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紫杉醇是从紫杉醇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产品,是一种新型抗微血管药物,它通过促进微血管蛋白的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的稳定,阻碍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钒酸根和钒氧离子分别作为磷酸根和二价金属离子的类似物作用于微管蛋白对其聚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浊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钒化合物对猪脑微管蛋白的作用。结果:钒酸根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而钒氧离子则抑制其聚合,对微管蛋白荧光影响表明二者均使蛋白内源荧光淬灭,但钒酸根作用大于钒氧离子。结论:钒酸根作用类似于其它磷酸类似物如AlF4和BeF3-即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钒氧离子的作用类似于二价阳离子钙(Ⅱ),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虽二者均使微管蛋白内源荧光淬灭,但作用方式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微管蛋白体外聚合作用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A549、WI38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浊度法测定β-榄香烯对提取的牛脑微管蛋白体外聚合的抑制作用。结果β-榄香烯能明显抑制A549、WI38细胞增殖、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与时问依赖性;对A549、WI38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率(1C50)分别为2.73μmol/L、3.53μmol/L。β-榄香烯明显抑制体外微管蛋白的聚合,并与药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对微管蛋白体外聚合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5.12μmol/L。结论β-榄香烯对A549、WI38细胞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β-榄香烯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并与微管蛋白稳定剂紫杉醇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是90年代应用较多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有效新药。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取的,它可通过促进纺锤体外微管蛋白亚单位的聚合而促进微管的装配;即使在正常微管装配所需要的介质(如三磷酸鸟甘,GTP)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这种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无功能的微管。通过干扰微管系统中的动态平衡,使细胞停止在细胞周期G2晚期和有丝分裂期,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复制并使神经组织的功能受到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钒酸根和钒氧离子与微管蛋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钒酸根和钒氧离子分别作为磷酸根和二价金属离子的类似物作用于微管蛋白对其聚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浊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钒化合物对猪脑微管蛋白的作用。结果:钒酸根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而钒氧离子则抑制其聚合,对微管蛋白荧光影响表明二者均使蛋白内源荧光淬灭,但钒酸根作用大于钒氧离子。结论:钒酸根作用类似于其它磷酸类似物如AlF4^-和BeF3^-,即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钒氧离子的作用类似于二阶阳离  相似文献   

6.
微管在有丝分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微管靶点药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天然产物能作用于微管的不同部位,其中包括紫杉醇类和长春花碱类。根据这些天然产物对微管蛋白聚合所起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将其划分成两类,着重讨论它们的来源、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AC960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AC960能明显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其作用略弱于秋水仙碱,且同时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作用。说明AC960抗癌机理可能在于影响微管蛋白的聚合-解聚活性,破坏纺缍丝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水仙碱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天然、古老的药物,传统上其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同时也是心包炎的二线治疗药物以及家族性地中海热和Behcets病的基础用药。虽然其作用机制并不涉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而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相结合从而抑制微管聚合,但仍常被归类为抗炎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可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并证明了其有效性,本文对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伍峰 《华夏医学》2013,(6):1185-1186
紫杉醇是从紫杉树中提取的植物制品,属新型广谱高活性抗癌药,其作用机制是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保持微管蛋白的稳定,阻碍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凋亡。但其不良反应较多,通过在临床中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是从紫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对G2和M期细胞敏感.1992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国产紫杉醇1995年进入临床Ⅱ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芦丁对大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内试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芦丁组和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组,一次性灌胃给药测定其餐后60min血糖值的变化。体外实验:将芦丁和阿卡波糖加入到大鼠小肠提取的酶液中,以麦芽糖为底物,用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的生成量,确定芦丁对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结果芦丁显著降低大鼠餐后60min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实验显示,随着芦丁浓度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结论芦丁体内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L  Yang YJ  Chen SH  Ge XR  Xu CJ  Gui S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71-2775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谷甾醇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β-谷甾醇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谷甾醇处理的SiHa细胞内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分布,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μmol/L的β-谷甾醇能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S期细胞的集聚。