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神经心理学特点,以利鉴别诊断。方法: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state,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scale,ADL)、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scale,WMS),对AD,VD、帕金森病及正常老人各30例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两两比较。结果:①MMSE:总分帕金森病组下降8.3%,AD组下降33.0%,VD组下降25.7%,定向力和计算、注意力两项帕金森病患者都接近正常,AD,VD组分数明显降低;延迟记忆AD最差,VD、帕金森病组之间差异不明显。②ADL:在日常生活能力上,VD、帕金森病组较差,AD稍好,但3者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③WMS:MQ是AD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盐酸多奈哌齐(商品名安理申,aricept)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商品名艾斯能,Exelo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为10~26分的轻中度AD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组24例,口服安理申5mg1次/d 12周,艾斯能组21例,口服艾斯能1.5mg2次/d(1~4周),3.0mg2次/d(4~8周),4.5mg2次/d(8~12周),用自身对照法进行临床试验,检测治疗前后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以判断安全性。结果:安理申组治疗后,患者MMSE较治疗前提高5.54分(P&;lt;0.05),ADL较治疗前减少5.05分(P&;lt;0.05),WMS较治疗前提高10.94分(P&;lt;0.05)。艾斯能组治疗后患者MMSE较治疗前提高5.73分(P&;lt;0.05),ADL较治疗前减少5.81分(P&;lt;0.05),WMS较治疗前提高9.01分(P&;lt;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是治疗轻中度AD患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04-180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 se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17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77;1.491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177;0.72)分(Z=-6.684,-6.861,P&;lt;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lt;0.01)。VD组BSSD评分(16.90&;#177;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77;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177;0.31)分(Z=-6.690,-6.986,P&;lt;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lt;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lt;0.05或P&;lt;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 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D和89例VD,对两组病例使用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on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2.0)量表评定。结果: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痴呆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aria,BPSD)等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D女性多于男性,VD则相反,性别比较,X^2=20.50,P&;lt;0.05;AD的受教育年数少于VD(t=2.81,P&;lt;0.05);认知功能方面,AID组在心算力、定向力及画图能力方面较VD受损严重(t=2.72~6.00,P&;lt;0.05);BPSD方面AD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失语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58~34.01,P&;lt;0.05)。结论:AD与VD患者在认知及精神行为方面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VD患者与34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查及临床特点作对比研究。结果:①MMSE总分VD组(17.4&;#177;6.0)高于AD组(14.3&;#177;53)(t=3.908,P=0.001),6项因子分VD组高于AD组(t=3.614~3.614,P&;lt;0.05~0.01),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②VD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n/%:27/77,32/93,31/90)明显高于AD组(n/%:10/29,0,0)(x^2=9.583,13.568,112.759,P&;lt;0.05)。③VD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波动特点多见,AD多呈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结论:结合VD与AD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VD与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一些研究已经证明脑血管病后认知功能不仅受脑损害自身的影响,还受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受教育水平可能是一重要因素。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患者受教育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正规教育对AC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价值。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7-01/2002-06大坪医院神经科所收治183例ACVD患者。方法:由作者本人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cale of elderly cognitive function,SECF)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正规受教育时间、SECF各量表粗分、T分和MMSE评分。结果:除识记外ACVD患者的SEC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其异常率为23.1%~48.5%,与对照组(0~16.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MMSE异常率26%,与SECF总分粗分异常率48.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除广度外受教育水平与ACVD患者的SECF的各粗分和T分呈明显正相关(r=0.16—0.33,P&;lt;0.01);粗分方差分析显示,未受教育组的定向、计算、临摹和分类四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另4个组(P&;lt;0.01),余分量表评分为≤6年明显低于&;gt;6年组(P&;lt;0.05~0.0001)。T分的组间比较为广度、计算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gt;0.05),临摹、言语仅个别组间有差异(P&;lt;0.01),余分量表主要显示≤9年教育组评分明显低于&;gt;9年组(P&;lt;0.01)。结论:ACVD患者各项认知功能明显受损;受教育水平对瞬时记忆、注意、语言和空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而短时、长时记忆和特定范围的信息提取能力明显受文化程度影响,9年以上正规教育对这些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重药物叠加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25例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s,disease)和3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分为5个治疗组:A组:应用石杉碱甲;B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C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D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结合雌激素;E组:安慰剂组。治疗前,治疗第3,6个月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测定患者智能水平、结果:A~D组较E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31.56,P&;lt;0.05)。B—D组较A组MMSE,ADL评分明显好转(t=3.05~13.89,P&;lt;0.05)。在VD患者中,与B组相比,C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8.71,P&;lt;0.05)。在AD患者治疗6个月时,D组[(17.7&;#177;7.2)分]较B组[(16.2&;#177;5.8)分]的MMSE评分明显增加(t=2.89,P&;lt;0.05)。结论: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和结合雌激素分别对痴呆治疗有效,雌激素对VD的疗效不明显。在AD,VD的治疗中,联合用药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汤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10-4111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损害程度及特征。