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新鲜股骨中下段、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促骨愈方组(39例)、伤科接骨片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观察各组肿胀消退、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促骨愈方组临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62天(P<0.001),较伤科接骨片组提前10.11天(P<0.01).x线片观察骨痂表明:促骨愈方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至28天,其疗效优于伤科接骨片组(P<0.01).结论: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跌打接骨片促进实验性骨折愈合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跌打接骨片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56只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跌打接骨片高剂量组、跌打接骨片低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对照组4组,每组14只,所有家兔均行双侧桡骨骨缺损手术。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至术后第22天和42天时处死动物,测定桡骨骨折端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用药22天时,跌打接骨片高、低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矿化骨痂面积、骨质面积、活性成骨面%及成骨细胞指数值均大于模型组(P<0.05),而矿化表面积则小于模型组(P<0.05)。用药42天时,上述3组的成骨细胞活性和矿化延迟时间时间则分别大于和短于模型组,而其它骨计量动力学参数值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跌打接骨片能明显促进家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血生化指标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骨碎补组(B)和伤科接骨片组(C)3组,造成骨折模型后,分别给于生理盐水、骨碎补水煎液、伤科接骨片混悬液。术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处死动物4只,取血并取出骨标本,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切片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碎补组血钙、磷浓度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LP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TGF-β1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乘积 ,促进钙磷沉积;②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血清ALP的活性;③增加TGF-β1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跌打接骨片对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跌打接骨片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3组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痂生长情况的差异。结果:跌打接骨片组骨痂出现早,而且质量高,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空白对照组平均提前7.4天。结论:跌打接骨片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骨接骨药丸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骨折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接骨药丸组)、对照组(伤科接骨片组)各130例,2组病例均配合手术内固定治疗,分别于第3、6、12天进行消肿情况计分;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消失天数;术后第14天、第21天、第40天X线观察骨痂情况;第3、10、21、40天抽血检测血钙血磷浓度;骨折后第1、3、5、7周测量骨密度。结果:①消肿:服药第3、1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主观疼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痂生长:第14、21、40天骨痂测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钙血磷浓度:第10、21天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骨密度:治疗组在第3、5、7周骨折部位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骨接骨药丸在骨痂生长、提高血钙、磷浓度、增加骨密度等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骨碎补是骨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设计了该实验以期为临床运用骨碎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生理盐水组(A)、骨碎补组(B)、伤科接骨片组(C)。按标准骨折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外固定,分笼饲养,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骨碎补组每天以骨碎补水煎液分早晚2次灌胃,伤科接骨片组每天给药2次,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分别处死动物4只,取出骨标本。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碎补组骨痂组织形成丰富,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及阳性定位与伤科接骨片组相同,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TGF-β1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接骨续断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接骨续断汤内服,对照组予以伤科接骨片口服,观察两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5.4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6.8周;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7.1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9.6周。对比2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骨续断汤内服能促进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避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愈骨胶囊Ⅰ、Ⅱ、Ⅲ号序贯疗法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的疗效及愈后.方法:将7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愈骨胶囊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对照组应用市售骨折挫伤散,直至骨折愈合.以临床实际用药时间比同类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多少为疗效评定标准.同时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骨折提前愈合率及膝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治疗组骨痂生长情况、骨折提前愈合率、膝踝关节活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愈骨胶囊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 法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的疗效及愈后.方法:将7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愈骨胶囊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对照组应用市售骨折挫伤散,直至骨折愈合.以临床实际用药时间比同类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多少为疗效评定标准.同时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骨折提前愈合率及膝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治疗组骨痂生长情况、骨折提前愈合率、膝踝关节活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愈骨胶囊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 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伤科接骨片对兔骨折骨痂骨矿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以兔作骨折模型,于造模物2.4周取骨痂,采用双能X线摄影吸收法进行分析检测其生物力学性能,结果:用药组骨痂骨矿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骨矿含量和矿面积术后2周和4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痂矿化速率2周前用药组高于对照组,2周后用药组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用药组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对照验,结论:伤科接骨片可以促进实验性骨折骨痂的矿化,提高骨生物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36只行右侧桡骨骨缺损手术造模的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每组18只。再将每组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12、21和35天,按给药截止时间分3批将动物处死(即3个亚组),取血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ImS/AP),~4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钙(Ca)、磷(P)、铜(Cu)、铁(Fe)、镁(Mg)的含量。结果:两组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伤科接骨片组血清中微量元素Ca含量随着服药时间增加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P和Cu元素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其中Ca和P元素含量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和Mg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同空白组一致。