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谷甾醇作用5d的SiHa细胞微管网络异常,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β-谷甾醇能抑制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同时β-谷甾醇能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 β-谷甾醇能降低SiHa细胞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微管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造成SiHa细胞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丝状温度敏感蛋白质(FtsZ)的C末端和N末端氨基酸残基缺失对其GTPase活性的影响,阐明PgFtsZ GTPase的功能区域,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质粒pEZ1(Wt PgFtsZ,含野生型PgFtsZ的基因)、pYW1(ZΔC01,从PgFtsZ的C末端去除7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pYW2(ZΔC02,从PgFtsZ的C末端去除128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pYWN1(ZΔN01,从PgFtsZ的N末端去除4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和pYWN2(ZΔN02,从PgFtsZ的N末端去除205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分别导入E.coli BL21(DE3)pLysS中表达目的蛋白,然后分离和纯化WtPgFtsZ、ZΔC01、ZΔC02、ZΔN01和ZΔN02,将pET3a 载体导入E.coli BL21(DE3)pLysS中作为空白对照。采用Malachite green assay法检测Wt PgFtsZ、ZΔC01、ZΔC02、ZΔN01和ZΔN02的GTPase活性,沉淀法检测体外聚合功能,光学显微镜下观察Wt PgFtsZ和各种变异型PgFtsZs过表达时E.coli细胞形态变化。结果:除ZΔN01外,ZΔC01、ZΔC02和ZΔN02的GTPase的活性值均较Wt PgFtsZ降低(P<0.05),10 mmol•L-1 CaCl2可使Wt PgFtsZ和各种变异型PgFtsZs的活性下降(P<0.05);除ZΔN02以外,10 mmol?L-1 CaCl2均可诱导Wt PgFtsZ、ZΔC01、ZΔC02和ZΔN01的体外聚合反应。Wt PgFtsZ、ZΔC01和ZΔC02在E.coli细胞中过表达时,细胞呈细长丝状,与仅含有pET3a载体作为空白对照的E.coli相比细胞明显变长;ZΔN01和ZΔN02在E.coli中过表达时,E.coli细胞形态与仅含有pET3a载体作为空白对照的E.coli细胞形态相似。结论:PgFtsZ N末端的ZΔN01和ZΔN02之间的162个氨基酸残基及C末端的128个氨基酸残基与PgFtsZ 的GTPase活性有关,二价阳离子Ca2+能抑制PgFtsZ的GTPase活性,促进其体外聚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体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方法 用CCK-8法观察EGF对体外hRPE增殖调控的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结果 在相同浓度EGF作用下,hRPE吸光度值(A值)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相同培养时间条件下,hRPE A值随EGF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黄酸衍生物RH-01抑制骨肉瘤生长及其骨亲和性的作用。【方法】体外用MTT法对RH-01的活性进行筛选;昆明鼠荷S180肉瘤,连续10d给药RH-0130mg·(kg·d)^-1和60mg·(kg·d)^-1,处死动物,称量肿瘤,分析RH-01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体外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测定RH-01的骨亲和性;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RH-01在体内的骨亲和性。【结果】经RH-01处理过的人源骨肉瘤HOS细胞,IC50为0.18μmol/L;浓度为30mg·(kg·d)-1和60mg·(kg·d)^-1两个实验组,RH-01对昆明鼠荷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4.54%和77.26%;RH-01在体外的骨亲和性明显,羟基磷灰石吸附值为14.8μmol/g,而四环素的吸附值仅为8.1μmol/g;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结果显示,RH-01在骨内与鬼臼毒素具有相似的光谱图,并且测得在254nm波长,给药12h后,经RH-01转运至骨内的鬼臼毒素含量为(5.39±0.03)μg/mg,而对照组的鬼臼毒素的含量为(3.29±0.03)μg/mg。【结论】RH-01体外抑制骨肉瘤HOS细胞生长作用明显,体内也能显著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而且RH-01在体内外的骨亲和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埃坡霉素类化合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坡霉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微管的解聚,使细胞周期停止,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并可作用于已经产生多药耐药性的肿瘤患者。目前有多个此类化合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埃坡霉素类化合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其毒性反应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ALT连续监测法不同试剂盒的可比性 ,规范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 选用四种方法学相同的试剂盒同时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后进行比较。结果 台湾元生、北京中生和上海长征公司试剂盒之间在 <80 0U/L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标佳产品有差异 ,但无非常显著性差异 (0 0 1

80 0U/L时 ,各试剂盒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高活力血清标本经稀释后测定 ,各试剂盒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酶活力测定时 ,选择适宜试剂盒 ,根据酶反应线性期的反应速度计算酶活性浓度 ,观察试剂空白吸光度、动力学空白、起始吸光度等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掺锶硫酸钙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用a-半水硫酸钙(a—CSH)和氯化锶(SrClz)采用混合共结晶法制备6组不同掺锶量的掺锶硫酸钙骨修复材料,用MTT法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对各组材料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MTT实验显示,细胞在各组掺锶硫酸钙材料浸提液中均正常增殖,培养7d时掺锶材料各组OD值均高于a—CSH组(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掺锶材料浸提液中增加(P〈O.05),且当掺锶量为0.5%时最明显。共培养结果显示,细胞能在各组掺锶硫酸钙材料上紧密贴附生长,共培养4d后,掺锶0.3%和0.5%材料上的细胞多于a—CS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057)。结论掺锶硫酸钙骨修复材料无细胞毒性且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成骨样细胞能在其上正常地贴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负载长春碱的PCL-PEG6000-PCL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PCL-PEG6000-PCL三嵌段元共聚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长春碱的PCL-PEG6000-PCL纳米粒,并测定其形态、粒径及多分散度、粒子产率、载药率和包封率、体外释放度,采用MTT法考察长春碱纳米粒对人白血病细胞耐药株K562/A02的细胞毒性。结果: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子,并且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85±2.7)nm,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28.83%和86.52%,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长春碱从纳米粒中的释放量(9h)达70%以上,24h释放基本完全。负载长春碱的纳米粒对K562/A02的抑制率比同浓度下长春碱溶液组显著增加。结论:PCL-PEG-PCL纳米粒可以作为长春碱的载体,所得粒子形状规则,包封率高,性质稳定,药物释放缓慢。长春碱经过PCL-PEG-PCL纳米粒的包裹后,对K562/A02的细胞毒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红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热水回流提取法(料水比1:10,100℃下提取4h)从红参(RGR)根茎提取的多糖为材料,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和还原能力测定等体外抗氧化实验来评价红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红参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1mg.mL-1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67.6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6.43%,在还原力的测定中,1 mg.mL-1多糖在700 nm下吸光值为0.447。[结论]红参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