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胺在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组胺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是由H1受体介导的.H1受体拮抗剂也称为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反应已很多年.但是在哮喘和慢性瘙痒症的病理状态下组胺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已证明组胺的确在炎症和免疫调节疾病中起作用,特别是H4受体的发现及其在多种免疫和炎性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应重新评价组胺的作用,预示新型H4受体拮抗剂将被发现,且H1,H4受体拮抗剂在许多炎性反应靶标上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述组胺H3受体配体的研究进展.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述组胺H3受体配体及其构效关系的发展,组胺H3受体配体的治疗应用前景以及H3受体配体发展的新方向.结果与结论 选择性的H3受体激动剂及桔抗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目前抗组胺药物研究开发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随着对H3受体配体研究的深入,极有希望开发出可用于临床的新药.  相似文献   

3.
组胺对大鼠脑皮质内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胺对大鼠脑片皮质内血管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1和H2受体在大鼠脑皮质内血管的表达。采用鉴别干涉对比显微镜观察大鼠脑片额叶皮质血管,实时检测和记录组胺引起的血管内径变化。为观察组胺对脑皮质内血管的收缩作用是否与组胺H1、H2受体有关,用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预处理脑片,再观察组胺的作用。结果H1受体和H2受体在脑皮质血管壁呈免疫反应阳性。组胺产生浓度依赖性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率从(1.48±0.67)%到(32.91±7.91)%。除在高浓度(30、100μmol/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各浓度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苯海拉明预处理脑片,组胺没有引起血管变化。用西咪替丁预处理脑片,组胺仍引起血管收缩,各浓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加入组胺相比,在10和30μmol/L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胺可引起脑皮质内血管的收缩,其机制是通过H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4.
2002~2004年我院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胺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活性物质.以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含量最高,具有多种生理、病理作用,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压降低.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促进胃酸的分泌等。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发生有关.是引起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最主要的介质。目前抗组胺药种类较多。发展较快。抗组胺药主要分为组胺H1受体拮抗药和H2受体拮抗药.引起变态反应疾病的为H1受体.因此组胺H1受体拮抗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在合理利用医药卫生资源的同时。可让病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本文对2002~2004年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宋文冲  陈超 《广西医学》2002,24(12):1985-198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组胺及组胺受体的分布及作用越来越清晰。组胺受体有 H1、H2 、H3 三种亚型 ,他们在体内分布广泛 ,在中枢组胺能神经元及外围的胃肠、气管、子宫、血管平滑肌等组织中。他们作用广泛 ,参与许多疾病尤其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过程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子。因此组胺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亦愈来愈广泛 ,新产品不断出现 ,组胺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也有很长的历史 ,最近几年进展亦比较迅速 ,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 超敏反应性疾病组胺 H1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 ,最近几年发现组胺 H2 R阻滞剂有抗过敏作用 ,能…  相似文献   

6.
组胺H3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调节组胺及其他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组胺H3受体为靶点设计开发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于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嗜睡症等中枢社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组胺H3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当今抗组胺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并已成功研制出大量高效、高选择性H3受体拮抗剂,部分化合物已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H3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枢组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下丘脑结节乳头体核,从结节乳头体核发出的组胺能纤维支配包括脊髓在内的几乎所有脑区.由于组胺能系统表现出胞体集中、纤维投射广泛和末梢有曲张体等形态学特征,一般认为组胺能系统起到一个整体脑功能活动"调节者"的作用.近年来对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组胺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组胺能系统对某些脑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组胺能神经传递的紊乱与某些脑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董榕  张敏  时斌  许诚 《现代医学》2003,31(3):154-156
目的 检测豚鼠哮喘急性发作时脑内组胺含量的变化 ,观察中枢组胺H3受体在哮喘未发作时对脑内组胺含量的影响。方法 哮喘急性发作组豚鼠给予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 ;阴性对照组豚鼠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THIO组豚鼠在哮喘未发作期侧脑室内注射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 (2 0 μg) ;生理盐水组豚鼠在哮喘未发作期侧脑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断头处死动物后 ,在冰台上迅速分离出下丘脑、大脑皮质和海马 ,称重 ,匀浆 ,荧光法测定组胺含量。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 ,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中的组胺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海马内组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哮喘未发作期侧脑室注射thioperamide后 ,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中的组胺含量均升高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海马内组胺含量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中枢组胺含量与哮喘发作有关 ,脑内组胺H3受体可能通过调节组胺含量参与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组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组胺是炎症介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内组胺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帕金森病以及脑缺血性疾病.深入研究组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在关系,研究和开发组胺类药物,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第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和第二代拮抗剂索非那丁对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形成过程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隔日腹腔先注射不同代的H1受体拮抗剂和/或组氨酸,后注射亚惊厥剂量(35 mg/kg)的戊四唑,诱发化学性点燃癫痫,观察并比较各组每次戊四唑注射后30 min内癫痫发作的行为变化.用荧光法测定脑内组胺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海拉明(5 mg/kg)明显加速大鼠戊四唑化学点燃,而索非那丁(5 mg/kg)则不影响大鼠戊四唑点燃过程;苯海拉明加速戊四唑点燃的作用可被组胺的前体物质组氨酸所拮抗.结论:第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脑内组胺H1受体促进了戊四唑化学性点燃的形成,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由于很难进入血脑屏障而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i,PVN)内组胺H3受体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调控.方法:根据Elwood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中枢立体定位技术,在PVN内微量注射组胺H3受体激动剂R-(α)-甲基组胺[R-(α)-methylhistamine,R-(α...  相似文献   

