的糖耐量受损人群比例相当,建议临床将空腹血糖5.50 mmol/L作为排查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切点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综合干预状态下,老年糖耐量正常者(NGT)进展为糖调节异常者(IGR),以及IGR进展为糖尿病(DM)的情况。方法于2002年对军队老年离退休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了4年综合干预,对其中549例NGT、110例IGR定期随访4年。结果综合干预结束时,研究人群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NGT进展为IGR的比率为30.97%,其中6.74%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IFG),16.39%进展为糖耐量异常(IGT),7.83%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IFG/IGT),由NGT进展为IGT的比率明显高于IFG(P<0.01);IFG检出率增加了1.11倍,进展为IFG1的比率(4.55%)明显高于IFG2(2.19%)(P<0.05)。110例IGR人群中,19.61%的IGT进展为DM,16.28%的IFG进展为DM,IGT与IFG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0%的IFG1进展为DM,25.00%的IFG2进展为DM(P>0.05);43.75%的IFG/IGT进展为DM,进展率明显高于IFG、IGT(P<0.05)。基线时IGR累计进展为DM的比率是21.82%。结论老年人进展为IGT的比率明显高于IFG,IFG/IGT进展为DM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独的IFG或IG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空腹C肽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IGT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NC组)。T2DM组根据有无冠心病再分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并发症组(T2DM合并PVD组)68例,糖尿病无周围血管并发症组(T2DM无PVD组)72例,比较各组血清空腹C肽、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T2DM组血清空腹C肽高于IGT组、NC组(P<0.05);T2DM合并PVD组血清空腹C肽水平低于T2DM无PVD组(P<0.05);IGT组血清空腹C肽水平高于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PVD与空腹C肽、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除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等有关外,还可能与空腹C肽水平有关,血清空腹C肽可能成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