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群体反应性抗体对移植肾近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苯姆德细胞板测定2000年2-10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的160例移植肾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周和2周血清中的PRA水平,并分析其与移植肾近期(3个月)移植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移植前PRA阳性组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率,移植肾功能迟恢复率和移植肾切除率分别为53.6%、28.6%和17.9%。而PRA阴性组分别为13.6%、9.8%和3%,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PRA≥30%者共8例,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62.5%),3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37.5%),3例移植肾切除(37.5%)。术前PRA10-30%者共20例,术后10例发生刀性排斥(50%),5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28%),2例移植肾切除(10%),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5,0.01)。在移植前PRA为阴性的132例患者中,移植后PRA转为阳性者36例,12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7例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肾切除,发生率分别为33.3%,19.4%和5.6%,而在96例移植术后PRA仍为阴性的患者中,只有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均为6.3%,2例移植肾切除(2.1%),两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术前,后移植受者体内的PRA水平对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有显著影响,肾移植术前,后检测PRA水平对选择合理移植时机:估价移植后效果及辅助急性排斥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3种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用于肾移植患者。A组:CsA+Aza+Pred。B组:CSA+MMF+Pred、C组:FK506+MMF+Pred。根移植肾早期功能状态,统计A、B、C3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等。结果在3组患者中比较,B组和C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同时,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比较,认为应用MMF和FKS06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有利于移植肾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霉酚酸酯(MMF)与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用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20例肾移植受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MMF2.0g/d(A组)、1.5g/a(B组)及硫唑嘌呤(Aza)100mg/d(C组)。3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CsA和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A,B,C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7%,5.6%和36.8%;A,B组消化道的副作用多见,C组的白细胞减少现象多见,其他副作用3个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个月A,B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C组。结论不同剂量的MMF与CsA和Pred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MMF除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多外,其他副作用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4.
多种免疫抑制药物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三种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用于肾移植患者。A组:CsA+Aza+Pred、B组:CsA+MMF+Pred、C组:FK506+MMF+Pred。根移植肾早期功能状态,统计A、B、C三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等。结果在三组患者中比较.B组和C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同时,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O.05)。结论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有利于移植肾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肾移植98例病例中对1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早期(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8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均成功。结论: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最重要问题之一,甲强龙能很好的使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对加强龙反应差者,及时配合应用FK506,抗CD3可使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卫国  王庆堂  邓超雄  周鹏  汪俊超 《四川医学》2006,27(10):1053-1054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伴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6年来275例次肾移植患者,28例术后出现DGF,综合肾穿刺活检、移植肾彩超及临床情况而确定为DGF合并急性排斥反应13例,确定DGF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后即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2例冲击治疗效果不佳,即使用ATG治疗,2例MP冲击治疗后血肌酐再度升高者,将环孢素A改为FK506。结果诊断DGF合并急性排斥时,13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在267~748μmol/L,均在治疗后8~15d降至〈200μmol/L,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于肾功能恢复正常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外,10例患者血肌酐正常,2例患者血肌酐在140~190μmol/L。结论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非常重要,确诊后应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MP冲击治疗,对MP冲击治疗效果不佳者,可用ATG、FK506,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因为急性排斥肝功能异常和牙龈增生而他克莫司(FK506)替换CsA的治疗效果。方法 肾移植术后21例患者,急性排斥3例,肝功能异常16例,牙龈增生2例。替换方法:停用CsA,同时应用FK506,其余免疫抑制剂不变。结果 应用FK506替换CsA后,3例急性排斥被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16例肝功能异常中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6例好转,只有1例无变化,2例牙龈增生均好转。有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糖尿病。结论 KF506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可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但是FK506可能导致部分出现继发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对儿童终末期肾病(ESRD)的疗效、手术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21例接受肾移植的患儿临床资料、植肾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平均肾功能恢复时间为5.6天。