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期饮用海水淡化水的海岛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揭示饮用海水淡化水及其他水源与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海岛饮用水源不同,以嵊泗县枸杞乡饮用海水淡化水居民为淡化海水组,嵊山镇饮用海水淡化水和其他水源水居民为混合水源组,黄龙乡饮用水库水和其他水源水居民为淡水组,通过慢性病网络报告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进...  相似文献   

2.
嵊泗县海岛海水淡化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是解决许多国家和地区淡水短缺的主要途径之一[1].浙江省嵊泗县从1997年开始建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有效解决了嵊泗居民生活饮用水来源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解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对人群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本文于2007年对嵊泗县反渗透法处理的淡化海水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制定干预措施和相关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嵊泗地区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是否对人群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种类饮用水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的饮食习惯、饮水习惯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活习惯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嵊泗调查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不同的饮用水来源冠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总的患病率趋势表现为:淡化海水混合水源非淡化海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物海产品摄入量、饮水来源是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建立长期海水淡化水水质监测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人群健康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关系相关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嵊泗地区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是否对人群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种类饮用水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的饮食、饮水及其他相关的生活习惯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调查显示居民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在不同的饮用水来源区域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淡化海水自来水混合水源非淡化海水自来水区域。45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水来源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长期海水淡化水水质监测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人群健康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关系相关调查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舟山群岛多种类型水源水及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海水淡化饮用水与其他永源混合应用的价值,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2009-2011年受检的水库水270份、河水222份、市政生活饮用水192份;舟山市自来水公司实验室2009-2011年受检的大陆引水36份;嵊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2009-2011年受检的海水淡化水128份、2004-2006年受检的海水淡化水与地表水混合水样品299份;对生活饮用水、海水淡化水、海水淡化水与地表水混合水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硼、总硬度、氯化物等指标及水库水、河水、大陆引水样品的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等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定. [结果]水源水中,水库水总氮合格率为46.7%,其他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较高;河水主要污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合格率均较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Ⅲ类水源的限值,氨氮、总氮等个别指标超过Ⅴ类水源的限值标准;大陆引水一期工程水样本氨氮、总氮检测的合格率仅分别为41.7%和8.3%,氨氮、总氮等个别指标超过Ⅴ类水源的限值标准.生活饮用水中,海水淡化水硼合格率仅为21.6%,其他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较高;市政生活饮用水、海水淡化水与地表水混合水样品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较高. [结论]舟山群岛饮用水水源水主要污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合格率均较低,多项指标已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Ⅲ类水源的限值,个别指标超过Ⅴ类水源的限值标准.海水淡化水与大陆引水可混合应用,但其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海水淡化末梢水铁超标事件的原因。方法对居民反映自来水呈黄色的管网地区采集相关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查找原因。结果该地段居民末梢管道是使用了近二十五年的镀锌铁管,海水淡化出厂水pH值为6.61,呈弱酸性,铁含量0.05 mg/L;水库自来水厂出厂水pH值为7.86,呈弱碱性;居民末梢水铁含量0.59 mg/L。结论造成该地段自来水颜色变黄是由于海水淡化水与水库水化学稳定性差异,在联合供水交叉性较强区域出现管网铁释放现象,引起的末梢水铁含量超标所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淡化海水的水质特征,为制定相关饮水卫生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2年10月对我国某海岛地区3家淡化水厂的淡化水出厂水进行采样和检测.并采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淡化水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淡化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均达标,淡化水总硬度<30 mg/L,硼的浓度为0.9~1.5 mg/L,虽超标,但低于WHO《饮水水质准则》(第4版)的指导值.其他理化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 淡化海水水质与传统自来水有差异,作为长期饮用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建议制定海水淡化水的水质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某海岛地区海水淡化企业卫生管理情况和水质卫生状况,了解海水淡化企业的制水工艺和卫生安全风险,为制订海水淡化企业卫生管理规范和卫生许可标准奠定基础,为制定海水淡化水卫生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目前正常运营的9家海水淡化供水企业进行卫生安全基本情况调查,并对这9家企业的出厂水水质进行全分析检测和卫生评价。结果 9家海水淡化企业建厂时均未进行卫生预防性审查,有4家企业未申办独立的卫生许可证,有7家企业取水口周边卫生环境不合格;9家海水淡化企业出厂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仅为22.22%,主要不合格指标为硼、氯酸盐。结论海水淡化水水质卫生与源水水质、制水工艺和企业卫生管理等因素有关,建议供水企业改善制水工艺,加强卫生管理,保证水质卫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海水淡化饮用水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海水淡化饮用水卫生监督和管理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以浙江、青岛和天津三省市为重点调研地区,辅以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描述。结果 "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已建成112个,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9个省市。浙江、青岛、天津等地淡化水民用化发展较快,已尝试采用掺混或直接供水等方式进入市政供水管网,供居民使用,对于缓解当地饮用水供水压力、保障工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海水淡化水长期直接饮用时的卫生安全性尚不明确、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相关卫生标准缺乏、卫生学管理无统一规范等问题。结论亟待加强海水淡化水卫生学管理相关研究,提出统一管理要求,制定评价标准,实现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嵊泗地区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是否对人群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造成潜在危害,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种类饮用水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的饮水、饮食习惯和以及消化道症状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淡水来源居民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1.9%,混合水源居民的发生率为11.5%,淡化海水自来水居民的发生率为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482,P〈0.01);对各症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人群腹泻、便秘症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腹泻症状主要与年龄有关;便秘主要与年龄、营养保健品、畜禽肉类摄人量、动物海产品摄人量及饮水来源有关。