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贲门癌伴邻近小弯侧胃憩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强对消化道憩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作少见病例报道。方法:采用GE公司800mA数字胃肠机,口服稀钡和产气粉对上消化道作气钡双重造影。结果:见贲门处狭窄,黏膜破坏,充盈缺损;贲门附近小弯侧见一囊带状影,其内见黏膜通入。结论:消化道憩室中胃憩室少见,贲门癌伴胃憩室更少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深X线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钡造影发现的32例病人的X线、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复习了有关文献。结果:32例患者中原发性腺癌16例。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1)肠腔狭窄(2)充盈缺损(3)肠梗阻或肠套叠(4)肿瘤近侧肠管动力性扩张及逆蠕动。恶性淋巴瘤3例。主要X线表现为(1)动脉瘤样扩张(2)假性憩室样大空腔(3)较广泛的、结节状或不规则无蒂息肉样充盈缺损。良性肿瘤13例,主要X线表现是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表面光滑,有蒂或无蒂。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表现对提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异性诊断具有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食管憩室合并食管癌1例熊壮患者,男性,68岁,有高血压病史30年,胸骨后隐痛不适20余天,黑便3天。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食管钡餐:吞钡后,于食管中段气管分叉处见一约2.5cm×2.5cm大小憩室。憩室尖部呈钝圆形,其中间可见一黄豆大小充盈缺损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我院收治的PeutS-Jeghers综合征(PJS)12例,其家族性发病率为41.7%。发病年龄5~33岁。临床特点为口周和颊粘膜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息肉分布在小肠者75%,胃者33.3%,结肠和直肠者58.3%。X线对息肉的诊断颇具特征性者为多数圆形光滑小充盈缺捐或圆形钡斑。  相似文献   

5.
目前,X线检查对诊断消化道息肉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息肉检出率一般为40~50%,应用气钡双重造影和加压法可提高息肉的显影率。但X线对小息肉的诊断漏诊率较高,尤其是结肠单发性小息肉更易漏诊。故X线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息肉的诊断,如与消化道内镜检查相结合,可提高消化道息肉的诊断水平。一、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对食道,胃和十二指肠息肉作出诊断。1.胃息肉的X线征象 显示为腔内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轮廓光滑,息肉区域粘膜皱襞消失,但周围粘膜仍存在,胃壁柔软,蠕动良好,胃腔不缩小,有时还会被肿瘤撑大。带蒂息肉在透视下可随蠕动而移动,若在幽门前区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十二指肠内,呈现十二指肠球内充盈缺损,可以恢复,呈活塞瓣状。当发生梗阻时,有胃梗阻的X线表现。乳头状息肉可以显示为轮廓呈轻度波浪状的充盈缺损影,类似蜂窝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3岁,于1993年10月7日来我院就诊。自诉于1993年3月起进食干质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度的梗塞感,但能正常进食。6月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至9月份时只能进流质食物,并伴随胸骨后疼痛向背部放散等症状。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主动脉结压迹上方右侧有一息室向右方突出。食管主动脉结压迹下方可见一长约5cm的不规则狭窄段,钡剂通过受阻。局部管壁较僵硬,粘膜破坏、中断,并可见一充盈缺损,充盈缺损内有一大小约2.5×0.8cm的椭圆形龛影,龛影左侧见一囊袋状充钡憩室影,憩空口部无钡剂充盈,也无粘膜可见。X线诊断:食管多发性憩室;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胃憩室的检出率及诊断率。方法: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时,采取站立及卧位的正位左、右前斜位,达到得以使憩室充盈显示。结果:24例中19例胃底憩室。发生于贲门附近的小弯侧后壁。5例胃窦憩室,发生大弯侧3例,小弯侧2例。结论:胃憩室以胃底憩室多见,胃窦憩室少发。胃底憩室易漏诊,其检查要点是必须采取卧位左右前斜位来充盈显示憩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造影和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42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26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行MR-CP检查。结果病理证实为腺癌22例,腺瘤12例,间质瘤4例,肉瘤4例。腺癌患者,钡剂检查可见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三种表现方式。十二指肠腺瘤钡检表现为边界锐利类圆形充盈缺损。间质瘤钡检可见肠管内边缘光滑充盈缺损或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溃疡。肉瘤钡检表现肠曲内充盈缺损。22例腺癌中15例行CT扫描,见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块影,在动静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6例行MRCP检查,肠管内呈息肉样或结节状均匀或不均匀的略低信号充缺。结论十二指肠造影在发现病变、精确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SCT较准确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及与消化管各层间的关系。MR检查可以分辨肌层和黏膜层,MRCP可以立体定位肿瘤位置和直观显示肿瘤大小、形态等。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小肠憩室病不多见。笔者曾收治1例,诊断为回盲部多发憩室息肉,合并憩室炎,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经手术摘除的病理证实的28例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钡透所见,充盈缺损者占89.3%,而呈现锐角者占28.6%。食管钡透出现“粘膜外凸征”和“粘膜折叠征”2例,这两种征象,与纵隔肿瘤鉴别和对多发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本文提出,经右胸手术的优点,粘膜损伤和术后憩室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食管憩室在消化道憩室中并非罕见,一般统计仅次于十二指肠。我们在5820例钡餐检查中发现食管憩室35例占0.61%(另三例系在作其它检查中发现),胃憩室5例,十二指肠憩室69例,空肠憩室4例。因每无症状而在钡餐检查时偶而发现。近几年来,采取连续吞钡检查,时有发现。今将38例X线照片证明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结肠憩室的X线诊断(附十例分析)李庆昌,陈基明(附属弋矶山医院放射科)据报道结肠憩室国人比欧美发病率低;憩室充钡充气外观不一。笔者以钡剂灌肠检查10例结肠憩室,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例结肠憩室,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1岁。多发...  相似文献   