12.
脑内组胺对戊四唑慢性癫痫形成过程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组胺对戊四唑诱发慢性癫痫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戊四唑(35 mg/kg)诱发化学点燃癫痫.观察每次戊四唑注射后30 min内的癫痫发作行为变化.结果:腹腔内注射组氨酸或侧脑室内注射clobenpropit都能剂量依赖性地延缓癫痫的形成,表现为延长肌性痉挛、阵挛性癫痫全身性发作的反应潜伏时间及抑制癫痫发作的级别.H3受体激动剂immepip和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氟甲基组氨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lobenpropit的抗癫痫作用.结论:脑内组胺在对抗阵挛性癫痫发作中起较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与H3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 西米替丁(CMD)是一种组胺H_2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阻断H_2受体引起的作用,1975年问世后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高胃酸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现抑制性T淋巴细胞(T_3)带有组胺H_2受体,组胺参与T_3细胞功能,CMD通过阻断T_3细胞的组胺H_2受体,从而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活化体内自然杀伤细胞,  相似文献   

14.
西米替丁,又称甲氰咪弧.是一种组胺H2受体阻滞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近年实验研究发现,人的皮肤血管中具有H1和H2组胺受体,而西米替丁是一种强效H2受体阻滞剂,临床治疗皮胶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阿司咪唑,又名息斯敏,是近几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长效的组胺H_1受体拮抗剂。其中枢镇静作用小,较少引起嗜睡副反应,已广泛用子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近年也发现其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有: 心血管方面 该药可诱发心绞痛急性发作,还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心脏H_1受体被阻滞有关。 神经系统方面 可引起头痛、惊恐、眩晕、发音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组胺H3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在吗啡依赖大鼠复吸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复吸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吗啡复吸组、组胺H3受体激动剂+吗啡复吸组,通过条件位置偏爱实验建立吗啡复吸大鼠模型,然后分离大鼠的伏核和海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AMP的含量。结果组胺H3受体拮抗剂组伏核及海马cAMP含量低于吗啡复吸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胺H3受体激动剂组伏核和海马cAM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与吗啡复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胺H3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吗啡复吸,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伏核及海马cAM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吗啡成瘾大鼠复吸行为中的影响。方法将将大鼠分成4组,组胺H3受体拮抗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吗啡剂量递增法、自然戒断和药物点燃等方法复制以上各组大鼠模型,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法判断复制模型成功与否。结果组胺H3受体拮抗剂低剂量组在注射拮抗剂(5mg/kg)后经吗啡点燃,表现出明显偏爱于白箱(P〈0.01,与黑箱比较);组胺H3受体拮抗剂中剂量组在注射拮抗剂(10mg/kg)后经吗啡点燃,表现出明显偏爱于白箱(P〈0.01,与黑箱比较);组胺H3受体拮抗剂高剂量组在注射拮抗剂(20mg/kg)后经吗啡点燃后,无明显偏爱表现(P〉0.05,与黑箱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注射生理盐水后经吗啡点燃后,表现出明显偏爱于白箱(P〈0.01与黑箱比较)。结论低剂量和中剂量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吗啡成瘾大鼠复吸中无明显作用。高剂量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吗啡成瘾大鼠复吸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H_1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珍  陈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4):473-475
H1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竞争性拮抗组胺与特异性的H1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从1937年第一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使用.80年代以前的第一代药物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活性较强,可引致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所以被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80年代以后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光祖  李俊海  余明  王博  唐钰 《安徽医学》2021,42(10):1183-1185
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1] ,H.pylori感染已被确认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相关的急性感染性胃炎、胃癌等疾病有关[2].过去认为H.pylori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是非器质性的[3],但随后的研究[4]发现,肠-脑轴(gut-brain axis)是H.pylori感染与神经系统之间联系的物质基础.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学术界对H.pylori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联系的关注,然而,目前H.pylori感染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5-8].因此,本文对近5年来该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回顾,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组胺(hiskunine)是一类内源性的生物胺,调节着广泛的细胞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炎症反应、胃酸分泌等.1972年发现了H2受体阻断剂,把组胺受体分为H1、H2型.近年来又在中枢神经的几个区域中发现了H3受体,它可能与组胺在中枢中的反馈调节有关,其中跟皮肤病有关的主要是H1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