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1].疟疾发病与人们的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密切相关[2].为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笔者于2010年对重庆市5个区县的中小学校开展了疟疾防治知识现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藏某高校藏族在校大学生对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情况,为开展包虫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西藏民族大学藏族学生963名进行包虫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藏族学生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总平均知晓率为45.30%,对包虫病防治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占94.50%,藏族学生有关包虫病正确行为总形成率为29.44%,其中"有病动物的内脏如何处理"正确率最高,为54.31%。"给狗驱虫"的正确率最低,为12.88%。结论在校藏族学生虽然对包虫病防治知识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但对包虫病的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较低,应结合西藏实际,联合社会各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为控制包虫病的流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东阳市小学生健康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小学生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情况,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部分小学生,调查其一般情况、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情况。结果初步掌握了小学生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奠定了基础。结论东阳市小学生的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水平偏低,且城区小学生要高于农村小学生,需开展更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部分地区小学生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军  吴隽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16-417
[目的]了解小学生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防治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多形式多方位渗透的干预模式,在大连市城区部分小学进行乙肝防治宣传教育与效果观察。[结果]观察2000名小学生,干预后小学生各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卫生习惯及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获得乙肝防治知识的途径由以看电视为主变为以学校健康教育课为主。[结论]在小学生中实施多方位多形式渗透的互动式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姚丽  赵薇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8-509
为了了解崇文区小学生当前的健康状况,崇文区卫生防疫站于2001年1~5月随机抽取了崇文区8所小学,对767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及行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将体重指数,常见病的构成,因病而影响上学的发生情况,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关系等作为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为崇文区今后在小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深圳市市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年均发病率为235.65/10万,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1].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在深圳市某社区开展居民肿瘤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丹东市小学生营养与贫血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学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营养不良、贫血可导致免疫功能、体力及智力的低下[1].为了解丹东地区小学生营养与贫血患病情况,以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对丹东市23 520名小学生营养与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1].儿童和青少年对健康和发育的需求,随着他们的出生至成年,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童年后期和青少年期的人群来说,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危害健康的行为属于优先干预的领域[2].小学阶段是健康理念和生活行为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因而加强小学生卫生知识和行为教育,从而预防和减少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已为社会所共识[3].本研究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对南京市4个区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为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包虫病主要是由棘球绦虫的蚴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畜牧区,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就我国包虫病的流行现状,以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我国目前包虫病诊断仍以影像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为主要手段,并逐渐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方法。包虫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以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用放射疗法等新方法治疗包虫病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我国包虫病防治尚处于起始阶段,偏远贫困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是防治重点。随着我国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包虫病防治工作一定会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严重威胁大学生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尤其重要,其中乙肝健康教育是最关键的环节。要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乙肝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了解其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对乙肝的态度及自身行为现状。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获取途径以及大学生对乙肝的态度和行为,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探索适合大学生的乙肝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牧区中小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B)状况及其干预效果,为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深入持久开展肝包虫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经验和资料。方法对新疆肝包虫病健康教育示范区的2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学生1 409名进行基线调查后开展针对该人群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相比,不同年龄人群各项KAB水平及平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KAB水平以6~7岁年龄组学生增加显著,平均得分以≥14岁年龄组人群增加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肝包虫病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对社区居民和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是提高居民及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控制高血压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病残总危险的主要措施,也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1].为此,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建新社区实施了为期一年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生结核病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学习的紧张性和集体生活的特点,一旦感染结核病而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就会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1].有研究表明,在学校内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减少结核病传播机会,提高结核患者的发现率[2-4].为了解江苏省苏北地区农村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于20lO年5月对在苏北农村地区抽取的10所小学共2 963名小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我国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2].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反映了个体或群体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健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3,4].洪山区是武汉市的7个中心城区之一,辖9街1乡,常住人口104.9万.在武汉市健康教育所的统一部署下,武汉市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5~7月开展了健康教育现况调查.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增强对结核病的防范意识,对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旨在了解农村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需求愿望,为今后各级行政卫生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规范化的肺结核健康教育计划、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发病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成年期的某些慢性病的发病和儿童期的营养因素有一定的关联[1]. "知信行"( knowledge, attitue and practice, KAP)模式认为,获得知识、转变态度、形成正确的行为,是一个从传递相关知识到改变不良行为的连续过程,是健康教育中常用的行为改变理论[2].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排名全省较后的位置[3] ,有留守儿童70多万,其中小学生近32万[4]. 为了解其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水平、是否具有良好的态度,进一步采取营养教育的措施改善其饮食行为[5]. 本研究于2016年1月对阜阳市小学生开展了营养与食品卫生KAP 水平的问卷调查,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营养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碘缺乏病(IDD)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泛,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1].实现清除IDD阶段目标,其关键在于社会各阶层的参与和配合;而普及IDD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乃是唤起人们IDD意识最重要的手段[2].近年来,平顶山市在每年度的"碘缺乏病防治日"及"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宣传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开展了IDD健康教育工作.现就1994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及考核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营养状况是反映小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且对成年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1].健康的体魄是保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而营养状况决定着学生的健康水平[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的饮食状况也随之改变,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营养不良以及营养过度都会损害健康[3].为了解成都市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进一步为相关部门制定、开展营养防治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0年9--10月对成都市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40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6.1%、48.9%、47.9%。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6.57,P<0.05);男性(52.5%)人群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高于女性(44.2%)(χ2 = 5.70,P<0.05);“45岁”(55.2%)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高,“30岁”(39.9%)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低(χ2 = 8.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文盲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更高(OR = 1.89,95%CI:1.053.42,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更高(OR = 1.38,95%CI:1.051.83,P<0.05)。结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较低,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基础,改变态度是关键,养成良好行为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因此,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是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农村地区流行和蔓延的重要措施[1-2].乡村医生是农村地区宣传艾滋病知识的主力,在艾滋病预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健康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态度及行为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3-4].为了解乡村医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关态度和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于2008年9月对辽宁省东港市178名乡村医生进行调查.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