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总黄酮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小飞蓬总黄酮对人前列腺癌PC-3M的生长抑制作用。绘制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曲线。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飞蓬总黄酮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作用后MMP-9表达情况。结果 (1)CCK-8显示小飞蓬总黄酮抑制PC-3M细胞的生长,IC50值为0.097 mg.mL-1;(2)通过生长曲线观察发现,PC-3M细胞的细胞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多,但随着小飞蓬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其细胞增殖幅度降低,明显低于未加药组(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变长,死亡增多,胞浆内颗粒增多,折光性差;(3)小飞蓬组PC-3M细胞MMP-9的表达弱于不加药物组(P〈0.001)。结论小飞蓬总黄酮可抑制PC-3M细胞生长、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飞蓬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16只裸鼠右背部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生理盐水组5只,小飞蓬组6只,5-FU组5只;接种细胞24h后进行腹腔注射给药治疗,检测各组荷瘤裸鼠体重变化,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待第一只正常死亡裸鼠出现时处死所有裸鼠,检测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各治疗组荷瘤裸鼠的生长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0.01);治疗后各组肿瘤重量和抑瘤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飞蓬体内可抑制荷瘤裸鼠人乳腺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敲除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FGF2-sgRNA基因序列转入载体lenticrispv2构建CRISPR-cas9-FGF2稳转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CRISPR-cas9-FGF2稳转细胞系FGF2的蛋白敲除情况及相关凋亡蛋白指标和周期蛋白指标,将MCF-7细胞分为CRISPR-cas9-NC组(对照组)和CRISPR-cas9-FGF2组(FGF2基因敲除组),使用CCK-8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设计的三条FGF2-sgRNA序列均与载体lenticrispv2连接成功。(2)用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GF2-sgRNA1敲除作用更明显(P <0.000 1)。(3)与对照组细胞相比,FGF2基因敲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 <0.01);周期蛋白CDK2和cycli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01),Bax促凋亡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沉默K070基因对耐表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以脂质体包裹的SiRNA-K070转染细胞,RT-PCR验证K070沉默效率。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活性,通过Caspase-3分光光度法、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iRNA-K070转染组K070-mRNA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药物半数致死浓度(IC50)由34.38±6.75tzg/ml降低为13.06±2.62μg/ml,耐药指数(RI)由8.26减至3.14。以表阿霉素5bt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24h,SiRNA-K070转染组(12pm01)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siRNA-K070通过下调K070的表达,逆转耐表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对表阿霉素的耐药性,降低凋亡域值,从而增强了人乳腺癌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肿瘤细胞体外迁移实验和T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评价丙戊酸钠对BGC-823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BGC-823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对照组细胞培养24小时后迁移细胞数目较多,而丙戊酸钠试验组细胞迁移数目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逐渐减少(p〈0.001);对照组穿过聚碳酯膜细胞数目明显高于药物实验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MP-2、MMP-9蛋白表达被明显下调.结论 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通过调节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下调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饥饿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CF-7细胞培养贴壁之后,用雌激素饥饿处理后加入TRAIL,用荧光染料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在雌激素饥饿处理MCF-7细胞后,收集对照和饥饿组蛋白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的蛋白表达。结果:单独使用雌激素饥饿处理或者单独使用TRAI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都能诱导细胞凋亡,但是它们诱导凋亡的活性较小,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极大地增加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P〈0.001)。雌激素饥饿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死亡受体5(DR5)表达上调。结论:乳腺癌细胞MCF-7对TRAIL敏感度不高,雌激素饥饿可以增加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活性,DR5与雌激素饥饿诱导TRAIL活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在体外培养的经TAM同步化MCF-7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采用MTr法和流式细胞术法检测MCF-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结果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的倍增时间是33h,TAM可使MCF-7同步化于G0/G1期,5.Fu、DDP、ADM在中低剂量时可使同步化的MCF-7细胞存活率降低,与不同步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DDP、ADM中低剂量组可使经TAM同步化的MCF-7细胞PCD%增加,与不同步化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化疗药物可诱导经TAM同步化的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体积分数0.005、0.010、0.015、0.020的康莱特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凋亡情况以及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康莱特能明显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康莱特组中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康莱特可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并可通过提高Caspase-3蛋白表达和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稳定表达MMP-26蛋白的乳腺癌细胞株,明确MMP-26蛋白在乳腺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将含有MMP-26基因全长序列的pcDNA3.1质粒稳定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筛选阳性表达克隆扩大培养,对比其转染前后在Matrigel上的黏附和铺展能力以及在Boyden小室中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组MMP-26 mRNA及蛋白均稳定高表达;MMP-26转染细胞在Matrigel的黏附和铺展速度大于对照组,其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26转染组细胞在Boyden小室中的迁移速度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MMP-26抗体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MMP-26能有效的促进乳腺癌细胞在Matrigel上的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ADM)株MCF-7/ADR细胞凋亡的影响。将实验随机分为10%正常鼠血清组(对照组)、5%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组(以下简称药血清组)、10%药血清组、20%药血清组;ADM+10%正常鼠血清组、ADM+10%药血清组六组,各组药物分别作用于MCF-7/ADR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作用于耐药细胞株G1/S节点,使耐药细胞株阻滞于G0-G1期;与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比例不同程度升高,其诱导凋亡作用与药物剂量存在量效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增加(P〈0.05);含药血清与阿霉素联用时,促使细胞凋亡作用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单用阿霉素组(P〈0.05)。表明化痰散结方可致耐药细胞株凋亡,并能加强阿霉素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静  范昭  胡慧  李明华  万汇涓  于洁 《临床荟萃》2012,27(6):489-491,494
