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苍忠齐  蔡奕蓉  徐成轩  张庆  刘爱忠 《吉林医学》2011,32(22):4573-4574
目的:探讨孕产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早期干预的有效实验室指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正常妊娠妇女20例及发生DIC的孕产妇6例,分别采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采用Sysmex公司生产的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DIC孕产妇血浆中D-二聚体显著增高,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血小板计数<100 109/L,并进行性下降。结论:及时检测孕产妇血浆中的D-二聚体、AT-Ⅲ、Fib、血小板计数,有利于DIC的诊断,从而提高DIC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6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UAE〈30mg/24h)62例与微量白蛋白尿组(UAE为30~300mg/24h)59例。结果:2型糖尿病无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纽(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无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判断以及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叶  钱平  朱涛 《吉林医学》2014,(22):4923-4925
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探讨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8例AECOPD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的血样,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同时用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ECOPD患者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增高,抗凝血酶Ⅲ降低反映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及时纠正缺氧,积极抗感染、适当的抗凝治疗,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判断,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抗凝血酶Ⅲ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以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以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DN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单独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67.39%、81.52%)、(65.22%、82.61%)、(67.39%、82.61%)低于联合诊断(93.49%、9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单独诊断特异度(95.65%、100.00%、97.83%)与联合诊断(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可为2型DN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 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产STA-R全自动血凝检测仪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仁华 《当代医学》2006,12(11):8-10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住院肝硬化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20例,均检测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A、B、C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均明显下降,各组均有P<0.01且随着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而下降;D-二聚体随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的检测可反映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并对预防肝硬化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 Ⅲ 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和凝血酶增多,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含量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血液学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50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5I纤维蛋白原(iodine 125 labeled focused ion beam,125IFIB)和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D-dimer, D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ocused ion beam, 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 AT-Ⅲ)、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es, TAT)检测。结果 术后血浆中的125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表明,血栓组明显升高,血浆中的125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术后值明显高于术前值(P<0.05)。在用 ELISA 方法检测的指标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抗凝血酶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88.1%、86.4%、67.4%、70.0%和64.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OR 值分别为13.294和7.784(P<0.05)。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诊断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46例晚期肺癌患者及60例同期住院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Ⅳ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ⅢB期肺癌患者,死亡的肺癌患者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死亡的肺癌患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或进行体格检查的200例患者及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老年体格检查健康者、非老年体格检查健康者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进行测定,比较其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体格检查健康者,而老年体格检查健康者D-二聚体含量也较非老年体格检查健康者含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非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含量差异不明显,老年体格检查健康者与非老年体格检查健康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含量差别也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作为其诊断的重要指标,而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二者联合能够有效诊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性血栓,并且可作为检查肿瘤进展及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健康对照组160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在早期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患者128例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血脂水平、凝血系统指标、血浆指标。结果血脂检测中,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系统指标检测中,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指标检测中,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抗凝血酶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脂、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异常表达,及早检测有助于早期冠心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15-117
目的探讨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与抗凝血酶(AT-Ⅲ)对评价肝硬化患者疾病状况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及AT-Ⅲ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及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的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二聚体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T-Ⅲ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PT、APTT、TT及D-二聚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而FIB、AT-Ⅲ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对其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AT-Ⅲ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客观的评价患者的凝血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肺栓塞检测数据,探讨联合测定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设为试验组,同期选取正常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中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试验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灵敏度(96%)、特异性(57%)明显高于D-二聚体或纤维蛋白;结论: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高表达反映了肺栓塞患者血流瘀滞、静脉损伤程度,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体内的变化趋势及关系。方法: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共200例,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65岁组和>65岁组;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和女性组;再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分为两组:III期组和IV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采用凝固法。结果:1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2≤65岁组与>65岁组相比,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65岁组间浓度偏高(P<0.05);3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理分期越重,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两者水平在病理分期IV组显著高于III期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晚期的纤溶系统发生改变,年龄及病理分期越高,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D-二聚体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血浆Fg含量采用Clauss法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 4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血浆D-二聚体及F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及Fg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 D-二聚体及Fg水平变化与肝癌、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6种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抽血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测定血浆纤维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平均血小板计数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平均血浆FIB,D-dimer含量PLT数量均高于正常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结直肠癌患者平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测试,对筛查和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一种补充指标;手术治疗是目前治愈结直肠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2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28例对照组的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异常增高,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高凝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