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有些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和高浓度液体时,使血管严重受损而发生静脉炎或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静脉输液造成很大困难。如果改变静脉穿刺方向,采用道血流方向穿刺输液,既保护了患者血管,又解决了有些患者静脉输液穿刺难的问题。本文就我院逆血液方向静脉穿  相似文献   

2.
周赛  马红丽  阮文珍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64-3069
背景 静脉用药由于疗效明确、起效迅速等,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静脉用药过程中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当今医疗安全的基础。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2019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全院开始实行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3-5月3个临床科室(肝胆胰二科、血液内科、胸心外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静脉用药共 41 537组),2019年7-9月3个临床科室(肝胆胰一科、呼吸内科一、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静脉用药共39 132组)。本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信息化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即在医嘱系统中新增“警示”模块,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或患者使用过敏类药物起到限制或提醒功能,同时增加输液结束扫描,实现静脉输液全程可追溯。比较两组静脉用药近似错误(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药物过敏干预近似错误)发生率、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近似错误发生率、药物过敏干预近似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2%与0.56%,0.03%与0.32%,P<0.05)。对照组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为0,而观察组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为97.34%。结论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可以减少静脉用药的潜在不安全危险因素,减少静脉用药近似错误的发生,有利于实现静脉输液全程可追溯,责任到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输液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30例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既保护了血管,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保证了进液量,使酮症酸中毒能及时得到纠正。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应优先选用静脉留置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我科8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静脉血管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总例次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临床可比性。结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输液治疗,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皮肤的自身保护机制也就相对较弱,由于静脉留置针可能对患者造成静脉栓塞的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含量较高,很容易导致患者血管中出现高凝固、高凝血块等现象,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留置针输液成为了目前临床上先进的治疗方式。留置针穿刺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保证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问题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液加药点滴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伴有高血糖的急性感染、创伤、重大手术前后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等.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研制了普通胰岛素专用给药器,经临床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液加药应用220例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穿刺失误造成血管受损,出现静脉炎、静脉变硬;也有部分肥胖和浮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宜见.给输液造成不便,现就老年静脉输液及拔针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及抢救患者的常用方法,同时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对于一般静脉,一针见血比较容易。但对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皮肤松弛,血管弹性降低,水肿等增加了一次穿刺成功的难度。因此,对于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应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本文则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技巧进行简要综述,以望对后期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及拔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穿刺失误造成血管受损,出现静脉炎、静脉变硬;也有部分肥胖和浮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宜见,给输液造成不便,现就老年静脉输液及拔针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1]。有关调查[2]显示:静脉输液期间,输液安全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有90%的患者担心液体走空。临床输液中一般由患者、陪护或医务人员随时观察监视药液余量情况[3]。为此,作  相似文献   

10.
浅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怎样在输液穿刺过程中无痛或减轻患者疼痛,除了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更有一定的技巧。现就浅静脉输液无痛穿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配药静脉点滴时人们惯例用生理盐水,可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第1次发现糖尿病患者静脉点滴生理盐水过敏病例,实属罕见。该患者对生理盐水过敏,多次输液引起反应,让人们误以为是过敏体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丽华 《当代医学》2009,15(36):121-12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输液治疗的优越性。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选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对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单通道第一小时补液量进行评价。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上述各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优先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通路行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是手术期间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手术中为便于操作和术中抢救一般选择部位表浅且易固定的较大静脉输液,术后考虑患者回病房后继续输液治疗,因此手术完毕液体保留,随患者带回病房,这就增加了同一根静脉血管输液的时间。选择不同肢体静脉输液对患者术后是否有影响,围手术期如何护理输液患者,作者通过对妇科、产科患者进行随访,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趋增多,就如何让老龄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和照顾,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的痛苦,一直是护理人员所探索的不朽话题.静脉输液作为最重要的药物治疗方式之一,静脉穿刺能否一次成功是患者静脉输液时最敏感的需求,也是考验护理操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就针对临床不同老龄患者静脉输液操作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15.
宋奕君  于凤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34-1034
传统的输液器是由瓶口插针、上输液管、墨菲滴管、下输液管、液体过滤器、流量控制器紧密连接组成,静脉输液时,需要将输液管液体过滤器的前端与头皮针连接来完成普通的静脉输液和用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输液过程中患者病情需要静脉推注药液或抢救危重患者时需要交替静脉输液或用药时,护理人员必须先关闭流量控制器,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镁湿热敷预防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途径 ,如何减轻患者痛苦 ,保证输液量的顺利完成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我们于 1999年 1月起 ,采用 33%硫酸镁纱条对部分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施以湿热敷 ,有效地防止了液体外渗、外漏 ,避免了皮肤血管及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 ,且保证了输液量的顺利完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患者 32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休克或休克入院 ,均神志清楚。入院后建立静脉双通道输液 ,一通道为 0 9%氯化钠溶液 +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另一通道为 0 9%氯化钠溶液 +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氯化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散注意力及强调性语言对静脉输液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意识清楚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在静脉输液前强调性要穿刺及穿刺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对比两种方法对静脉输液疼痛的影响.结果:分散注意力能明最减轻或消除患者静脉输液疼痛.结论:在静脉输液前应该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61-164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多功能输液架对静脉输液过程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使用老式天轨输液架或落地式输液架进行静脉输液,按常规的静脉输液操作,有陪护进行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多功能输液架进行静脉输液自护,同时采用护患协同式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出现输液管受压折叠输液不畅、穿刺针移位局部渗漏、静脉回血导致穿刺针堵塞、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P=0.008、0.025、0.008、0.035);观察组患者总舒适度和总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多功能输液架应用于静脉输液过程护理风险管理中,能降低患者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浅静脉给药可以满足短时间内输液、输注无刺激性药液等患者的需要,而当患者需要大量输血输液、化疗或输注刺激性药液时,一般浅静脉用药不仅不能满足输液速度的要求,而且反复地静脉穿刺易使血管破坏或引起静脉炎.2003年10月~2006年6月,我院逐步推广股静脉置管术,对其并发症进行了预防性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校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00例为实验组,与2012年1月~12月在我校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实验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制定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指引、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输液前准备、温水泡手或热敷法、提高静脉穿剌成功率、输液中定期进行老年患者输液风险评估、建立巡视岗位制度、开通老年患者输液绿色通道。结果实验组输液故障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一次静脉穿剌完成全天输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老年患者一次穿剌完成全天输液的成功率,减少了输液故障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