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2%、86.7%/73.3%,72.7%/63.6%。最长存活12年。其中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3例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47.6%)、糖尿病(19.4%)、感染(19.4%)、药物性肝损害(14.2%)。结论:肾移植是治疗儿童ESRD最为理想的方法。儿童可以适应成人肾脏的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建议联合应用强地松 霉酚酸酯 FK506。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肾移植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措施及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26例首次移植中8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治疗措施,结果及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86例AR经治疗后5例失败,81例成功,其中68例采用甲基强地松龙(MP)冲击治愈者为48例,11例一线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治愈10例,7例一线用OKT3治愈6例,20例MP冲击无效者全部续用ATG或OKT3治疗,14例转成功,对上述治疗无效的8例中6例应用环孢素(CSA)的患者改换为普乐可复(FK506)后治愈3例,共5例因AR不能控制,并发感染,移植肾破裂或血管栓塞而切除移植肾。结论:MP冲击为治疗AR的常用有效手段,冲击后第2、3天血肌酐(SCr)上升>10%者多疗效较差。发生AR时SCr较高者治愈率低。ATG和OKT3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措施均有良好效果,对于难治性AR,ATG和OKT3亦无效者,改换基础免疫抑制治疗,即CSA转化为FK506,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FK506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K506血药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及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 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予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首次服药后进行药代动力学测定,并记录术后FK506的用药量、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峰值时间t(peak)为(1.4797±1.2174)h,分布相半衰期(t1/2β beta)为(10.8065±12.0799)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0535±4.4750)h。2例病人在术后1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2例病人在术后1月内发生糖尿病。术后1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组与非排斥反应组的FK506浓度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内糖尿病组的FK506浓度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我国肾移植成人患者口服FK506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用药应个体化;FK506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效应,能很好地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FK506的血药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没有相关性,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FK506的毒副反应明显增加;小剂量低谷值浓度用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联合他克莫司(FK506)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8例肾移植早期并发AR患者为研究对象,AR诊断确立后应用小剂量OKT3联合FK506治疗(OKT3~5mg/d,连用3~7d;FK506 0. 1 ~0. 12mg·kg-1·d-1 )。回顾性分析AR的治愈率、血清肌酐(SCr)的恢复时间及全血CD3+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评价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AR治愈率为92. 9% ( 26 /28 );SCr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6. 9±3. 2d,全血CD3+细胞百分比平均下降27. 8% ±19. 9%;并发移植肾破裂3例,真菌感染2例。 结论 小剂量OKT3联合FK506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恢复时间短,安全性好。其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他克莫司(FK506)与环孢素A(CsA)在肾移植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法选择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所行15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FK506与CsA免疫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FK506组与CsA组有效性比较:1年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506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急性排斥转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FK506组与CsA组安全性比较:肺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性中毒肝损害发生率、药物性中毒肾损害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病率及高血压发病率降低(P〈0.05),但是移植后糖尿病发病率升高(P〈0.05)。结论与CsA相比,FK506是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资料,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15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中除7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2例,4个抗原错配5例,3个抗原错配88例,2个抗原错配50例,1个抗原错配12例,无抗原错配1例。158例供者均经开放手术取肾。35例取供者右肾,123例取左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或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及强的松(Pred)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所有158例供者均健康存活,6个月和1年时血肌酐正常。受者健康存活最长者至2008年6月已达10年, 1年带肾健康存活率95.5%,5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中4例2~5周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5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DGF,透析期间死亡,另4例术后3~5月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中切除移植肾脏,行第2次尸体肾移植。5例在移植后1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6%,其中4例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逆转,另1例合并CsA肾中毒,治疗无效,恢复透析治疗。3例1年半至3年半发生慢性排斥,移植肾丧失功能。8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治愈。结论:活体肾移植由于术前准备充分、组织相容程度高、供肾质量好等优点,使DGF和急性排斥反应等发生率低,人肾存活率高。