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36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常规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酌情调整截骨角度.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外翻角度,并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9例(30膝)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膝外翻的平均角度由置换前的16.80°±4.33°降低到6.57°±1.70°,膝关节活动度由76.33°±10.25°提高到117.56°±9.86°,HSS评分由术前(38.30±6.65)分提高到术后(85.23±6.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注意软组织平衡和适当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午2月~2008年8月,对28例(28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表面关节置换术,均使用台联后稳定型表面膝关节。2例合并外翻畸形,26例合并内翻畸形,21例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286%,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除、关节活动功能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实施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35例患者,通过患者的病历和跟踪纪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35例患者中,4例合并外翻畸形,25例合并内翻畸形,6例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29%,患者在手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翟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79-138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被认为是治疗末期或严重膝关节病变最有效、最成功的治疗方式。在TKA的假体固定方面,目前有骨水泥与生物型固定两种方式。临床中,应用骨水泥占到了绝大多数,甚至被认为是全膝置换假体固定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比较传统膝关节置换术(TKA)(传统手术组,6膝)和3D打印个性截骨导板辅助TKA术(3D打印组,6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MFTA)和术前、术后6月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FTA的角度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3D打印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后引流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在术后6月随访的KSS临床和功能评分更高(P<0.05)。 结论与传统TKA术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TKA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96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该组平均随访24个月(12-30个月)。膝关节疼痛得到改善,活动度也明显提高。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80膝,良:10膝,可:6膝,没有差的结果。优良率93.7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共70膝)行TKA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和活动度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增加(均P〈0.05),反映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的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评分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TKA是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人工全膝置换术被公认为是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而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我们对38例行全膝置换术的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黄土高原地区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疗效差 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骨节病膝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 术方式分成UKA组和TKA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血红蛋白质量 浓度、C反应蛋白等情况。结果 UKA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C反应蛋白与 TK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UK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TKA组患者(P <0.05); 术后引流量少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 HSS评分高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下降程度低于TKA组患者(P <0.05); UKA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低于TKA组患者(P <0.05)。结论 UKA与TKA对大骨节病膝关节炎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相比TKA,UKA优势明显,因此UKA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52例(5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该组平均随访24个月(12~30个月)。膝关节疼痛得到改善,活动度也明显提高。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36膝,良:12膝,可:4膝,没有差的结果。优良率92.3%。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成亮  宋树春  邹士平  魏瑄 《中外医疗》2010,29(34):66-66,68
目的探讨膝屈曲内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186例2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 225膝中,192膝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15%,且均为屈曲挛缩〉40°的患者。术后X线片见假体位置良好,0.5~8年随访,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分46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结论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畸形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杨家有 《右江医学》2009,37(2):187-188
我科自2005年1月至今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5例,共45患膝,其中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吕东维  兰爽  宁波 《中外医疗》2023,(10):80-84
目的 分析髌旁外侧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在严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21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进行严重膝外翻畸形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实施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76例)和研究组(74例)。参照组患者行髌旁内侧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髌旁外侧入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膝前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膝前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股胫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旁外侧入路在严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不仅可以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且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 plasty,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128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4例,安装骨水泥型髌骨假体;对照组64例,仅作髌骨去神经化处理,不做髌骨置换;观察2组患者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6.5月。实验组患者膝前痛发生率10.9/%(7/64),对照组膝前痛发生率为14.1%(9/6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膝内、外翻畸形患者,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为21.2%(11/52)。结论 TKA术中在置换髌骨,并不能降低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内、外翻畸形患者术后膝前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高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度膝关节屈曲畸形患者,男3例,女9例,术前、术后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判定结果。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2年,平均37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11.5分(6-24分),术后12个月平均79.5分(55-96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5例(41.67%),良3例(25.00%),可3例(25.00%),差1例(8.33%),优良率达66.67%。结论运用TKA治疗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骨关节炎晚期的唯一手段.其目的在于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除手术因素外,术前及术后的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3例,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系统化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外翻畸形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外翻畸形4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的KSS评分、FTA角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进行(47.95±1.52)个月随访,治疗后FTA角度(5.14±0.62)度小于治疗前(22.62±1.21)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88.54±2.61)分大于治疗前(26.54±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该种手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可将其视为膝外翻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各种晚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方法。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也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与髌股关节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是非感染因素所致翻修的主要原因,因伸膝装置不平衡导致的髌骨轨迹不良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牛东生  温鹏  袁燕林  米扬  马宁 《四川医学》2000,21(12):1069-1070
目的 应用国产PCA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16例(18膝)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严格适应症选择病人,术中松解韧带软组织,矫正关节畸形,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尤其在解除疼痛及矫正畸形方面疗效显著,手术优良率83%。结论 国产PCA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骨关节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117-111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解除严重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关节剧烈疼痛,纠正关节畸形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增多TKA的开展也愈来愈多,TKA的疗效除与骨科医生精湛的手术技术相关外,还与术后系统康复护理密切相关。我院自2005年6月起对TKA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