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以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缬沙坦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损害加重而升高,sFas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0.57;P<0.01),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缬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下降似更明显,但无统计差异。结论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CHF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1例老年CHF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比较,HRV各测值均显著降低(P<0.01)。(2)HRV各测值均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呈递减性下降,在心功能各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3)除RV及E/A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外,LVd、LVs、LVPWI、VS、LVEF均随心功能下降而呈显著改变(P<0.05~0.01)。(4)SDNN和TI下降与心功能NYHA分级、LVd和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P<0.05~0.01),而与LVEF、E/A比值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且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密切相关,HRV检测有助于老年CHF的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以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了解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38例CHF患者,20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心功能代偿组,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比较三组间HRV指标的差异;计算CHF患者HRV昼夜指标差异,分析CHF患者24小时HRV指标变化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24小时HRV时域指标SDNN、SDANN和SDNNinde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和0.05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CHF组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昼夜指标变化无差异;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0和心功能≥Ⅲ级n=18两个亚组结果发现心功能≥Ⅲ级的HRV各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可能在心功能代偿期时自主神经的平衡就已受到损害当出现CHF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进一步下降,自主神经调节昼夜节律性丧失,且HRV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HRV时域指标可作为评价CHF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雄激素水平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100例,年龄60~96〔平均(79.16±6.98)〕岁,包括81例CHF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心功能Ⅳ级组19例)及19例对照者,以上各组均进行睾酮(T)水平测定,同时行心脏超声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HRV时域指标,观察各组T水平及HRV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CHF组T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清T水平依次降低,各组差异显著(P0.05),且各CHF组血清T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与对照组对比,各CHF组HRV各时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越降低(P0.05),且CHF组HRV各时域指标均与其LVEF呈正相关。CHF组T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CHF的加重,T水平、HRV各时域指标均降低,且CHF患者T水平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T有可能通过影响HRV从而参与CHF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浆中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心衰组(87例)和心功能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7例心衰患者,30例对照组BNP水平,心衰组待心功能纠正后再次检测。结果:心衰组病人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并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而BNP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钠素水平可较好的反映心功能,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估心功能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183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功能与血钠、钾、镁、钙含量及尿量的关系。结果 CHF组患者心功能下降,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57例,心功能Ⅲ级77例,心功能Ⅳ级49例;患者血清电解质紊乱以低钠为主,血钠浓度与正常组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清钠浓度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清钾、镁、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改善老年CHF患者水、电解质代谢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CHF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改变及其与CHF患者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然后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25例,心功能Ⅲ级组21例,心功能Ⅳ级组18例;根据CHF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及扩张性心肌病组。选择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UA。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APN水平、hs-CRP、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组间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8,P>0.05);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组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hs-CRP、UA呈正相关(r=0.325,P=0.009;r=0.248,P=0.048)。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更加明显,APN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易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166例(CHF组),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I、Ⅱ、Ⅲ及Ⅳ级患者分别为37、39、46及44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联合检测两组血清中亲环素A、B型利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组血清中亲环素A、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亲环素A:(5.11±2.43)ng/ml v(s2.28±0.61)ng/ml;BNP:(385.65±184.06)pg/ml vs(90.37±18.44)pg/ml;hs-CRP:(11.74±5.44)mg/L vs(5.99±1.1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两组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间,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加重,血清中亲环素A、BNP和hs-CRP水平均呈增加趋势,除心功能I级患者血清亲环素A和hs-CR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CHF组血清中亲环素A与BNP、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8,P0.01;r=0.755,P0.01)。结论:血清亲环素A水平在CHF患者中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关系,这可能对CHF诊断和心力衰竭程度的评估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对呼吸肌功能的影响及呼吸肌功能与最大运动氧耗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肺运动试验仪测定72例CHF患者和27例无心功能不全患者最大氧耗量(VO2max)最大吸气口腔压(Pimax)、最大呼气口腔压(Pemax)。结果 72例CHF患者均出现呼吸肌功能减弱,心功能Ⅱ级患者Pi-max(7.64±3.32)Kpa、Pemax(8.43±3.41)K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Pimax(6.42±3.11)Kpa、Pemax(7.93±2.84)Kpa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心功能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max、Pemax水平与VO2max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5;r=0.52,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肌功能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最大氧耗量相关,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住院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7例,Ⅲ级组41例,Ⅳ级组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者47例。测定血RDW、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分析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CHF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RDW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RDW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Ⅳ级组RDW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RBC显著下降(P0.05),HB及MCV无明显变化。心功能Ⅲ级组和Ⅳ级组院内共死亡1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示RDW是CH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CHF患者RDW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NYHA分级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升高,与患者住院死亡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CHF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55例CHF患者(CHF组)、50例非CHF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评定,分析认知功能的差异及特点。