结论:伤科接骨片可明显提高家兔骨折模型血清中Ca和P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这可能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d与35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骨折后21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d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陈海波  杨胜武 《新中医》2015,47(8):108-109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西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胫腓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无菌换药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伤科接骨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2、4、6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痂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4、6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骨骨折、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的骨痂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92%,对照组为86.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可以有效消除术后患者的肿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加快骨痂生长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血生化指标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将 36只 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 (A)、骨碎补组 (B)和伤科接骨片组(C) 3组 ,造成骨折模型后 ,分别给于生理盐水、骨碎补水煎液、伤科接骨片混悬液。术后第 7、14和 2 1天每组各处死动物 4只 ,取血并取出骨标本 ,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切片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 ,骨碎补组血钙、磷浓度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清 AL P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 (P<0 .0 1)。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 TGF- β1 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乘积 ,促进钙磷沉积 ;2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 ,提高血清 AL P的活性 ;3增加 TGF-β1 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 ,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骨碎补是骨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 ,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设计了该实验以期为临床运用骨碎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3 6只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生理盐水组 (A)、骨碎补组 (B)、伤科接骨片组 (C)。按标准骨折模型方法造模 ,不作任何外固定 ,分笼饲养。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 ,骨碎补组每天以骨碎补水煎液分早晚 2次灌胃 ,伤科接骨片组每天给药 2次 ,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 7天、1 4天、2 1天每组分别处死动物 4只 ,取出骨标本。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及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骨碎补组骨痂组织形成丰富 ,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 ;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 TGF-β1表达量及阳性定位与伤科接骨片组相同 ,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 ,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 TGF-β1 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 ,可能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伤科接骨片对家兔骨折模型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学参数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36只雄性新西兰家兔制成右侧桡骨中上1/3标准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每组18只.每组实验动物又分3个亚组,即11天处死组(Ⅰ组)、21天处死组(Ⅱ组)和35天处死组(Ⅲ组),每亚组6只.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于术后第11、21、35天分别处死各亚组动物,取骨痂上下共1 cm的骨组织进行不脱钙骨切片,用计算机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测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的计量学静态参数在11天时,伤科接骨片组骨小梁数量(Tb*N)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21和35天时,伤科接骨片组骨计量学静态参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是通过增加骨折愈合早期膜内成骨过程中骨小梁的数量和使骨小梁结构变得致密,而促进骨折愈合的.  相似文献   

16.
伤科接骨片促进实验性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实验性骨痂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取2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造成左桡骨中段1.5mm缺损骨折模型。将模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喂服伤科接骨片煎剂每只每天2.5ml(含生药5g);对照组小鼠喂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在术后2周及4周分两批处死,取出骨断端骨闸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日立H-6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示术后2周,对照组小鼠骨闸内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七跌打止痛胶囊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不需手术治疗的新鲜闭合性四肢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的基础上,治疗组100例采用三七跌打止痛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伤科接骨片治疗.对两组进行5周的治疗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骨痂X线评分比较方面,14 d两组的骨痂改变没有明显差异(P>0.05);21 d、28 d、35 d两组的骨痂改变均有明显差异(P<0.05, P<0.01).结论:三七跌打止痛胶囊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疗效优于伤科接骨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伤科消定膏、伤科接骨膏对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10年12月6546例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膏药组在骨折早期整复,手术前后,损伤处外敷伤科消定膏、中晚期外敷伤科接骨膏;对照组应用抬高患肢,消肿等一般处理,观察2组在特定时间临床愈合率。骨性愈合率、疼痛、伤肢消肿、腕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应用伤科消定膏、接骨膏组骨折后4周临床愈合情况及10周骨性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外敷膏药组与对照组VAS评分,C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Mazur踝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敷膏药组伤后7d肿胀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伤科消定膏、接骨膏在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减轻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有效促使骨折愈合,可以使患者较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预防及治疗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驳骨油纱对骨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X光骨痂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影响。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9例待骨折手法复位后于惠处外敷消毒好之驳骨油纱;B组57例待骨折手法复位后于患处使用无药物之纱布。再行小夹板外固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X光骨痂质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改善疗效、肿胀改善方面疗效、X光骨痂质量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骨折后21天时治疗组AKP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驳骨油纱能够增加血中AKP的活性。结论:驳骨油纱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接骨续筋颗粒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0例,口服接骨续筋颗粒;对照组200例,口服三七伤药片。每3天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GRP含量变化,连续检测量5次。每周行X摄片1次观察骨痂形成。结果观察纽在临床愈合时间及连续性骨痂形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5),不同时间CGRP含量变化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接骨续筋胶囊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并能提高患者血清中CGRP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