结论:建立长期海水淡化水水质监测系统,继续加强该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深入开展人群健康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关系的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海水淡化技术缓解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海水淡化工艺与传统制水工艺有很大差别,淡化海水的水质也与传统的饮用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组织的海水淡化水卫生标准,参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系和海水淡化应用环境,思考我国海水淡化水卫生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水淡化水饮用典型地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为淡化水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文获取我国南方某县2008年—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及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以该县4家水厂出厂水为监测对象,每年7月和11月各采集检测一次,共采集水样40份,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死因监测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出厂水水质监测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其中淡化水出厂水的平均总硬度为33.3 mg/L,与水库水相比明显偏低,且远低于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的限值(450 mg/L)。2008年—2012年该县总体标化死亡率均低于全国水平,5年间基本保持在稳定水平。心血管疾病(CVD)位居该县居民死因第三位,次于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CVD粗死亡率为125.23人/10万人,标化死亡率为86.03人/10万人;5年间CVD死亡率没有明显变化(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Z=-0.71,P=0.24)。结论淡化水出厂水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淡化水出厂水硬度偏低。为确保淡化水的健康安全,需要进一步开展队列研究,追踪淡化水饮用人群的健康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水淡化水饮用典型地区高脂血症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5月,采用等比例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舟山市某县5个乡镇15个社区(居委会)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共2 219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行为和饮食等影响因素,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56%,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为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肥胖,其OR值(95%CI)依次为8.07(3.52~18.46)、6.34(3.77~10.68)、3.48(1.64~7.41)、2.96(1.77~4.96)和1.59(1.27~2.00)。本次研究中海水淡化水暴露与高脂血症患病无统计学关联。结论本次调查人群高脂血症发生与人群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与饮用淡化水无明显关联。应进一步控制血压、体重、吸烟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水质,从卫生学探讨船舶反渗透淡化水作为饮用水长期饮用对船员健康的可能影响。方法:水质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并比较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水、港口直供水、舱贮饮用水的水质差异。结果: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中氟化物<0.01 mg/L,总硬度<1 mg/L,显著低于港口直供水和舱贮饮用水;同时硼为1.03 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的两倍。结论:从卫生学分析,长期饮用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水对船员的健康可能有影响,建议适度增加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中氟、钙、镁等营养元素水平,同时进一步脱除硼,从而更好地保护船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海水淡化产品水进入城市供水系统已成为必然,淡化水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笔者对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所需药剂(包括阻垢剂、消泡剂及其组成单体)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对水处理药剂相关化学物质的有关标准限值进行了介绍,并对海水淡化相关药剂的毒理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水淡化饮用水遗传毒性总体水平,评估长期饮用海水淡化水的安全性。方法于2011年12月—2012年9月采集浙江嵊泗县菜园镇海水原水、海水淡化厂各工艺出水18份,地表水原水和各工艺出水5份,按照ISO-13829推荐的国际标准方法进行SOS/umu测试,检测与比较不同水样遗传毒性的相对强弱及遗传毒性生成潜势。结果经海水淡化水厂各工艺的逐步处理,水样的遗传毒性逐渐下降,反渗透出水遗传毒性最低,进一步加二氧化氯消毒后出厂,遗传毒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遗传毒性生成潜势高于实际水样的遗传毒性,趋势与实际水样相同。结论海水淡化水的处理工艺对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海水淡化饮用水的遗传毒性明显低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获取途径等情况,为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云南省6个州市的城乡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共调查1 017人,被调查居民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单个问题的知晓率为49.9%~8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人群类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52.1%的居民持有积极的态度,25.0%的居民表现出了明显的排斥态度。居民获取相关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电视(70.2%)和免费宣传资料(45.7%)。结论云南省城乡居民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还不系统、不准确、不全面,对感染者存在歧视态度,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水质,从卫生学探讨长期饮用岛礁反渗透淡化水对人们健康的可能影响。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质分析,比较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质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JB1335-92《低矿化度饮用水矿化卫生标准》的差异。结果: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中硼0.68 mg/L,是GB5749-2006限值的1.38倍,其它水质指标符合GB5749-2006;镁6.30 mg/L、钙5.65 mg/L、硫酸盐5.52 mg/L、重碳酸盐4.0 mg/L,低于GJB1335-92的适宜浓度范围,属于典型的软水。结论:长期饮用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对人们健康可能有影响,建议对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进行调质处理,使其符合GB5749-2006、GJB1335-92,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王国英  秦宇  路凯  陈曦 《环境卫生学杂志》2019,9(3):300-303,308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通过海水淡化技术缓解淡水资源缺乏这一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水淡化工艺流程需要用到各种水处理剂,这些水处理剂的化学成分、可能产生的杂质是否对饮用水人群健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目前鲜有涉及。因此,海水淡化水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方面的标准亟待建立。本文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组织制定的海水淡化水卫生标准,并参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系思考我国海水淡化水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0.
淡化海水中硼质量浓度水平高,钙、镁和氟的含量很低,长期饮用高硼水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且低浓度钙、镁、氟对身体健康不利。采用综述分析方法,对比国内外水质标准,探讨淡化水的重要水质指标及其对健康影响,建议我国海水淡化水中硼浓度限值为2.4 mg/L,钙、镁、氟浓度分别设定在10~30、20~50和0.5~1.0 mg/L范围内。海水淡化水质特性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探索,应通过大量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和完善,保持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