目的 探讨5氮杂脱氧胞苷(5-aza-cdr)对乳腺癌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5-aza-cdr 5、10和20 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未处理的MCF-7细胞作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对药物处理前后的细胞进行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绿色荧光染料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YBR Green qRT-PCR)检测p16 mRNA表达.结果 在未处理的MCF-7细胞中(对照)p16基因呈完全甲基化状态,随着5-aza-cdr浓度增加,甲基化水平逐渐减弱,至5-aza-cdr 20 μmol/L时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完全被逆转;p16 mRNA表达水平也随着药物剂量的递增逐渐增加,5-aza-cdr 20 μmol/L处理组与5、10 μmol/L处理组以及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乳腺癌细胞MCF-7中p16基因的甲基化能被5-aza-cdr逆转,去甲基化后可以促进p16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对米托蒽醌杀伤人乳腺癌细胞MCF-7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MTT法检测米托蒽醌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计算其24 h的IC_(50)值.将对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单纯米托蒽醌组(D组)、超声+米托蒽醌组(U+D组)、超声+微泡+米托蒽醌组(U+M+D组)、空白对照组(C组).以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药各组细胞内米托蒽醌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MCF-7 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米托蒽醌对MCF-7细胞的IC_(50)值为2.87μg /ml.各组细胞经处理后培养24 h,细胞活性率C组>D组>U+D组>U+M+D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药各组细胞内米托蒽醌的含量为U+M+D组>U+D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可观察到MCF-7 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 低频超声辐照可促进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低频超声辐照微泡可进一步增强该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表达SiSo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分子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10-12~10-8mol/L的雌激素或浓度为10-9~10-5mol/L的孕激素作用乳腺癌细胞MCF-7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F-7细胞RCAS1 mRNA水平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析MCF-7细胞表达RCAS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0-12~10-8mol/L范围内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RCAS1 mR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在10-11、10-10、10-9、10-8mol/L范围内雌激素组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10-9~10-5mol/L的孕激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RCAS1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孕激素各组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RCAS1单克隆抗体能检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2 000的条带,其灰度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孕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弱。结论雌激素可上调MCF-7细胞的RCAS1分子表达,孕激素可下调MCF-7细胞的RCAS1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不同时间段后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β3GnT2 及β3GnT8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As2O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后,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其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As2O3 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T-PCR 结果显示:β3GnT2、β3GnT8在各个浓度As2O3剂量组作用下,与空白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μg/mL和2μg/mL浓度组、4μg/mL和40μg/mL浓度组在相同时间段下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蛋白结果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β3GnT2蛋白表达中,4μg/mL(4h)组、40μg/mL(4h) 组分别与4μg/mL(48h)浓度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β3GnT8蛋白表达中,40μg/mL(4h)、4μg/mL(48h) 浓度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2O3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As2O3在体外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凋亡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As2O3还能下调β3GnT2和β3GnT8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离子通道CLC-3反义核苷酸及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值的影响,探讨其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MCF-7细胞分成如下6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实验组1:CLC-3反义核苷酸;实验组2:TAM 10μM;实验组3:TAM 20μM;实验组4:CLC-3反义核苷酸+TAM 10μM;实验组5:CLC-3反义核苷酸+TAM 20μM。单纯给予TAM时,于给药后24h收集细胞,以MTT比色法分析。结果随着TAM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25μM,MCF-7细胞较对照组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呈剂量依赖性。0-10(P<0.05),10-20μM(P<0.01),单纯用反义链阻断CLC-3时MCF-7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受到抑制。CLC-3反义核苷酸+TAM 10μM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CLC-3反义核苷酸+TAM 20μM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CLC-3反义核苷酸+TAM 10μM与TAM 10μM对比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CLC-3反义核苷酸+TAM20μM与TAM 20μM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TAM有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作用,CLC-3反义核苷酸可以增加这种作用,且随TAM的浓度增加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大。为临床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化苏木素对人乳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氧化苏木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细胞CD1和β-Catenin蛋白的变化.结果:氧化苏木素显著性的抑制了人乳癌MCF-7细胞的生长,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0、7.5、15、30 μmol/L的氧化苏木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G1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的比率从(48.10±3.48)%依次增加到(59.56±4.31)%、(70.37±3.71)%、(77.75±6.1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氧化苏木素下调了MCF-7细胞CD1和3-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论:氧化苏木素具有高效的抑制人乳癌MCF-7细胞增殖的活性,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CD1蛋白是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I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刖加入0、25、50μmol/L 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μmol/L 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I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自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猪胆酸钠(SBA-N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Kasumi-1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浓度为10-6mol/L(W1)、10-4mol/L(W2)的ATRA溶液及浓度为100μg/ml(Z1)、200μg/ml(Z2)的SBA-Na溶液,分别使用W1、W2、Z1、Z2、W1+Z1、W2+Z2处理上述2种细胞系,并设立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分别采用PI单染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加药组K562细胞和Kasumi-1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K562细胞系各组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TRA及SBA-Na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明显;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尤以ATRA联合SBA-Na给药组凋亡最为明显。低浓度SBA-Na处理组Cyclin A表达上调,其他处理组Cyclin A表达均下调,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ATRA及SBA-Na均可抑制K562细胞及Kasumi-1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二者联合效果更明显,对于K562细胞系,两者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A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