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在手足口及手足口并脓毒症患儿的水平.方法 人选患儿于人院3d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35例手足口病并脓毒症患儿、28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PT、TT、APTT、Fbg、PLT,并与28例健康体检患儿进行对照.结果 非脓毒症的HFMD患儿上述指标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症组患儿的PT、TT、APTT较非危重症组明显延长,AFP、PLT明显降低(P<0.01).随着治疗病情好转,PT、TT、APTT,Fbg、PLT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中需要监测患儿凝血功能,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并有针对地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2.
凝血功能异常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人住急诊ICU的老年患者分为脓毒症组(A组)146例和感染组(B组)48例,脓毒症组又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T)、纤维蛋白原(FBG)6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A组中APTT、PT较B组延长(P<0.01).PTA较B组降低(P<0.01).A组中的PLT、FBG均高于B组(P<0.01).A组中的死亡组APTT、PT和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PTA降低(P<0.01).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凝血功能的异常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凝血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Sysmex-CA-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8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分娩前与产后3 d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与母血(分娩前)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 d的PT、INR、APTT均较分娩前明显延长,Fbg明显低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母体的高凝状态相比,其新生儿处于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各型乙肝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凝血四项指标,以分析各型乙肝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用血凝仪分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肝重度组、急肝重度组、肝硬化组PT、APTT、TT三项指标的均值均不同程度延长,Fbg降低(P<0.01),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慢肝重度和肝硬化患者Fbg含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二项指(P<0.01或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严重肝损害的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危重(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烧伤科收治的113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按各凝血指标值分为凝血指标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结果入院时SIRS组FIB、PLT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5),PT、APTT较非SIRS组显著缩短(P<0.05).死亡组D-dimer、PLT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PT、APTT较生存组显著缩短(P<0.05).凝血指标异常组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危重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12~2007-01收住我院ICU和E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通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和凝血功能异常组,追踪其预后情况判断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T异常组、PT和APTT均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P<0.05);而APTT异常组和PLT异常组分别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下降组和PT异常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PLT正常组和PT正常组(P<0.05).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 PLT、PT、APTT的检测对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83例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凝分析仪检测183例足月妊娠妇女及72例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观察组P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Fb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7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5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4项凝血(PT、APTT、TT、Fbg)和D-二聚体,用SPSS14.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急性加重期患者Fbg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期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APTT、TT含量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患者进行监测Fbg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对儿童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患儿31例,根据是否并发DIC分为DIC1组18例、非DIC组13例;选择同期正常儿童12例为对照组。3组均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TEG并进行比较。另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DIC患儿16例为DIC2组,该组只检测PLT、PT、APTT。比较DIC1组和DIC2组的凝血指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DIC1组PT、APTT水平高于非DIC组及对照组,PLT水平低于非DIC组及对照组(P0.01)。非DIC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DIC1组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血形成时间(K时间)高于非DIC组及对照组,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低于非DIC组及对照组(P0.01)。非DIC组R时间、K时间低于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高于对照组(P0.01)。DIC1组和DIC2组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1组住院时间短于DIC2组,病死率低于DIC2组(P0.01,P0.05)。结论 TEG对儿童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DIC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评价患儿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APACHEⅡ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动态变化;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PC、MPV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3 d和7 d后PLT较用药前明显升高,MPV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前缩短,FIB较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PLT、降低 MPV,改善凝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CD62P和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3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3组均在人院第1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62P、TpP、PT、APTT、Fib、TT、D-D聚体.结果 入院第1天,PT、TT在3组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意义,APTT在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D、CD62P和TpP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表达均较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诊断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依次为CD62P、TpP、Fib、D-D、APTT、PT、TT.而特异指标依次为TpP、CD62P、Fib、APTT、D-D、TT、PT;相关性分析显示:CD62P、与TpP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 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2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CD62p和TpP均能较常规凝血指标更具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对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依据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凝血功能异常组(观察组,n=90)和凝血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70),两组均行TEG检查。