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瘫肩关节挛缩后遗症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对产瘫患儿肩关节功能作定量和定性检查,以明确肩关节功能障碍是因主动肌的无力抑或是拮抗肌和关节囊的挛缩所致。方法:对40例肩关节功能障碍而肱二头肌肌力达M3以上的产瘫患儿,采用Malet评分,Gilbert分级,盂肱角测量,肩关节中立位被动外旋,翼状肩胛检查,肌电图及X线诊断等检查手段,综合评价其肩关节功能。结果:38例肩关节功能障碍是由于拮抗肌或关节囊挛缩引起,其中内旋挛缩35例(合并肩关节后关节囊挛缩14例),肩关节下部挛缩3例。另2例肩外展不能是因主动肌无力所致。结论:产瘫患儿有较好的但不同步的神经恢复是产生各种肩关节挛缩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预防肩关节继发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损伤,这种损伤造成了肩关节的完整性破坏,将引起各种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本院自1998年8月-2003年10月采取不同术式治疗肩锁关节损伤10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功能状态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临床上,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是肩部疾患、创伤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尽管其病因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同,但是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不像冻结肩,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病程无法预测。  相似文献   

4.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对肱骨近端Neer分型4部分骨折12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分析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术后随访3~12年,平均8.6年,其中11例无疼痛,1例有静息痛。肩关节活动度在70%以上者8例,在50%~70%之间者3例。1例肩关节活动度小于50%,假体X线示位置较好,其中6例柄中段有透亮区,无临床症状。无感染、松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能解除疼痛、稳定关节、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6月,选取肱骨干骨折患儿48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均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后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功能受限及局部畸形等,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肱骨干骨折。治疗前后,采用肘关节功能HSS量表评分和肩关节功能Neer量表评分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48例肱骨干骨折患儿治疗后均获得随访,治疗前后,患儿肘关节HHS量表总评分比较,功能、疼痛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患儿肩关节Ne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复位效果良好、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儿童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运用Woodward术式治疗21例儿童先天性高肩胛症,围手术期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心理护理措施,个体化指导患儿行肩部功能锻炼。最短随访时间为半年。按Hardegger的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侧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患肢上臂外展高举活动基本恢复,外观无明显的畸形,功能恢复较满意,肩关节功能恢复达优13例、良8例。结论:精心的护理、良好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高肩胛症术后患儿的恢复,并改善肩关节功能。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必须长期坚持,其实施应取得患儿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及黏连性肩关节囊炎症状持续时间对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45例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7~66岁,平均(53.4±6.1)岁。所有纳入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及围手术期准备后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前肩关节症状持续总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3个月以内)、B组(3~6个月)、C组(6个月以上)。通过分析对比患者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术后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疼痛缓解时间(手术后至患肩疼痛感消失用时),总病程时间(首发症状至手术后患肩疼痛消失及活动度恢复如常时)的组间不同,探究糖尿病及黏连性肩关节囊炎症状持续时间对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8.
<正>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发生退行性病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病程时间长、痛苦大、夜间疼痛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50  相似文献   

9.
3.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中年人,又称“五十肩”。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肩周炎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女性多于男性(为3:1),左侧多于右侧,少数病例双侧同时发病,但在同一肩关节很少重复两次发病。  相似文献   

10.
肩胛上神经阻滞辅助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后期可引起关节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目前。临床上中西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多种,但多数效果不满意。近年来,我科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辅助功能锻炼对这类病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肩袖间隙分裂症的X线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奎元  信原克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0):582-583,I001
目的:肩袖间隙分裂症是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诊断较为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肩关节动态造影,注入造影剂后,通过内外旋上肢,改变关节内压力,使分裂的间隙显现。7例肩袖间隙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手术直接修复。结果:X线动态肩关节造影的上肢不同位置,肩关节的内压发生变化,可使分裂处明显显示。手术修复损伤的肩袖间隙,7例患者全部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结论;X线动态肩关节造影可明  相似文献   

12.
<正>腱鞘囊肿发生在肩关节比较少见,是引起肩关节疼痛不常见的病因。然而,肩关节腱鞘囊肿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疼痛和力弱症状,容易和肩袖损伤相混淆,使得诊断困难。为准确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必须知道这种肩关节疼痛的罕见原因[1]。大多数学者认为,肩关节腱鞘囊肿的发生机制是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损伤,关节液不断渗入损伤的软组织,形成单向活瓣效应,最终形成囊肿[2-4]。因此,通常伴有上盂唇前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联合肩关节运动及辩证循经取穴治疗冻结肩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4例。A组应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疼痛区域,B组放散式冲击波治疗疼痛区域同时配合肩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C组在B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辩证循经取穴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ROM)、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P值分别0.01),且C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及B组。结论放散式冲击波配合肩关节运动及辩证循经取穴治疗冻结肩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疗效。方法 将60例Ⅱ型S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肩关节镜下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0例)和常规组(肩关节镜下采用常规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0例)。记录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UCLA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 0. 01),且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可有效改善Ⅱ型SAIS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93例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4例,女59例;年龄40~75岁,平均(56.5±3.5)岁,均应用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以Likert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恢复总体满意度。结果 93例患者均按时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3±4.3)个月。术前症状持续6~25个月,平均(9.2±3.5)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被动前屈(135.0±8.2)°,外展(128.0±4.5)°,外旋(63.2±6.4)°,内旋(63.5±7.8)°;平均VAS评分(0.9±0.3)分;肩关节恢复满意度为75.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有效、安全,能够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对于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松解方法,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16.
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上以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为主,由于解剖因素的关系,难以复位。疗程长,不宜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临床上常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全,长期疼痛等并发症。本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12例,5例行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乙军  魏善武  乙楠楠  杨建  徐丹 《中国骨伤》2009,22(6):472-473
患者,男,16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时右肩部疼痛,1个月后表现为夜间疼痛,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疼痛可明显缓解.病程中不伴发热,无夜间盗汗.查体:右肩关节无明显肿胀,无明显肌肉萎缩,肩关节外展受限(85°),肩关节周围及喙突下方压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肩关节周围炎的疼痛治疗。方法: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消炎镇痛液局部痛点阻滞,手法复位,功能锻炼。结果:肩关节疼痛消失,关节的功能恢复。结论:该治疗方案改善肩关节周围局部循环,作用持久,能达到止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11例,术中关节面无法良好复位,行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6例;复位内固定5例。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6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者均无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度〉90%者5例、80%-90%者1例。X线片示假体位置均较好,无感染、松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5例复位内固定者中,2例肱骨头坏死,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度在20%左右;3例肱骨头无坏死,骨折愈合,肩关节活动度在40%-50%。结论 早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复位内固定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20.
罗君  尤志珺  何燕 《颈腰痛杂志》2012,33(5):389-390
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在老年病人中是极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以单侧或双侧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症状为主要特征,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