13.
<正> 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直肠和结肠中存在大量的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几乎都会发展成为大肠的腺癌。近年来,我院对5例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进行了全结肠切除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1.男,40岁。因三年来经常脐周隐痛,大便次数多伴粘液血便,每日5-10次,于1989年10月由山东转来我院。肛指检未及明显之息肉病变。其母三年前患直肠癌已手术。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广泛的多数小息肉,进入回肠段约5cm亦可见少数小息肉,距肛门8厘米以下一段直肠粘膜大致正常。病检结果为结肠腺瘤性息肉,钡灌肠气钡对比造影显示:自直肠至盲肠全部结肠可见广泛分布直径0.2-0.4厘米大小充盈缺损,回肠末端亦见同样改  相似文献   

14.
探讨分析食管憩室误诊原因,对反复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心电图正常,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好,应想到食管憩室可能性,及时做食管吞钡X线检查和纤维骨镜确诊,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表现,评价消化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肠多发性憩室12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10例,2例合并回肠多发性憩室。结肠多发性憩室6例,1例并发回肠多发性憩室及结肠癌。结论 空肠多发性憩室多并发于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近-中段是好发部位。结肠多发性憩室多见于右半结肠,可有结肠变形。未见独立发生的回肠多发性憩室。钡餐造影能够确诊,小肠灌钡及钡灌肛可提高发现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提高美克尔憩室术前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诊断为美克尔憩室的4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首发症状、第一诊断、检查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便血24例(54.6%),占最多,其后依次为腹痛、呕吐、腹胀。第一诊断:便血查因20例(45.5%),占最多,其后依次为肠梗阻、肠套叠、胃肠穿孔、阑尾炎。检查方法:腹平片、钡餐、钡灌肠、胃镜、肠镜、腹部B超、^99TcO4腹部闪烁扫描及腹腔镜探查。前6项检查对憩室的诊断率为0%;临床表现为便血的患儿^99TcO4腹部闪烁扫描对憩室的诊断率为77.8%;腹腔镜对临床表现为便血的患儿憩室的诊断率为100%。结论:腹平片、钡餐、钡灌肠、胃镜、肠镜、腹部B超检查不能对小儿美克尔憩室作出诊断。临床表现为便血的患儿^99TcO4腹部闪烁扫描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阴性病例不能掉以轻心,若患儿便血不能控制,建议腹腔镜探查。对于表现为肠梗阻的病例也应考虑美克尔憩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肠憩室合并结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风险与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9年7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63 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结肠憩室将患者分为憩室组(n=1 616)和无憩室组(n=45 24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憩室与结肠肿瘤之间的关系,探讨结直肠息肉合并憩室的风险与转归。结果 憩室组患者结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憩室组(P<0.05)。两组患者的锯齿状病变和结肠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结肠憩室是息肉和腺瘤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与锯齿状病变和结肠癌之间无显著关系。近端、远端或双侧结肠憩室患者均有较高的息肉和腺瘤检出率(P<0.05)。息肉和腺瘤的检出率随着憩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近端和远端憩室合并结肠息肉出现不典型增生的风险较低。结论 结肠憩室与结肠息肉和腺瘤的检出显著相关,但并不增加同一结肠段息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症进行临床、病理、X 线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皆有间断性大便带鲜血,本组70%有家族史;病理特点:24例均为多发腺瘤性息肉,其中4例(占16.7%)有恶变。本组息肉特点是多呈弥漫性分布,其直径从0.2~3.1厘米不等,呈圆形者占28%,葡萄状占55%,颗粒状占67%。X 线对息肉检出率较高,其表现为弥漫性小充盈缺损者占34.2%,单环状钡影者占36.7%,“地毯样”者占29.1%。  相似文献   

19.
假性胃憩室一例赵卫林假性胃憩室又称隐匿性胃憩室,是一种罕见病,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我院遇到一例,特报告如下:患者,女,54岁,主因上腹部间断性胀痛,反酸伴呕吐2年来我院就诊,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正位服钡剂后发现胃小弯侧垂直部前壁有一圆形钡地,直径约...  相似文献   

20.
麦克尔憩室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克尔憩室发病率很低 ,容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 1980年 1月~ 1999年 1月确诊的 2 0例麦克尔憩室 ,就其误诊作以分析 ,以资借鉴。1 临床资料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6个月~ 15岁 ,6岁以下 14例 ,占 70 %。临床表现 :全部为无痛性血便 ,患儿呈贫血貌 ,其中 4例脐周及右下腹有轻压痛 ,无肠型及肌紧张 ,肠鸣音活跃 ,但无亢进。实验室检查 :2 0例腹平片无异常征象 ,16例全消化道造影及 3例钡灌肠亦无异常。血常规 :血红蛋白 32~80g/L。本组患儿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麦克尔憩室。曾被误诊疾病 :误诊为肛裂 8例 ,直肠息肉 4例 ,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