方法:收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老年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2例,AD患者30例,分别在入院初期给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日常生活能力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ascgawa’s dementia scale,HDS)、智力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总分及MMSE各项分测评。结果:BPRS总分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48.13&;#177;8.47和47.98&;#177;9.37;t=0.432,P&;gt;0.05);ADL,HD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ADL:20.28&;#177;3.86和4.88&;#177;15.53;HDS:19.23&;#177;6.32和16.12&;#177;4.36;t=0.891,0.912,P&;lt;0.05);MMSE总分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19.23&;#177;4.65和19.84&;#177;3.72;t=0.53,P&;gt;0.05)。两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及延迟回忆各项分值测评差异有显著性(t=2.47,2.059,2.32,P&;lt;0.05.0.01)。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程度远比AD轻,但定向障碍、延迟回忆、物体命名各项分值明显高于AD患者,可能与其病理生理改变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受到临床关注,但其对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是否有显著作用?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8-01/20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门诊和住院32例AD患者。干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5mg/d治疗16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the 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及Blessed-Roth Scale痴呆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AD患者治疗前后MMSE,ADAS,Blessed-Roth Scale痴呆量表评分。②AD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4.1&;#177;1.1)分(P&;lt;0.01),ADAS认知部分改善(5.1&;#177;1.3)分(P&;lt;0.05);Blessed-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2&;#177;0.5)分(P&;lt;0.05);ADAS韵非认知行为部分减少(3.7&;#177;0.9)分,(P&;lt;0.05),2例(6%)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单纯高血压,糖尿病时的认知功能变化,分别探讨其认知功能改变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1997—01/2002—12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共222例,分成MS,高血压,糖尿病和单纯ACVD组。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和脑梗死诊断标准的ACVD患者。排除标准:有听力、视力、语言、意识障碍,85岁以上和40岁以下,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cale of elderly cognitive function,SECF)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222例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别分析MS,高血压,糖尿病与AC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ACVD患者各项认知检测的粗分、T分、量表分和记忆商(M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309~145.585,P&;lt;0.05~0.0001):SECF检测仅单纯ACVD组的长记忆【(8.20&;#177;2.40)分和动物粗分【(6.12&;#177;2.55)分】也明显高于MS组【(6.8&;#177;3.47)分和(4.7&;#177;5.41)分(F=3.392,4.235,P&;lt;0.05,高血压组的长记忆和回忆1粗分【(8.23&;#177;2.67)分和(5.28&;#177;3.19)分1也明显高于MS组【(6.8&;#177;3.47)分和(3.85&;#177;3.01)分】(F=3.445,P&;lt;0.05)。各组间异常率比较也仅单纯ACVD组的长记忆明显低于MS组(x^2=5.16,P&;lt;0.05);WMS检测结果为单纯ACVD组各量表粗分明显高于MS组(F=2.684~24.006,P&;lt;0.05~0.01),量表分则只有1→100、累加。图片、再生、理解、背数6个分量表和总量表显示单纯ACVD组明显高于MS组(F:3.344—5.278,P&;lt;0.05~0.01)。结论: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损害;高血压和糖尿病对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仅有轻微影响;MS伴ACVD患者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功能明显损害,但这种影响与其所含危险因子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叠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核损伤与额叶损伤对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的影响,为不同脑区损伤患者记忆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3—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共28例,其中额叶损伤组12例,左侧基底核损伤组8例.右侧基底核损伤组8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0例。结果:①额叶损伤组在MMSE中的计算力、回忆能力.WMS中所有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连线A和B测验等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左侧基底核损伤组在MMSE中的计算力和回忆能力,在WMS—R中的注意力和与短时记忆相关的逻辑记忆和视觉成对联想.以及连线测验A和B等得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右侧基底核损伤组在MMSE中的回忆能力.WMS中的注意力和与短时记忆相关的逻辑记忆和视觉成对联想.以及连线测验B等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数字记忆广度测验项目的得分低于对照组,显著高于额叶损伤组和左侧基底核损伤组(P〈0.05)。结论:额叶损伤所导致的注意障碍与短时记忆障碍较基底核损伤更为严重而广泛;左右侧基底核损伤在瞬时记忆方面有其相应特征:该研究提示计算力、回忆能力以及数字记忆广度等测验项目可以用于为基底核或额叶损伤患者的记忆障碍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方法,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合并发生的比率,分析心脑血流灌注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73.95&;#177;6.31)岁]进行了心、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老年心脑血流灌注降低同时发生的比例较高,冠心病组84%,脑血管疾病组58%。相对定量分析发现心脑血流灌注水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左室射血分数与脑血流灌注最低值正相关(r=0.335,P&;lt;0.01),而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组的患者中相关系数则更高(r=0.482,P&;lt;0.05)。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与部分脑感兴趣区如扣带回、左丘脑、右顶叶灌注呈正相关关系(r=0.396~0.789,P&;lt;0.05)。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呈明显正相关(r=0.400~0.807,P&;lt;0.05),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为明显(r=0.402~0.589,P&;lt;0.05)。心肌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并无明显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能力呈正相关(r=0.411~0.759,P&;lt;0.05),冠心病组较脑血管疾病更为密切。结论:老年心、脑缺血性疾病同时存在比率大。心功能的下降、脑血流灌注的降低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甚大;SPECT技术可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凤云  刘琳 《护理研究》2004,18(11):962-964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 (VD)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 [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数字广度测验 (DS)及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对 3 6例VD病人和 3 6例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进行了测评 ,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 [结果 ]VD组病人的MMSE总分及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言语表达、图形描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ADL及HAM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倒背能力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VD病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较差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相关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造模,结合行为学试验筛选VD模型。