结果CHF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9.1%)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认知总分明显降低(P〈0.05),各认知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计算力、语言、延迟记忆方面评分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老年CHF是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床边检测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边即时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组)及2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非心衰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组又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组分为LVEF〈40%组和≥40%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BNP水平,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心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2365±86)ng/L比(46±7)ng/L,P〈0.01],心功能Ⅲ、Ⅳ级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3069±96)ng/L、(3850±75)ng/L比(1056±82)ng/L,P〈0.013;(2)LVEF〈40%组的NT-proBNP显著高于≥40%组[(3456±71)ng/L比(585±35)ng/L,P〈0.01];(3)如以400ng/L为正常参考值,NT—proBNP诊断心衰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93.6%;(4)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36,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8,P〈0.05)。结论:床边即时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诊断心衰敏感而且特异,可作为心衰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左室功能与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和临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20例CHF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螺内酯组(66例,螺内酯20mg/d),CHF常规治疗对照组(54例);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内酯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CHF常规治疗对照组的9.25%,P〈0.05;与CHF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治疗3月后LVMI[(340.7±68.3)g/m2比(179.6±33.3)g/m2]、BNP[(366.15±23.36)pg/ml比(330.38±11.56)pg/ml]水平显著降低,LVEF[(34.11±2.71)%比(46.2±3.9)%]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醛固酮拮抗剂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自1993年6月至2007年12月连续的472例冠状动脉CTO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9.4±11.5)岁,按PCI结果分为CTO开通成功组(n=421)与CTO开通失败组(n=51)。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分析两组间心功能的差别。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分别有391(92.9%)例及46(90.2%)例患者于PCI术后(6.2±1.7)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成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术前〔(50±6)%vs(44±3)%,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低于术前〔(78±14)ml/m2vs(85±14)ml/m2,P0.05〕。而失败组LVEF和LVEDVI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42±4)%vs(44±4)%,(87±14)ml/m2vs(6±15)ml/m2,P0.05〕。另外,与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心功能NYHA分级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HRT)现象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和30例室性期前收缩者(对照组)。其中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CHF组(NYHAⅡ级,29例)和重度CHF组(NYHAⅢ~Ⅳ级,37例);又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55例)。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CHF组TO和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1.65%±1.49%比-1.02%±0.76%;(59.85±4.46)mm比(47.64±4.96)mm,均为P<0.01],TS和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4.13±2.07)ms/RR比(7.86±3.02)ms/RR;53.34%±11.00%比69.46%±12.75%,均为P<0.01]。重度CHF组TO高于轻度CH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CHF组Ts和LVEF则明显低于轻度CHF组[(3.22±1.52)ms/RR比(5.28±2.12)ms/RR;46.34%±6.88%比62.20%±8.59%,均为P<0.01],LVEDD明显大于轻度CHF组[(59.53±4.91)mm比(55.27±3.91)mm,P<0.01]。死亡组TS和LVEF明显低于生存组[(1.92±0.79)ms/RR比(4.34±1.97)ms/RR,44.27%±7.50%比55.09%±10.75%,均为P<0.01],LVEDD和TO明显大于生存组[(58.45±5.11)mm比(55.35±4.19)mm,2.75%±1.75%比1.43%±1.35%,均为P<0.05]。HRT 0级:生存组患者多于死亡组[8例(14.5%)比0(0),P>0.05],HRT 1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多于死亡组[39例(70.9%)比3例(27.3%),P<0.05],HRT 2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少于死亡组[8例(14.5%)比8例(72.7%),P<0.01]。死亡与TO、HRT 2级和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TS和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重度CHF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CHF患者危险性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值在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153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慢性心衰组(91例)和非心衰组(62例),采取荧光酶标记的免疫学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浆BNP值并比较。结果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中的BNP值含量明显高于非心衰组,并且BNP含量与心功能不全(CHF)的程度呈正相关性,BNP含量越高,CHF越严重。讨论揭示患者处于不同心衰阶段相对应的标准BNP值,该标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检测血浆BNP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总结两者在CHF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02例,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LVEF≤50%病例组(A组)54例和LVEF〉50%病例组(B组)48例,测定血浆hs—CRP和cystatin-C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C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hs—CRP,cystatin—C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1),且A组hs—CRP较B组明显升高(P〈0.01),但A组cystatin—C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tatin—C与hs—CRP呈正相关性(r=0.248,P〈0.05)。结论CHF随着LVEF值降低,血浆hs—CRP和cystatin—C值升高,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评价CHF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102例CHF患者被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6min步行距离,以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及心率下降程度、6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程度、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更好地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识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按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24~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检。根据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极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95%~99%)19例、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70%~94%)49例、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50%~69%)3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估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病例组中共28例(28%)患者检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共123个微栓子,对照组中无一例检出微栓子;病例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极重度狭窄组受试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858,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0)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问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CHF组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V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之间NO、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EF与NO、AngⅡ呈负相关(r=-0.415,-0.544,P〈0.01)。结论: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