比较两组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TEG参数,分析观察组中不同病情患儿TEG参数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危重新生儿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T、APTT、TT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TEG中R值、K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α角、EPL、LY3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危重患儿PT、APTT较危重患儿明显延长(P<0.05),R值、K值短于危重患儿,而LY30高于危重患儿(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R值与PT、APTT呈负相关,而与TT无相关性,K值与APTT呈负相关(P<0.05),EPL、LY30与PT、APTT均有较好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常规凝血指标中APTT的曲线下面积最高,TEG参数中R值、LY30的曲线下面积较高,除K值外,TEG其他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TEG的整体诊断效能高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论】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相比,TEG用于诊断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价值更高,且TEG各参数有着密切关系,可将其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与非妊娠健康育龄妇女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CA7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00例妊娠晚期妇女(观察组)及100例非妊娠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PT)、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PT、INR、APTT、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b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对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凝血系列指标的改变情况,统计早期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开平医院收治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选取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的非过敏性紫癜健康儿童80例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抗凝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酶Ⅲ(AFⅢ)以及血小板(PLT)等指标,分析早期抗凝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意义。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DD、TT、PT、APTT及Fbg指标的异常率分别为77.8%、72.2%、75.6%、76.7%、73.3%,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DD、TT、PT、APTT、Fbg、AFⅢ及PL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DD、TT、PT、APTT、Fbg、AFⅢ及PL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DD、TT、PT、APTT、Fbg、AFⅢ及PLT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半年后的复发率为8.9%,对照组患儿治疗半年后的复发率为17.8%,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凝血系列指标发生改变,采取早期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凝血相关指标,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5例加用大黄10 g鼻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PT、TT、APTT均延长,FBG和PLT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第7日PT、TT、APTT均显著升高,FBG和PLT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大黄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度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16,他引:14  
目的 探讨重度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02年11月至2005年3月收住全国20家三级医院脓毒症并发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694例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凝血指标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度(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1)死亡组患者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血小板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D-dimer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凝血酶元时间(PT)、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TT均较生存组延长(P<0.05).(2)血小板下降、血小板下降与D-dimer同时升高,APTT和FDP异常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血小板、D-dimer、PT、APTT、TT的检测对判断重度脓毒症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凝血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复苏最终结果分为3组.复苏失败组25例,患者初期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72 h,但最终死亡;存活组10例,患者复苏成功,康复出院;死亡组15例, CPR 30 min后无效死亡,或虽复苏成功但ROSC<2 h.于CPR过程中及ROSC 24、48、72 h取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vW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死亡组CPR过程中PT、APTT、TT、D-二聚体、vWF均高于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Fg、PLT、ATⅢ均低于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P均<0.01);而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ROSC 24 h起PT、APTT、TT、D-二聚体、vWF水平升高,Fg、PLT、ATⅢ降低,均于ROSC 48 h达峰值或谷值(P<0.05或P<0.01);ROSC 72 h存活组各项指标较ROSC 48 h明显改善(P均<0.01),而复苏失败组则改善不明显(P均>0.05).复苏失败组ROSC 24、48、72 h PT、APTT、TT、D-二聚体、vW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Fg、PLT、ATⅢ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 心搏骤停和随后CPR患者存在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紊乱,纤溶功能紊乱;其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和D-二聚体(D-D) 检测在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136例肝病患者和9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和肝硬化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ⅠB明显减少,D-D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肝炎组PT、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Ⅰ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是区分不同肝病患者的比较敏感指标之一,而且对动态观察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138例严重创伤患者(ISS >20分),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记录每天胰岛素用量和血糖值,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D二聚体(DD)、蛋白C(PC)、蛋白S (PS)、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12项涉及到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强化治疗组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平均血糖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强化治疗组 APTT、PT、TT较常规治疗组缩短, FBG升高(P<0.05),血小板高;TM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C和PS则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AT-Ⅲ降低;PAI-1和DD低于常规治疗组,TPA则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ICU中危重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对脓毒症患儿使用CBP联合LMWH后其凝血功能发生的实际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脓毒症患儿48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结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LT、PT、APTT、TT、INR、FBG以及BUN、SCr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PLT、PT、APTT、TT、INR和FBG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PT、APTT、TT、INR和FB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BUN和SCr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LMWH结合CBP治疗脓毒症能明显改善患儿凝血功能,但对BUN和SCr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