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级别实验动物用于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检查的适用性和灵敏性.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过敏反应检查法相关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对硫酸鱼精蛋白、骨瓜提取物和卵清蛋白进行过敏反应检查,普通级豚鼠对卵清蛋白过敏反应阳性,对硫酸鱼精蛋白和骨瓜提取物过敏反应阴性,无类过敏反应;SPF级豚鼠对卵清蛋白过敏反应阳性,对硫酸鱼精蛋白有类过敏反应,对骨瓜提取物过敏反应阴性,无类过敏反应.结论:普通级和SPF级豚鼠都适用于过敏反应检查,SPF级豚鼠对类过敏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2.
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但几乎所有疫苗均可引起过敏反应.疫苗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包括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IgG介导的Ⅱ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和(或)补体介导的Ⅲ型过敏反应、细胞介导的Ⅳ型过敏反应以及类过敏反应.疫苗活性成分所致过敏反应少见,通常由疫苗制剂附加成分引起.过敏反应是一种临床急症,提供免疫接...  相似文献   

3.
过敏反应是药物临床用药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而类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过敏反应相似,因而难以区分。由于类过敏相关的药物种类繁多,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研究也不完全,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标准模型对药物的类过敏反应作出评价。本文对类过敏反应相关机制、类过敏相关药物的物质基础以及类过敏的体内外评价进行概述,为类过敏反应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胰岛素过敏反应现状及处理策略,为临床医护人员诊断和治疗胰岛素过敏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10年国内外有关胰岛素过敏反应案例文献,对胰岛素过敏反应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概述处理策略。结果: 近10年,国内外胰岛素过敏反应屡有报道。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引起红肿瘙痒、硬结等局部过敏反应,偶有全身过敏反应发生,重者可危及生命。结论:医护人员需要掌握胰岛素过敏反应诊断和治疗方法,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左氧氟沙星致过敏反应51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杰勋 《安徽医药》2006,10(12):992-99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00~200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51例左氧氟沙星所致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同时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也相当高。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注意防止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ICM)相关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放射科、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放射科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6587例的资料,其中发生过敏反应的5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在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评估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碘造影剂患者共6587例,发生过敏反应率为0.85%。病例组患者在有ICM相关过敏反应的个人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药物过敏史、其他过敏性疾病、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家族史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ICM相关的过敏反应病史、过敏性疾病、甲亢和ICM相关过敏反应家族史是ICM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提示其潜在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药过敏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青叶  丛月珠 《中国药事》1997,11(3):205-207
在中药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十分常见。本文统计了中药过敏反应所占比例,发生过敏反应的中药品种,并分析了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氨苄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虽有报道,但人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所见的12例氨苄青霉素过敏反应提示医药人员要高度重视氨苄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临床上所发生的12例过敏反应其患者为男性,  相似文献   

9.
史小利 《海峡药学》2005,17(1):107-108
目的通过静脉给药过敏反应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障病人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方法对158例静脉过敏反应发生的分析、处理。结果158例静脉给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均得到及时处理,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过敏反应的处理主要在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根据病情及药物内容调节好滴速,以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奥沙利铂致结直肠癌患者过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5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析人口学特征,既往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化疗方案和抗过敏预防措施的使用等。结果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者23例,其中17例患者发生Ⅰ/Ⅱ度过敏反应,6例患者发生Ⅲ/Ⅳ度过敏反应。与无过敏反应组相比,过敏反应组患者奥沙利铂化疗间断率高,其中Ⅰ/Ⅱ度过敏反应组患者化疗次数较多。结论化疗次数增多和奥沙利铂化疗曾有间断与发生过敏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9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过敏反应的特点。结果:9例过敏反应患者均使用国产奥沙利铂,其中Ⅱ级过敏反应3例,Ⅲ级过敏反应2例,Ⅳ级过敏反应4例,中位周期为第10周期,8例在给药后30 min内出现症状;经及时处理,症状可以缓解。结论:多周期应用奥沙利铂后过敏反应风险增高,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护,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停药,并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2.
郑颖  何亦溪 《海峡药学》2009,21(10):198-198
对我院近年来呈报的药品过敏反应进行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方式、过敏反应表现形式的汇总分析。结果口服药、半合成青霉素注射剂、喹诺酮类注射剂、克林霉素注射剂的过敏反应较多,而头孢菌素类的过敏反应较少见。该结果提示应重视非皮试药品的过敏反应以及皮试药品的皮试方法,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在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出现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应用奥沙利铂治疗的50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奥沙利铂致过敏的发生为为 3.8%(19/502),Ⅲ~IV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6%(13/502),无死亡病例.对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给予抗过敏及抗休克治疗后,患者过敏反应均解除,过敏反应完全解除时间为20 min~48 h.结论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严重哮喘,多周期应用奥沙利铂后过敏反应风险增高,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停药,并给予患者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阴性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过敏反应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医院住院患者发生的22例皮试阴性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及缓解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皮试阴性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至少为0.08%,小于1岁的患儿过敏反应例数较其他年龄段人群较多;过敏反应出现时间越晚,患者过敏反应的预后所需时间可能越长。结论皮试阴性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易发人群、过敏反应发生时间等存在不确定性,医务人员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中高分子杂质的特性及抗菌药过敏反应(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昌勤 《中国药师》2006,9(4):321-323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间的交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由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所致。不同药物之间是否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呢,决定于不同药物形成的抗原决定簇结构。3.1青霉素抗原决定簇及青霉素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高阴性率与临床出现的较高的过敏反应,使其过敏反应的评价成为阐明这些药物临床前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内容。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常用的方法及过敏反应评价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前过敏反应安全性评价策略和具体的技术方法,仍需要在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40例紫杉醇注射液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紫杉醇注射液过敏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库检索1998~2008年的中文期刊,对检索到的40例紫杉醇注射液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紫杉醇注射液过敏反应中严重反应较多,为34例;过敏反应多发生于用药10分钟以内,女性多于男性;有过敏史的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结论临床用药时应重视预防紫杉醇注射液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过敏反应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紫杉醇过敏反应6例。方法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到的6例紫杉醇过敏反应病例的临床症状、发生时间、处理方法等。结果紫杉醇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潮红、皮疹等)与重度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恶心、支气管痉挛、弥漫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发生迅速,但也有例外,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以控制。结论化疗前的预防用药可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但不能绝对避免,应对使用紫杉醇化疗的患者延长观察期,以避免重度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过敏反应已是众所周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不少的研究和论述。头孢菌素虽然在临床上也发生过敏反应,但它与青霉素过敏反应却有显著不同。本文仅就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特点和目前研究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 ,中药的不良反应 ,特别是过敏反应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对中药过敏反应的认识 ,我们对临床发生的中药过敏反应作了分析。1 中药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 ,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无论中药或西药 ,过敏反应都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中草药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很多 ,如完全抗原性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多肽多糖等。一些分子较小的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 ,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如小檗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可成为半抗原 ,是一些新药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中药的过敏反应与化学药品一样 ,严重程度不容忽视。在我们统计的 3 0例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 ,剥脱性皮炎及药疹 8例 (2 6.7% ) ;过敏性休克 3例 (10 .0 % ) ;过敏性紫癜 2例 (6.7% ) ;其他为胃肠道反应等。由此可见 ,过敏反应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副作用。2 发生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引起过敏反应中药的品种很多 ,可分为独味中药、中成药及复方制剂和有效成分制剂等。独味中药发生率较高者有三七、水蛭、雷公藤、丹参、乳香、没药等 ,中成药及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