用跳台法评价大鼠不同时期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治疗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VD大鼠行为学测试成绩明显提高(F=101.951,P&;lt;0.01);脑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升高(F=14.405和21.248,P&;lt;0.01),脑组织中丙二醛水平下降,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组、西药组分别为(1.47&;#177;0.23),(2.12&;#177;0.41),(1.49&;#177;0.24)和(1.53&;#177;0.16)μmol/g)(F=35.653,P&;lt;0.01),血清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针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心理学特点1:1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认知功能损害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临床表现之一,但其临床特点差异较大。了解PD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对其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作为神经心理学评定工具,采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1:1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36例帕金森病患者和36例自愿正常老年人MMSE总分及各亚项分值情况,及去除PD痴呆的影响后MMSE得分的变化。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MMSE分值为20.9&;#177;6.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MSE分值24.2&;#177;4.4(t=2.56,P&;lt;0.05);而且在时间定向、即刻记忆、语言复述和视空间技能亚项的分值PD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5)。去除PD痴呆患者影响后,MMSE分值非痴呆PD组为22.8&;#177;3.5,低于正常对照MMSE分值24.7&;#177;2.8(P&;lt;0.05),在时间定向和视空间技能亚项分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5)。结论 PD患者其神经心理学损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时间定向、即刻记亿、言语复述和视空间技能受损。时间定向和视空间技能损害可能是PD患者发生痴呆的早期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听觉P300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陵川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VD患者(痴呆组)和30名健康老年人(正常老人组)应用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期应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痴呆组MMSE(17.52&;#177;3.57)分值低于正常老年人组(26.57&;#177;1.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89,P&;lt;0.01);与正常老年人组相比,痴呆组点靶P300中的P2,N2,P3潜伏期长,P2,P3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24~4.592.P&;lt;0.05~0.01);而痴呆组P300在3个脑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痴呆组P300中的P3波潜伏期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r=-0.534,-0.558,-0.529,P均&;lt;0.01)。结论:VD患者的P300有多指标变异;P300变异指标与其认知功能缺损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轻度阿尔采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轻度AD患者分为行为干预组(30例)和非行为干预组(30例),行为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行为干预,采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时和1年后评定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通过有目的的行为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WM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痴呆程度的演变,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可以延缓病情发展,行为活动是A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补肾逐瘀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甲磺酸二氢麦碱、胞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逐瘀汤。观察中医征候、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7.405,P&;lt;0.01)。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677,P&;lt;0.01)。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MMSE,ADL积分,t=7.115-15.225,P&;lt;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MMSE和ADL能力积分的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t=2.874,P&;lt;0.01:ADLt=2.248,P&;lt;0.05)。结论:补肾逐瘀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轻度阿尔采默氏病病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轻度阿尔采默氏病 (AD)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的效果。方法  5 6例轻度AD病人分为智力活动组 (30例 )和非智力活动组 (2 6例 ) ,智力活动组给予 1年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 ;采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 (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成人韦氏记忆量表 (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在入组时和 1年后评定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通过有目的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 ,1年后 2组病人MMSE评分、ADL评分、WM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痴呆程度的演变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智力活动可为A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记忆障碍特征及LA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LA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LA组记忆商(MQ)(72&;#177;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177;18)(t=6.32,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其中图像自由回忆[(11&;#177;5)比(24&;#177;5)](t=11.63),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177;5)比(24&;#177;5)](t=8.94)下降最明显;单纯LA组(77&;#177;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6,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LA合并脑梗死组(CI)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显著降低(P&;lt;0.01或0.05),以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11&;#177;7)比(16&;#177;6)](t=2.90,P&;lt;0.01);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随病损程度加重而降低,指向记忆(t=2.36,P&;lt;0.05)、无意义图形再认(t=2.57,P&;lt;0.05)差异显著,余各项差异不显著(P&;gt;0.05);LA组中MQ≤69者17例,其中MMSE符合痴呆者5例,MQ为70~79者30例,MMSE符合痴呆者1例,MQ为70~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x^2=4.49,P&;lt;0.05)。结论: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LA的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