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5年,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 对于部分肝功较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行急诊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价该手术疗效。结果:3例于术后3~5年因肝性脑病死亡,余2例坚持驱铜治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功处于Child-pugh A或B级,合并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和(或)上消化道出血,且无肝移植治疗条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的对症处理,是药物驱铜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3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7例,占91.9%(217/236)。结果 围手术期止血率98.3%(232/236),围手术期死亡率1.27%(3/2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37%(8/236)肝性脑病发生率2.97%(7/236)。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于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5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分别随访1~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8例,血吸虫病后肝硬化12例,肝炎后合并血吸虫5例。结果围手术期止血成功78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术后1年、3年及5年再次出血病例分别为8例、9例及13例,术后1年、3年及5年死亡病例分别为8例、10例及15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及再出血。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约3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0d内病死率可达到20%[1]。目前门奇静脉断流术为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手段。手术除了要切除脾,还要离断上部分胃、贲门及食管周围的穿支静脉,手术创面大、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慢。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我科2007-2012年对3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74-317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34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术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脓肿1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发生术后再出血2例。结论加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本组9例均采用在Akita手术基础上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术前均行彩色B超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2年,8例病人术后症状显著改善,未再发生呕血和黑便。1例病人术后有2次出血,经药物及胃镜治疗后痊愈。结论改良脾肺固定术是治疗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较好的方法,但必须进行较详尽的术前检查,并注意加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8.
朱一宁 《广东医学》2007,28(11):1821-1824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5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分别行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32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33例).结果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9.4%和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I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 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雏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施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本手术方式及其他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试图找出比较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结果 4例手术,1例术后2年发生消化道再出血,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2例分别随访3年、5年没发生再出血;1例失去随访.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更加确实有效地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在经过肝科反复治疗无效后,行脾切除和(或)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绝大多数肝功能较差,凝血机制障碍,在行脾切除和(或)断流术时,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性增高。因此,加强患者的术前心理指  相似文献   

11.
张宇 《中外医疗》2011,30(24):69-69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预后效果。方法对25例PHT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体温均不超过38.9℃,动态观测血小板计数均〈500万/L,术后无持续发热、肝昏迷等并发症。6d后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后出院。平均随访2年,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是PHT患者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成功止血41例(97.6%),手术死亡4例(9.5%)。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和术后胃穿孔,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高,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78例接受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上消化道再出血、血常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进行治疗,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明显减少。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石雅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85-128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出血性并发症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大量腹水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分别采用了肝切除或微波消融术处理肝癌病灶,脾切除术或脾动脉结扎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胃冠状静脉结扎术处理门静脉高压症.无手术死亡.术后腹腔包裹性积液5例,胸腔积液3例,腹水6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腹腔出血1例,脾/门静脉血栓5例.脾亢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后1年随访,5例失访,4例肝癌复发,其中死亡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例术后10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套扎成功止血.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联合断流术治疗133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经验,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距责门下5cm胃底浆肌层毯边缝合一周术式的安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7年9月~2007年8月连续应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底浆肌层毯边缝合113例.肝炎致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106倒.酒精性肝硬变5例,结节性肝硬变2例,其中92例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结果 经术后随访,近期无1例出血.3年生存率93.81%,再出血率4.26%,肝功能好转率53.10%,减退者9.73%,无明显变化37.1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61例,减轻28例.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浆肌层毯边缝合一用术式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适用于所有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手术指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34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临床资料、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及顽固性腹水,均为肝功能失代偿并同时行胆囊切除术者.3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4.1%,共有2例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总的再出血率6.3%(2/32),低于其他报道(10%).结论 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用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平  龚昆梅 《当代医学》2010,16(12):91-92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的16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患者均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110例,预防性手术20例。急诊手术止血率70%,急诊手术死亡率25%,择期手术死亡率2%,预防性手术无死亡。远期再出血率5a为6%,10a为12%。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腹腔内出血合并休克、膈下脓肿并胸腔积液、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漏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远期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并发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结论只要严格掌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以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而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齐鹏  高原  李吉海 《吉林医学》2011,(2):252-253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重要并发症之一,约60%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段,手术时间长可加重患者的肝脏负担,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根据多年的学习及实践,我科推广单纯脾切除加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此方法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减轻了患者入院一出院一再入院的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2006年5月,我们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无出血史患者3例,共45例。其中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经腹应用吻合器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术(改良Sugiura术)治疗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