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晓航  李征  马金霞 《新中医》2020,52(17):55-57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浆内皮素-1(ET-1)、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注射液治疗,治疗7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ET-1、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9,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LVEF、FS均高于对照组(P0.05),LVD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ET-1、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血浆ET-1、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血浆ET-1及BN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血肌酐(SCr)、血浆脑钠肽(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研究组51例给予黄芪注射液与托拉塞米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检测2组治疗前后SCr、血浆BNP和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O和LVEF、血浆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CO和LVEF、血浆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DD、SCr、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LVEDD、SCr、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托拉塞米联合治疗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能明显增强心功能与肾功能,可能与调节血浆BNP和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解毒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126例PCI术后的AMI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3)及对照组(n=63),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阳活血解毒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功能、血浆MDA、NO、ET-1、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4.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MDA、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7.93%低于对照组20.63%(P<0.05)。结论:温阳活血解毒方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均为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AMI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简称通心络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治疗1周后行PCI,分别检测CD62P、CD63和GPⅡb/Ⅲa、ET-1、NO及血浆vWF水平,PCI术中测定冠脉内TIMI血流速度、校正的血流帧数(CTFC),同时记录PCI术前、后的无创血压和心率变化及心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本院门诊体检人员,40名)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治疗1周后,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及NO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且优于常规组(P0.05,P0.01),NO水平明显增加(P0.01);术后30天上述指标较术后1周改善更明显(P0.05,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有明显提高,通心络组较常规组血流恢复更好,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提高(P0.01),通心络治疗组改善亦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30天后再发心绞痛6例,室速/室颤3例,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猝死1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16/40);通心络组再发心绞痛2例,室速/室颤2例,心力衰竭2例,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6/40)。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预防AMI患者延迟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并可改善TIMI血流、加强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3例AMI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在PCI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7天)和对照组(46例,单用PCI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24h及第7天的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olypeptide,BNP)、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amino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Ⅲ,NPⅢ)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3级比例差异无显著性,发病24h两组BNP浓度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第7天治疗组血浆BNP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仍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而且仍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1)。两组在入院时及发病24h血浆NPⅢ浓度无明显差异;第7天治疗组血浆NPⅢ浓度较入院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对照组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也较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胶原损伤的程度,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血清D-二聚体、NT前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急诊PCI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后当天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冠脉血流再灌注状况、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磷化酶-同功酶(CK-MB)]、血清D-二聚体、内皮素-1(ET-1)及NT前端B型钠尿肽水平(NT-proBN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IMI3级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TIMI3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R、SBP、DB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率、血压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K、CK-MB、cTnI、D-二聚体、NT-proBNP及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介入治疗,能够下调D-二聚体、NT-proBNP、ET-1的表达,改善冠脉再灌注,降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14 d,比较2组近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SF-36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内皮素-1(ET-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K-MB、cTnI、BNP、sICAM-1、ET-1、hs-CRP及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预防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心钠素(ANP)脑钠素(BNP)浓度的变化,为PCI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方法:AMI后行PCI的患者34人为治疗组,未行PCI和溶栓的患者38人为对照组,分别在AMI后1d、1周、2周和恢复期测血浆ANP、BNP浓度,在AMI后2周和恢复期做超声心动图测EF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MI初期两组患者血浆ANP、BN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血浆ANP与E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治疗组在恢复期血浆BNP有显著降低和EF值有显著升高,二者呈负相关。结论:AMI后由于心室重构导致EF值降低和血浆BNP升高,二者呈负相关。PCI能阻止和改善心室重构,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评价PCI改善心功能的简便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养心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血浆ET-1和血清BNP,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照组术后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浆ET-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BNP,hs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心因性死亡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ET-1和血清BNP,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血浆ET-1和血清BNP,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SVR、LVEDV及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益气活血养心汤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术后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舒心汤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舒心汤(制附子、桂枝、黄芪、人参、熟地、当归等),两组治疗均以15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电图、血浆BNP及心功能分级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O.05),血浆BNP浓度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患者可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PCI和中医治疗相结合,探讨其对受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AMI急性期且有PCI适应症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中医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PCI术中TMP分级、PCI前后心肌受损标记物及PCI术后心电图变化,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变化。结果:中医组PCI术中达到TMP2级、3级,PCI术后出现∑STR≥50%以及T波倒置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CK-MB、cTn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术后30天,中医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根据PCI前后中医病机变化,在PCI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A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促进心肌血液循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使用血府逐瘀汤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经PCI治疗A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心肌再灌注、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及心功能等级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保护PCI术后AMI患者的心肌,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明显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升阳活血汤对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PCI性眩晕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升阳活血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目眩、头晕、头身困重)、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内皮功能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与对照组78. 85%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 23%较高(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 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ET-1、vWF水平较对照组低(P0. 05)。结论升阳活血汤治疗PCI性眩晕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内皮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内皮微粒(EM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治疗的114例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HF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EMP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 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NT-Pro BNP、EM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 BNP、EM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芪苈强心胶囊用于HF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降低患者血浆NT-Pro BNP、EMP水平,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浆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利尿、抗心律失常、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培哚普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纤益心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及BNP、hs-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P均0. 05),BNP、hs-CRP水平和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BNP、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智敏  黄咏梅 《新中医》2021,53(14):93-96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内径(LV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LVEF大于对照组(P0.05),LVEDD及LVD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Tn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一氧化氮(NO)水平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O水平及FMD、NMD均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37.14%(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其心肌损伤,提升其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诊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指标[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LVEDD、LVESD均明显下降(P均0.05),LVEF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ET-1、MMP-9、BN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56/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周云洁  高原  宋歌 《中成药》2020,(5):1187-1191
目的 探讨桂枝甘草汤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甘草汤,疗程4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心室重构指标[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F升高(P<0.05),LVEDD、BNP、心室重构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甘草汤联合曲美他嗪可明显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味干预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免煎颗粒真武汤加味治疗。治疗4周。结果:治疗前2组BNP、ET-1、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BNP、ET-1、CRP均有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ET-1、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真武汤加味治疗老年DHF患者可能与减少水钠潴留、改善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行PCI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行PCI,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c Tn 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d、14d观察组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行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促进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对AMI治疗和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