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要重视DGF的预防,排斥反应的防治,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加强对活体家属供者的规范选择和全面的健康评估、加强长期随访对保证减少供者伤、使供者健康存活、正常生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41例再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受者1、3、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及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结果:再次移植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4%、76.2%、65.8%;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8.9%、74.7%、62.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再次移植前未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2.6%、77.1%、68.5%,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0.4%,二者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A阳性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RA阴性患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诱导治疗的患者。结论: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不能提高再次移植的远期存活率,采用良好的HLA配型及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移植中心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检的穿刺指征及病理学类型和特点,评价移植肾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629位患者共773例移植肾穿刺活检资料。结果肾穿刺成功率100%,术后移植肾周小血肿9例(1.2%),肉眼血尿33例(4.3%),腹痛1例(0.13%)。穿刺指征:单纯蛋白尿205例(26.5%),不明原因的血肌酐升高187例(24.2%),蛋白尿合并血肌酐升高313例(40.5%),肾移植术后无尿/少尿53例(6.9%),程序性肾组织活检15例(1.9%)。病理类型:正常21例(2.7%);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179例(23.2%),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51例(6.6%);T细胞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205例(26.5%),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43例(5.6%);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药物中毒41例(5.3%),急性肾小管坏死29例(3.7%);复发/新发性的肾病11例(1.4%);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HBVGN)9例(1.2%);临界性病变39例(5.0%);其他145例(18.8%)。结论移植肾活检安全性高,对肾移植术后肾疾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能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临床中应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LA分型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早期排斥的关系。方法 根据HLA分型对390例术后肾移植病人进行移植肾早期排斥的分析。结果 HLA-DR抗原的0错配所发生急性排斥的占5.26%,HLA-DR抗原完全错配的占20.36%。HLA-DQ抗原的0错配发生急性排斥占4.17%,HLA-DQ抗原完全错配的占20.00%。HLA-A、B位点的相配和错配的结果与移植肾的早期排斥反应无关。结论 HLA-Ⅱ类分型与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期恢复(DGF)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尸体肾脏移植41例,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DGF,术后1周行移植。肾穿刺活检,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另2例术后1周活检接近边界值,但始终无临床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行血液透析,2~3周后,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结果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经血液透析2~3周后,肾功能恢复。另2例2~3周后,经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FK506治疗后,。肾功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DGF其病因较为复杂,尤其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推荐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enalreactiveantibody,PRA)对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对9例移植受者术后PRA及其与超急排斥性反应和预后进行关联调查,发现术后PRA明显升高,接受供肾HLA(Humanleucocyteantigen)配合≤3个抗原的受者升值均>34%,8/9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无功能,2/9例死于排斥并发症;接受供肾HLA配合5个的1例受者PRA升值15%,无排斥反应,说明HLA配合差的移植和输血均可导致高PRA,但是前者PRA高幅>34%。研究揭示,PRA作为HLA体液免疫性抗体诱导移植物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PRA检测有助早期识别严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的和方法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98年1月共作1240例次尸体肾移植术,其中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93例(7.5%)。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我们对供肾的摘取、灌洗、术中血压问题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93例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71例(76%),其中热缺血时间>10min56例(60.2%)、冷缺血时间>24h2例(2.2%)、术中收缩血压低于13kPa(98mmHg)13例(14%)。肾动脉痉挛致血管栓塞3例(3.2%),术后CsA中毒8例(8.6%),急性排斥(AR)11例(11.8%)。81例(87.1%)在7~66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8.6%)摘除移植肾,4例(4.3%)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是造成肾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缩短热缺血时间、注意移植肾灌洗量、严格控制术中血压变化、合理的应用CsA药物是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效果,对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3年4月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结果24例术后无尿,11例术后2~5d出现少尿、无尿。经临床、彩超、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排斥反应。所有患者接受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定期透析。治疗后平均来尿时间为25d(10~98d),6个月内3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年人存活率97.14%(34/35),移植肾存活率94.29%(33/35)。32例有功能肾患者的平均尿量为(1 986.4±869.7)ml/d,血肌酐(101.5±57.3)μmol/L,尿素氮(7.9±2.76)mmol/L。结论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应尽早采用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远期人/肾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