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艾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灸疗设备不足以及现有艾灸治疗器械的性能较差等问题,故在针灸学、燃烧学等理论学科的指导下,研制一种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的灸疗器具,供医患操作使用。该隔物灸器在保留了传统艾灸治疗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艾灸局部温度过高以及降低了艾烟对人体的刺激和空气污染问题,提升和完善了既有艾灸治疗器械的性能。本文主要介绍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的设计思路及其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其中隔药灸组30例采用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积分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P0.01),且隔药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种可以调节方向、吸收艾烟有害颗粒的可夹式艾灸器,用于解决家居保健和临床治疗时不便调节艾灸方向与温度、艾烟颗粒粉尘过多、艾灸器放置不便的问题。艾灸器主体由灸箱、支架、底座夹构成,灸箱用于固定艾条以及吸收艾烟颗粒,支架可通过扭曲调节艾箱方向,底座夹可使艾灸器固定于物体边缘,节省空间。万向轻烟艾灸器可用于各类灸疗适应证,尤其在关节部位或肌肉薄弱部位更能展现其实用性,可以明显增强灸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并减轻灸疗的劳动强度。本艾灸器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效果好,将为艾灸的普及和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崔学伟  孙伟 《中国针灸》2007,27(6):438-438
失眠是一种与许多病症有关的症状,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甚至彻夜不眠,是大脑机能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患。笔者采用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与中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艾灸疗法和DAJ-4多功能艾灸仪艾灸的热力学特性和艾灸后热效应.方法:选择3名健康人,重复3次用传统和艾灸仪两种灸法分别在内关穴、足三里穴位施灸,用红外成像设备每隔5 min拍摄艾灸前后不同时点人体热像图,测量灸点局部温度和远端肢体穴位(劳宫、阴陵泉)温度.结果:传统灸法艾灸15 min,灸点产生烧灼感,最高温度达(41.43±0.13)℃,艾灸仪艾灸15 min时灸点最高温度为(36.97±0.13)℃.远端肢体艾灸前后温度比较,传统灸法灸后20 min远端温度较灸前有所下降,多功能艾灸仪灸后20 min远端温度仍保持在一定高度.结论:多功能灸疗仪远端升温效果优于传统艾灸,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定原发性痛经患者275例,研究时段从2016年4月-2018年7月,在随机数字表法8分组原则下,分试验组(137例,实施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对照组(138例,实施常规消炎痛联合谷维素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81%)显著较对照组(86.23%)高,P 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可有效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症状,操作方便,安全可行,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鲁熹  罗玲 《光明中医》2022,(12):2114-2116
任督二脉灸疗法是集艾灸与药物于一身并对经络进行刺激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其具有施灸面积大、灸量足、渗透力强,治疗范围广泛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艾灸疗法,任督二脉灸疗法贯通任督,调和阴阳的整体调节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分析任督二脉循行路线的贯通性,任督二脉与阴阳和三焦的整体关系以及任督灸疗法“穴、药、灸”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进而阐明任督二脉灸疗法“整体调节”优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虚寒不孕症的认识,针对传统艾灸器具无法根据个人体型进行调节施灸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艾灸器具——暖宫灸器.该暖宫灸器可实现个体精确定位、配穴施灸、灸法切换、温度调控、杜绝烫伤等功能,能简化定位复杂操作,节省人力资源,确保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适用于虚寒不孕症.  相似文献   

9.
王伟  刘梅  王立公 《中国针灸》2012,32(7):665-667
介绍多功能艾灸治疗床的基本构造及施灸方法。本床设计合理,构造简单;操作容易,施灸方便,创新实现了由下向上的熏灸疗法,可聚热、聚药,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颈肩腰腿痛、胃肠疾病和妇科杂病,亦可用于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针灸疗法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针灸疗法的内容,散见于各篇条目之中,给后学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困惑,考<伤寒论>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69条.仲景先师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并确立了"病在三阳宜针,病在三阴宜灸"的治疗原则;同时倡导"阳证宜针,阴证宜灸",阳实证不宜用火治(包括艾灸、熏熨、温针、烧针等),若用灸法易出现变证、坏证,即阳盛阴虚忌用火灸法;阴虚热证,灸治亦应忌用,故针刺法多用于泻实热,灸法多用以温虚寒,方可避免一些失治、误治的变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古代文献关于艾灸治疗外科实热阳证、艾灸治疗实热阳证用灸法治疗的中医原理、艾灸法治疗疔疮等实热阳证不拘壮数、用不同隔物灸治疔疮实热证、灸法判断疔疮预后、灸后禁忌、现代研究关于灸法抗炎作用等记载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来指导现代医家对灸法的运用,扩大灸法的治疗范围,以促进灸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围绕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学说,由治未病-体质-辨体施灸,层层深入,浅谈"辨体施灸"的可行性。从保健灸的发展史中,提取出古今使用艾灸治未病的经验,同时将治未病与体质的关系转化为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即中医体质的分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和纠正体质,分析如何把中医体质学与临床诊疗预防相结合。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艾灸结合中医体质学防治疾病的研究进展,可初步总结出"辨体施灸"的基本取穴方,为扩大艾灸在临床的适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艾灸可治寒、热、虚、实诸证,然自<伤寒论>以后,却有热证忌灸之说,且奉行千余年延至今日,笔者以为其因有3:(1)<内经>有"热者寒之"之准绳;(2)医圣张仲景之著<伤寒论>有热证忌灸之载;(3)灸治热证之理欠明久也.上述三因,乃使古今诸医用灸治热者众,言热证可灸者寡,甚至有人在临床上将艾灸运用于多种热证,而在理论上仍坚持热证忌灸论.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灸法运用于热证治疗屡获效验.故此对其治疗机理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50例,分型选穴、施灸、施针、施法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3.3%,认为针刺风池、大椎穴治其标,灸阴谷穴治其本,艾灸配合针刺,标本兼治,以达治疗目的。同时进一步对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款耳熏灸联合热敏灸的艾灸装置,可实现利用艾条燃烧时产生的艾烟对患者外耳道进行艾烟熏灸治疗,同时利用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对大椎穴进行热敏灸治疗。本装置由燃烧室、导烟管、艾烟处理室、动力模块以及连接件5个部分组成,可以解决传统艾烟熏灸和热敏灸过程中治疗体验欠佳、温控差、易烫伤以及人工依赖性高的问题,能提高熏灸和热敏灸治疗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灸法能提高机体的镇痛、免疫和自身调节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临床上很多痼疾沉疴,针药所不能愈,用灸而奏效者,屡见不鲜。艾灸疗法效应的生物物理机制,五十年代有作者认为,灸治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刺激皮肤感受器,以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近年来也有类似报导,如:陈氏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上观察到,艾灸、电烙灸、电炉丝灸、石英灯灸都有抑制心率减慢的效应,王氏等用艾灸和器械[灸光灸[(8301型)],油光灸和微波]治疗腱末端病的疗效相似,因此有人认为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根本,但也有人报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是以艾叶为原料的灸治疗法 ,其疗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艾灸的疗效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加以研究。1 灸治的刺激量《理瀹骈文》云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也。”故笔者认为艾灸疗法亦应同内服药一样 ,重视“量”的研究。《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旨》云 :“凡灸诸病 ,必火足气到始能愈。”说明灸疗必须要有足够的“灸量” ,即医者应根据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寒热虚实及患者耐受力的大小 ,决定艾灸的刺激量 (如艾炷的大小、壮数、灸治时间的长短等 ) ,使之直达病所 ,“火气充足 ,始能去痼冷疾”(…  相似文献   

18.
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灸疗,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隔药饼灸是在使用灸法治疗时,将艾柱放置在由中药制成的药饼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属于间接灸的一种。隔药饼灸是艾灸、中药及经络腧穴相结合的疗法,能充分发挥经络穴位、艾灸及药物的功能,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效应,从而达到温通气血、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对河车路阙极段进行艾灸治疗,治疗组运用艾灸床用8段直径18 mm、长50 mm艾柱放于艾灸托盘上进行薰灸治疗,对照组运用4支直径18 mm、长200 mm艾条捆绑成一柱进行传统悬灸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资料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可替代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前者艾烟少,灸感传导快,患者舒适易于接受,操作简单方便,不需手持,而且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有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分别对河车命强段进行艾灸治疗,治疗组运用艾灸床用13段Φ18mm×40mm艾柱进行薰灸治疗,对照组运用5支Φ18mm×200mm艾条捆绑成一柱进行悬灸治疗,两组均进行密集拔罐和功能锻炼,1疗程后观察两组资料的临床疗效、灸感传导、治疗感受、操作难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显效率为40%,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灸感传导、治疗感受、操作难易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明显,灸感出现快,患者舒适易于接受,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有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